佛弟子学儒道会不会破三皈戒?(五台山比丘果戒)
不是!不要误导佛弟子!学佛的第一步是受三皈依戒。因为你没有受三皈依,没有学三皈依,你就没有戒体,就不是佛弟子。那么反过来我要问你,《弟子规》给你受了一个什么戒?从娘肚子里掉下来的时候学《弟子规》可以,等你学了佛,就从三皈戒开始。 居士问:师父,那有这种情况,有的人也受了三皈依,但又去学《弟子...
五种三皈依,以及何为翻邪三皈依
按照律藏来说,三皈依是根本戒,所以从律藏来说有五种三皈: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具足戒三皈。虽说都是三皈,但是从低到高,程度不同。今天我们讲的三皈是翻邪三皈。为什么叫“翻邪”呢?过去我们都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往外求,现在我们开始要往内求,这就是...
世间善法不等于佛教人天乘法
首先,既然说是佛法,那么,佛教人天乘法必然是以皈依三宝为基础。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佛弟子认为:对待世间圣贤,可以和佛教三宝平等而论,那么,这个佛弟子就可能已经破了三皈依法,不能再算是佛弟子了。而世间善法并没有要求皈依谁、依止谁。第二,佛教人天乘法其实是人乘、天乘的合称。也就是:受持...
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
五台山果戒师父说过:佛法有五个根本:三皈依是佛法的根本,没有三皈依则不谈佛法;发心是大乘的根本,要说大乘法你没有菩提心不能称之为大乘;正知正见是成就的根本,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则不可能成就;戒律是离欲的根本,你要是开始真修实证,没有戒律是不行的;四法印是教理的根本,研究三藏十...
请问信佛教同时又信道教可以吗?是否冲突?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皈依佛门的五戒完全相等!因为 仁而不杀生 义而不偷盗 守之以礼而不邪淫 智而不饮酒 信而不妄语也!而道家太上感应篇完全细化了人的所有行为准则和仁义礼智信这五条完全相通,无一条不通,无一条不是一,所以信佛又信道完全不冲突!但是你修行的法门只能选一条,因为只有努力修好一门,...
佛教真的不是宗教?
换句话说,如果认为成立,则双双都成立;反之,则双双都要破斥。这是月称菩萨的论点。而密宗宁玛巴的观点,则以无垢光尊者为代表,他认为:外境不是心,只是心的幻化而已。唯心主义的观点我也知道一些,佛教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实在相去甚远,因此,根本不符合佛教是唯心主义的说法。其实也并没有人真正认为佛教是唯心主义,只...
过去做过那么多无知的事现在改过学佛可以吗
南无阿弥陀佛!当然可以!跟随正法道场,寻求善知识,树立正知正见,皈依受戒,好好学佛才最好!至于之前做错的事情,忏悔就可以了。现在有很多附佛外道,您可以多看历代祖师的开示,好好学习三皈依!南无阿弥陀佛!建议您看五台山比丘果戒师父所作《三皈依显密双解》,网上就有的。阿弥陀佛 ...
佛儒道三者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
佛儒道三教文化的区别
3第三、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征 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道家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条比较隐逸的道路。道家不...
《水浒传》描写的佛教重地五台山有什么特点?
这段故事寓意极其深刻,隐藏了北宋徽宗时期的一段革佛历史,更隐藏了北宋已经不是原来的“祖上”,赵员外的祖上不是得到襄阳老僧资助的赵匡胤。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发生在宣和元年鲁达做了和尚,就是鲁智深。既然做了和尚,就应当遵守三皈五戒。但是,赵员外却不断地给鲁智深送酒送肉。几天不送,鲁智深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