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新的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据说感动了很多 人,人谁知道写的什么内容?为什么感人?

如题所述

植满时间的疼痛
陈新

夜色深深,如无尽的忧伤,笼罩着闷热的天地。
在川北南充县大通乡楼子沟一座叫晒谷坪的丘陵山堡上,一个只穿着一条内裤的男孩,像野狗一样蜷缩在几丛嚣张着锯齿的芭茅炎炎七月的缝隙里。他一会儿泪眼蒙眬地躺着看夜幕遥挂的星星,一会儿又悲伤地打望已将他屏蔽在外的家的方向,打望那低矮的瓦房透风的墙壁传过来的一豆摇曳的煤油灯光,和与他隔着距离的亲情。
穿过沉郁压抑的黑夜,随着灯光传过来的,还有父亲对他的咒骂:“只要发现他在哪儿,一定要打死他!”
这是啥父亲啊?
他有家难回的起因是他初中毕业时只顾饕餮理想的盛宴,一意孤行地将升学志愿填了高中,想读完高中后考大学,让自己未来的人生浪漫地沿着期盼节节攀高。
而父亲则认为成绩很好的他该考中专,说考上中专他不仅能吃国家粮,还能减轻家里负担。父亲用老皇历的经验粗暴地干涉他的未来,他心里还窝着火呢。父子俩言语不合,他便被脾气暴烈的父亲赶出了家门。
蚊子,如同轰炸机般在他的身边盘旋,并不时俯冲,伺机贪婪地叮咬他伤感窘困毫无呵护的身体,钻心的痛和难忍的痒在全身流淌,跟他稚嫩的内心一样悲凉、焦躁和绝望。
……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夏天的真事,那个孩子就是我。
本是人生春暖花开的季节,却过着枯黄萧秋的日子。无论岁月怎样嬗变,少年时的类似痛苦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里。那时的我憎恨父亲,这种恨,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的成长。
俗话说,远怕水,近怕鬼。虽然鬼这种东西也许根本不存在,可在僻远的楼子沟,却处处都有着与鬼相关的传说。从小听老人讲得多了,恐怖也便植进了心房,天一黑,我就觉得夜色中总是鬼影幢幢,聚散不定,而不敢出门。但可恶的父亲有时为了惩戒我的不听话,便要在夜色深深之时将我逐出家门,让我去坟茔遍布的自留地里摘萝卜缨子回家喂兔子,如果不去就得挨揍。
被父亲揍的那个难受滋味,一般人是绝对想不到的,成长岁月里的我,身上总是被他以我不听话为借口,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最狠的一次是他将一根一指宽的竹片在我屁股上打成了丝丝,我的屁股被击打得血肉模糊,伤疤和血水甚至与内裤粘在了一起,结成了痂……
为了避免皮肉之苦,我只能冒着被鬼吓破胆的危险,逆来顺受地一个人摸黑去曾产生过不少鬼故事的自留地给兔子打草,宁愿被鬼吓死,也不愿意被父亲打死。
少年的天空清洁而亮堂,棉花团一样的云朵飘在蓝碧的天幕之上,阳光明媚地普照着澄澈苍穹下的万物,景色纯美得就如同油画。但我的心空却雾霾沉沉,各种风景总是事不关己地与我保持着无法接近的距离,甚至颠三倒四,阻碍着我的行止。
虽然淹没在时间的海洋里已经许久,但有一份自豪依然鲜活在我的记忆里。初中毕业那一年,我是整个南充县大通区所辖大兴、大通、新庙、龙池、永兴、大观、一立七个公社中,唯一一个考上了四川省重点中学龙门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可是,那份在别人眼中光耀门庭初绽的荣光仅仅熠闪了几天,便被穷困现实的阴霾泯灭了——龙门中学离家很远,必须住校,而住校我每个月就要花30元生活费。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境,父亲断然拒绝送我去该校读书。即便我的初中班主任杨兴和老师,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我失去“鲤鱼跃龙门”的机会,愿意从自己仅有的30元工资中每月拿出15元来资助我,另15元请父亲先贷款,待我考上大学、工作后再由我慢慢还,父亲也不接招。最后,我黯然地选择了离家很近、教学质量很差的大通中学就读。
父亲的专制和决绝,成了我少年天空明媚理想再难重光的幽暗。要知道大通中学是南充县教育系统无人疼无人爱、可有可无的农村二年制高中,而当时城里的高中都是三年制,自己学两年高中课程,去与读了三年高中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再加上两所学校学习氛围及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别,考上大学的希望能有多大啊?
