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

如题所述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是一句很有哲思与气势的反问句。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你用自己的德行和良善去对待伤害你的人,那你拿什么来对待于你有恩的人呢?在《论语》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孔子提出的正确待人方式: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用你的德行和善意来回报那些用善意对你的人,而用铁面无私的法律手段或者符合社会契约的手段来对待那些伤害你的人。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你和我”两个人的“德、怨”关系,而是涉及到社会国家的良好风气上,这才是孔子说这话的出发点,我们首先不能断章取义。把这句话放到社会国家的层面来理解,就简单多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从而牵扯到法律和风气问题。如果你以德报怨,然后以德报德。那么你就是对“怨和德”一视同仁,既然如此,还谈什么“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还谈什么善恶有别。这就大大影响了为善的积极性,极不利于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从小处来说,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如果是无伤社会,百姓,国家,法律的小怨,影响只在你我之间,你选择原谅,那你是心胸宽广,没错。果然这个怨不仅牵涉到你,还影响了社会其它地方,那你必须以直报怨,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德可能就是对坏人的纵容。所以这个问题你得从大小两方面来看,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0
这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出自于《论语.宪问》,有人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讲用适当的惩罚来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对于怨恨,要用正直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养奸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使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因果定律。对于善德,要用真诚感恩的心来报答恩德。现在社会人心难恻,古时社会以家风良知道德为准则,有敬畏心,有耻辱感。现在社会以德报怨却换来无穷的苦痛,现在的人欲壑难填,以德报怨只会加重伤害;必须用法律和道德来维护正义。以自己为人处世的良知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事不过三的原则,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伤害,请注意次数。
第2个回答  2019-03-20
原话应该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多年前,我和5个同校的同学在外地参加了某展览比赛。大家当时一致推举我为指挥,组织大家行动。设计、装饰展板展台并不是难度很大的活动,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各项任务如何分配。这时候一个妹子对我的任务分配方案提出了质疑(其实她那部分任务是比较容易和轻松的),并且摆出一副“你不按我的来我就撂摊子”的架势。然后说着说着这妹子就开始在微信群里搞起了“人身攻击”模式——“你以为你是谁啊”“你有什么资格命令我”“你算老几”这是她的原话。当时我很快权衡了一下利弊(在微信群里开骂只会发泄情绪,对形势没有任何好处;群里都是妹子,跟女人对骂别人只会说这男的没气度),索性选择默不作声,没和她在群里开吵。最后她也并没有撂摊子,完成了自己的那部分任务,赛后的庆功宴上我向每个人都敬了酒,也包括她。我之后跟她打交道的时候也是公事公办的态度。令人意外的是,她之后居然在各种公开场合说我的好话。回想了一下,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尽管我当时很生气,但没有跟她一样在微信群里开怼,让形势恶化;第二尽管她在群里对我进行了人身攻击,但在公事上我还是没有给她穿小鞋;第三我没有为了比赛就对她低三下四认错道歉、丧失尊严;所以我的理解是:“以直报怨”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大局的止损手段。
第3个回答  2019-03-20
以德报怨者何以报德?就是以怨报德。以德报德,天理如此,循天理者亦是如此。不循天理的人和事,都有以德报怨,以怨报德之嫌,中国式的宗教传承和各行业手艺带徒就是如此,弟子对师父礼敬,跪拜,年节生日的各种捧场甚至掏空家底还举债地去贡奉,而为师者鲜有念其德,还总觉不够,心有所怨。弟子成长为师父了,对再传弟子依样画葫芦,实施以怨报德,收多少钱,都是一次教一点点,想再学,看下一次的礼金,就是奉上满意钱财,也还是教一点点,把学业期拖长,三个月可学会的,硬生生拖上三年。还有更夸张的。是不是以德报怨者又以怨报德的逻辑在循环!
第4个回答  2019-03-20
以本人看来:对于“以德报怨”者,敬而远之是最好报德了!在世界上不能被人理解或被人排斥,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其实能被人反对也是一种享受!每个人都可能受此困扰,可能是一种暂时的无奈,也可能永久的无奈。其实只要你以德报人,不管是得到了什么样的以德报怨!都不要太在意暂时的现象,要给人以理解的时间,不用你做出举措,天地会给他作出自我惩罚!结论:以德报怨'是无知或权私欲太重的人所为!如果你是以德待人,让他人自己继续去感悟去实践,也算是对你报德了!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
”这是一句很有哲思与气势的反问句。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你用自己的德行和良善去对待伤害你的人,那你拿什么来对待于你有恩的人呢?在《论语》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孔子提出的正确待人方式: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用你的德行和善意来回报那些用善意对你的人,而用铁面无私的法律手段或者符合社会契约...

孔子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是怎么理解的?
所以孔子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就代表了一个人正直、厚道的品行。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凭良心去做,不要故意造作。别人伤害我,不要装大度;别人对我有恩惠,也不要装看不见。别人对我有怨,最好能忘记,不放在心上;别人对我有恩惠,一定要想着报答。恩是恩,怨是怨,恩怨要分明,...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解读: 孔子并不主张一味的忍让,他强调的是平衡。当面对怨恨时,以正直的态度去应对,这是对不公的直接回应。而当他人以德待你时,回报同样的恩德,这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孔子的弟子提出的问题,其实触及了道德的边界。他询问是否应以道德教养去“羞”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孔子的回答则提醒我们,...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其中“德”指的是恩惠,“怨”指的是仇恨。孔子的话意味着,用恩惠回报别人的仇恨是不合适的,而应该用正直来对待别人的仇恨,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恩惠。2. 原文中的“以德抱怨”常被误解...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什么意思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之所以...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理解】“以德报怨”这一理念源自《论语·宪问》中的经典对话。它提倡的是,当我们遭遇他人的仇视或怨恨时,不要以同样的仇恨回应,而是以善良和恩惠来对待。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意味着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回应恶意,而“以德报德”则是用同样的美德和善意去回馈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善意的人。扩展到更...

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
孔子在《论语·宪问篇》中提出了“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理念。前者常被理解为以恩德回应恶意,但孔子强调的是正确的回应方式应该是“以直报怨”,即以公正和法律来对待伤害,而“以德报德”则意味着用恩德回应善意。在面对侵犯或欺凌时,中国人传统的回应方式是用包容和感化,但孔子...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如何解释?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念:“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阐述了对待他人态度的准则。当面对那些对我们不友善的人,我们不应用同样的恶意回应,而是通过公正和理智的态度,纠正他们的行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回归正常的社会交往,...

如何理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个名言中的“以直报怨”是孔子反对“以德报怨”的观点的体现。孔子认为,当别人恩待你时,你应该回报他们的恩情,但如果别人恶意相待,你应该直接反击,以抵消他们的攻击。这个名言强调了保护自己和应对不公的重要性。【创作背景】这句话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在公元前五世纪时期的思想和道德准则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自《论语》,一个学生问孔子:”以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回答他:“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直译过来是用善行回报恶行,那用什么回报善行呢?孔子的意思是,应该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