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无辜离世的小女孩点上一只祈福蜡烛的同时,人们也将最恶毒的语言用在了投毒者的身上——泯灭人性、禽兽不如……严重的甚至将诅咒对象延伸到了投毒者全家,应对暴戾的方法变成了变本加厉的暴戾。翻阅历史,投毒这种古老的犯罪手段屡见不鲜,《窦娥冤》中无恶不作的张驴儿利用投毒想霸占良家妇女,《水浒》中潘金莲用投毒谋杀自己的丈夫,清末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是因投毒而引发的一场冤案。与暴力侵害的手段相比,投毒显得更为隐蔽猥琐,更像是身处弱势的人,为了释放心中恶意而采取的举动。 如果人们身处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不竞争就会面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那下狠手似乎还有些情有可原。可如果只是为了填补永远填不平的欲望沟壑,这种恶意侵害就会永无止境。就平山县两河村幼儿园投毒事件而言,在当地能开得了幼儿园的家庭,应该算得上小康之家,温饱不愁的人家只为了多赚点钱,就可以置幼童生命与不顾,变成投毒凶手,想出这样极端手段的人,心中又藏有多少无处安放的暴戾呢? 回顾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投毒事件,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南京汤山豆浆店投毒案、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以及不久之前刚刚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人投毒案……一幕幕以生命为代价的投毒案,起因却皆是生活中最为琐碎的小事。有人甚至总结了防止被舍友杀死的99条注意事项,包括“莫笑同学丑,莫笑同学娘,莫管同学饭,莫叫人起床。大忌绰号含贬义,二忌碍人打游戏,三忌走路和回首,四忌宿舍做生意。打牌之前锁好刀,毕业以后别联系等等。在我们感谢当年舍友不杀之恩时,也会想想是否曾有过手起刀落或投毒解决矛盾的闪念。 环顾左右:地铁里因争抢座位而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者有之;景区门口因排队买票有人插队破口大骂,将对方祖上几代问候一遍者有之;早餐摊前,因为别人多买几个煎饼,自己因此要多等个三五分钟也会成为争吵的根源。任何一点点小事,都可能成为暴戾的导火索。我们将心中的愤懑发泄于家人、发泄与路人、发泄与身边人,心头的无名火总要找通道释放。而个体的生活越单调,生活圈子越窄,发泄方式也可能愈加极端。在外国看心理医生就像我们感冒了看医生一样正常,而各种心理调适的互助小组也随处可见,人们可以放心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困惑,释放心中的压力。我们却缺乏这样的疏通渠道,有多少苦都只能自己心里抗。 一时一地的暴戾,或许还可以解释为个案。如果全社会的暴戾之气都无处安放,那将会是多少不安定因素,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负能量损耗呢?作为个体的公民,要摆正心态,多寻求他人的帮助以排解心中的郁闷。而作为社会管理的政府及下属的各种社区自主组织也应当重视问题的严重性,想办法为人们增添一些倾诉的渠道,尽量减少不平事的发生。 刘晶瑶 声明:凡注明"来源:华声在线"均系华声在线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