事实上,自打我一脚跨入大通中学的校门,我就明白自己原本高大伟岸阳光普照的理想,已忧郁而伤感地远离。在唯玩不唯学的农村中学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我只能成绩一枝独秀地与臆想出来的城市中学成绩优异者博弈,独孤求败。跟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师都愿意资助我读书,亲生父亲却如此冷血,这让我不知哭了多少场。那时,我的心在春天的年纪里,盛满了秋风里丘陵般颓败杂芜的不平和冬天毫无生机的萧瑟荒凉。
岁月绵长,怨恨绵长。时间以相同的方式,一寸一寸地传递着疼痛。
我对父亲焚心般的恨,甚至也跟我母亲的早逝有关。
母亲是我一生的温暖,和灵魂深处的美丽。她生于四川乐山殷实之家,祖上有田地、工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外公还曾变卖商产,买飞机支援前方将士抗日。但这朵生长自城里、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跟央视前播音员罗京的父母是大学同窗的娇花,自从跟随我的军医父亲转业回乡,来到南充县大通公社农村后,便成了一个普通的村妇,和五个孩子的母亲。
曾经在都市里娓娓吟唱的青春和爱情,被烟尘浸染;布衣褴褛,食不果腹的现实,如寒霜般铺满她的世界。一颗柔弱而书香四溢的心,惊异地感受到了贫瘠丘陵无奈而又无从选择,还不得不被迫接受的从未有过的荒凉。
动荡的风凌乱地将日子吹得东倒西歪,胸中文墨与一腔夙愿,最终在力不从心的坚守中消散。最令人痛心的是,水土之异、扶老携幼让母亲落下胃病,她因此而做了部分胃切除手术。自此,她再不能干重体力活了,成了彻头彻尾的家庭妇女。
贫穷如刀,摧残着母亲的健康。渐渐地,她身体差得连在屋后小路上走一走,也得拄一根棍子才行了。更不幸的是,因为无钱治病,她的生命时针,最终停摆在了49岁那一年。
母亲短暂的一生,如鲜花凋谢,让我悲痛扼腕的同时,也强烈地恨起父亲来,是父亲的无能,才导致了家庭的贫穷和母亲的早逝。
回想风雨飘摇的成长,我的心事像荒草一样繁茂冗杂,觉得自己是在冰寒彻骨的苦水中泡大的。因粮食不够吃,一家子所吃的饭差得就像悲伤一样令人难以下咽:苞谷糊糊稀得能照见扑满泪花的人影;红苕腐烂变质得发苦还煮来吃,我吃后不久胃里便翻江倒海地呕吐,又时常因呕吐后腹中空空而饿得头昏眼花——这种饭竟然比生产队的忆苦思甜饭还难吃。
有一年天旱,川北的天空虽然紫阳高照,但百姓的生活却幽暗无边,不仅粮食减产,连牛皮菜也被蚜虫糟蹋得成了煤球状,且上面的虫子和虫子分泌物怎么洗都洗不掉。即便这样,这种菜也没有多的,需掐指细算计划着吃才行。
这种日子的苦涩程度,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衡量。那是一个清风丽阳的晚春的中午,我们正准备吃用这种球状的牛皮菜和着麦麸、以及能搪塞肚子的美好共煮的稀饭时,一个外省的乞丐拖着沉重的步伐,穿过越来越寡淡的炊烟经过我家门口,向我母亲讨饭。虽然我家一人只有一碗这种能让生命苟延残喘的饭,善良的母亲还是心生慈悲,从大家碗里给乞丐拼出一碗来。那个饥肠辘辘的乞丐感激地端起碗来,但美味的善良代替不了饭食粗鄙和怪异的口感,他刚喝了两口,便再难下咽,含着泪对我母亲说:“大姐,你们过的日子比我这个叫花子的日子还苦啊!我这里讨到了两块钱,你拿去给孩子们买点吃的吧。”
有人说,成长不是衣服越穿越小,裤子越来越短,而是心跟梦想一起越来越大。但我所穿的衣裤原本就是小的、短的。因为它们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程序般地流转。当衣服传递到我的位置时,哥哥们穿过的这些衣裤几乎全是补丁重重的露脐装、露腿裤了。这种已被汗水层层浸染积满斑驳尘垢和岁月痕迹的百衲衣,在夏天穿着倒还凉快,到了冬天可就惨了,破烂且露脐露腿的衣裤,根本无法抵御萧瑟寒风的侵蚀……
大冬天没有合体且厚实的衣裤御寒已然很惨,没鞋穿那就更惨。童年的冬天我几乎都是打着赤脚走过来的,成长岁月的雪地上留下赤脚踩出串串蹒跚脚印的同时,也留下了一路的可怜和哀伤:脚掌不仅时常被冰碴子刺破出血,还冻肿得如同大面包;最痛苦的是脚后跟时常冻得开裂出筷子般粗的口子,不时流血,甚至感染流脓,烂得几乎能见到骨头……
