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它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吗?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扩展资料

中国十大名曲分别为:

1、先秦的琴师伯牙的《高山流水》

2、魏晋时期嵇康的《广陵散琴曲》

3、明朝的《平沙落雁》

4、古曲《梅花三弄》

5、楚汉战争时期的《十面埋伏》

6、古乐曲《夕阳萧鼓》,后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7、历代传谱的《渔樵问答》

8、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9、汉代的《汉宫秋月》

10、春秋时期晋国师旷的《阳春白雪》。

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中国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它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吗?回答:是的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按说崇祯七年的时候,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上面的解题文字意趣昂然,并无半点忧天悯地的情绪在内。也许“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两句,正是中心点题之句,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逸士即隐士,指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易》曰:“天地闭,贤人隐。”从现实急流中退却下来的文人,在山林、田园中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中国历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国隐逸文化影响甚深。逸士虽“处江湖之远”,但社会影响力有时并不弱于“居庙堂之高”者。
  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商朝的伊尹曾隐于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隐于山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隐士层出不穷。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一般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三国魏晋时代是隐逸最盛行的时代,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陆机、王猛、谢安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
  真正的隐士应该“只钓鲈鱼不钓名”,但是,渐渐地,自魏晋以降,隐逸却有极端化、世俗化的倾向。隐士中的一些人,他们不但“钓名”,而且“钓利”。他们把隐逸做为获取名誉和功利的手段。也有的当权者,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刻意逢迎隐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隐”充“高隐”。
  《晋书•列传第六十九》记载,隆安二年(399年),东晋权臣桓玄(桓温之子)发动叛乱,把持了东晋朝政。自魏晋以来历代都有隐士,偏偏当时却一个也没有。桓玄觉得很没面子。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赶紧派人找来了西晋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先让皇甫希之隐居山林,由桓玄资助各种费用。然后桓玄下召将皇甫希之征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辞不接受,然后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为“高士”。此事传为举世笑谈,时人戏称这种隐士为“充隐”。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见于唐代刘肃编的《大唐新语•隐逸》。唐时的卢藏用考中进士后,特地隐居终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与当时的朝士交往密切,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遗,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另一个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 司马承祯慢慢道:“以在下看,这是仕官的捷径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终南捷径”。此时隐逸已成为一条做官捷径了。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参考资料:http://club.travel.sohu.com/r-weihai-178194-0-0-0.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平沙落雁的典故
平沙落雁的典故如下: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

平沙落雁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

平沙落雁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现存的琴谱达五十余种;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即公元1634年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

平沙落雁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秋高气爽的季节,北雁南飞的景象总是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平沙落雁"是一个经典的主题。它不仅是一首古琴曲,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琴正宗》一书,该书出版于公元1634年。这本古籍详细记录了"平沙落雁"的乐曲内容,其旋律悠扬,描绘了...

平沙落雁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

“平沙落雁”王昭君
从此," 平沙落雁 " 遂成倾世绝唱。 昭君 成为" 落雁 "的代称,王昭君到匈奴之后,被册封为宁胡阏氏,开始了陌生的异域生活。在匈奴这片黄尘滚滚,孤鸿南飞,牛羊遍地,青草连天的土地上, 王昭君 生下一子,称作伊屠智牙师,封为右 日逐王 。然而,在建始二年,短暂的婚姻生活之后, 呼韩邪...

中国四大名曲是什么?
后来钟子期死后伯牙很难过就摔琴绝弦,这首曲子就再没弹过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主要是用来比喻知己和知音,乐曲有很高妙的意境。附: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哪位是西汉时期的?
轶事典故 平沙落雁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竟宁元年(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天子,对汉称臣,并自请为婿,汉元帝挑选了宫女王昭君。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平沙落雁
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现在流传的《落雁平沙》版本大多为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整体基调静美,但静中不失动态,使人在聆听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意境,不禁心生向往。

古代十大名曲都是哪些?
古代十大名曲为:《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平沙落雁》、《十面埋伏》、《阳春白雪》。1、《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史上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大型琴曲。据说关于此曲还有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韩聂的父亲被韩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