年华如梦,我的日子却违迕时序颓唐荒芜,过得连梦也没有。我恨父亲,我觉得要是父亲能干一些,或者像村里别的男人那样穷得无计可施之时,能在月黑风高之夜出去偷些集体地里的红苕、苞谷等粮食,我们也不至于饿得这么可怜啊!又或者,如果父亲在秋天,将山上的芭茅花、野棉花采摘回来,或者捡些鸡毛鸭毛洗净晒干当成棉花使用,做成棉衣、棉裤,那自己冬天也不会冻得这么惨啊!
我母亲的安葬仪式办得很风光——父亲请了两帮锣鼓唢呐队来操办此事,但已被悲痛刺伤骨髓的我心中的感受却并不好,我认为父亲将母亲的丧事办得如此隆重,不过是刻意做给亲友看,借以证明他对我母亲好。或者,是他为了消减对我母亲曾经关心不够的愧疚和罪过。
看到在亲戚朋友之间穿梭应酬,脸上除了疲惫却并无多少悲伤、更无一滴眼泪的父亲,我感到无比恶心。
终于,在父亲又一次给那些办丧事的人慷慨付款之时,我与他吵了起来:“你这么有钱,为啥不在我妈重病之时,将钱花在她身上?你现在这样做有用吗?能消除你心中对不起我妈的愧疚吗?”
理由:“陈新《植满时间的疼痛》,同样执着于对父子间紧张关系的打量。从恨到爱的巨大转折,凭借的是时光的力量。随着日子的积叠,对人性的复杂性的理解也在缓慢生长,宽容的情感丝线日渐被编织进入血缘的纽带。”
一本散文集,就是对这样的生活的某种折射。
生活之水幻化为文字,经由目光的通道,进入我们的灵魂,给它注入某些东西。它们是关于情感,关于理性,关于人性,关于对世界的认识,关于对生命的期待。它渐渐地丰富和提升了我们,真实并且生动,缓慢然而确凿。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散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著名作家陈新的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据说感动了很多 人,人谁...
理由:“陈新《植满时间的疼痛》,同样执着于对父子间紧张关系的打量。从恨到爱的巨大转折,凭借的是时光的力量。随着日子的积叠,对人性的复杂性的理解也在缓慢生长,宽容的情感丝线日渐被编织进入血缘的纽带。”一本散文集,就是对这样的生活的某种折射。生活之水幻化为文字,经由目光的通道,进入我们的灵魂,给它注入某...

袁枚为什么叫随园老人?袁枚生平简介
袁枚写文感动感叹: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 70岁时,他亲手植树,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写《栽树自嘲》聊以自慰: 七十犹栽树,旁人莫笑痴。 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正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死亡何时到来,所以活着的时候才应该倍感怡然快乐。他的通透达观,真令人着迷。他终于活成了自己崇拜的那个人...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作者是谁?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作者是我国青年实力作家陈新,该书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非虚构励志散文集,该书分别以“平凡孩子也有天才亮点”、“自信成就天才少年”、“执着是天才的根本”、“磨难是天才的沃土”、“因材施教育成天才”等章节,系统地讲述了天才...

陈新的《植满时间的疼痛》据说跟与贾平凹、刘醒龙、张抗抗、的散文一起...
是的,著名作家陈新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进入《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植满时间的疼痛陈新夜色深深,如无尽的忧伤,笼罩着闷热的天地。在川北南充县大通乡楼子沟一座叫晒谷坪的丘陵山堡上,一个只穿着一条内裤的男孩,像野狗一样蜷缩在几丛嚣张着锯齿的芭茅炎炎七月的缝隙里。他一会儿泪眼蒙眬地躺着看夜幕遥挂的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