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历史的几次重大管理变革
最近又把华为相关的各种书看了一遍,把总结的读书思考给大家分享出来。
华为的市场部大辞职是华为历史上的一个重点事件。从这个事件打破了华为的官僚思想官僚体系,打破了民与官的对位,激活了奋斗,能上能下,心态平和,经得起折腾和变化。一个副总裁能突然变成办事处主任甚至更低,也有人从办事处主任上升到副总裁。
但这种运动式的激活激励只是运动,可以激活1年或更长,但如何从机制上来激活。这才是华为重大的变革。
另外,当时华为扩张太快,大量突击良将走上管理层岗位却不懂管理,所以管理出现混乱,出现事忙而问题却不少,老在忙事但目标忘了,重大事完成了其他事都放羊了。
华为重大变革的导火线是一次春节第一天上班的突袭,所有管理层答一张命题论文,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就是不要依靠人的来回指挥,而是依靠机制就能保证事情做对事情成功。这就脱离了人的影响和人的约束。华为要快速发展并发展大,就不能受人的发展约束。而孙亚芳的一份《不要挽狂澜即倒的英雄》,这就表明了要靠机制而非人来解决问题。这很符合任正非的战略思考。而孙亚芳一直致力于市场部门、HR部门,这都是华为取胜的根基核心(研发也是一个核心,但一定不仅仅是研发)。孙亚芳不是业务高手,所以一直认同靠机制解决问题,这和任正非是同脉的,这也是孙亚芳能够成为任正非左膀右臂的原因。
一、绩效管理
绩效看似是评价是激励,但绩效的背后是:
1、组织、职责、分工、流程
2、是各个岗位的素质、能力模型定义
3、是如何识别筛选、激励牵引导向,有统一口径让“好人”得到应有回报,让“坏人”自动离开
但,华为搞完了这一套,但任正非发现问题还在更根上,那就是在组织、职责、分工、流程之上的华为要干什么不干什么。
这个方向性的问题、底线原则的问题不给大家明确指出来,大家在遇到迷茫、抉择口的时候就各有各的做法。
所以:
二、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是有了,这样和之前的绩效管理就统一一体了。
做完明确的组织、岗位、职责、流程、考核后,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职责是明确了,但各部门各扫门前雪,各为各的绩效而奔命,而上下游链条却被严重割裂了。
所以,
三、IPD
华为又启动了IPD,就是把研发、生产、服务串联在一起
在这一阶段也提出了不要一个劲做最牛的技术,要做技术商人,不要一味追求技术而让生产工艺变的异常复杂并成本高
治理完内部的各个端到端的链条,就启动了链条间的协同,毕竟现在硬件生产软件研究现在都是全球协同,尤其对于华为这样的全球研发、芯片合作研究和制造的公司。于是启动:
四、ISC(集成供应链)
五、向服务转型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永不进入服务。这条的意思是任正非希望华为背水一战别想着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拼了命集中所有资源破釜沉舟把设备做到极致。因为极致才能成为最好的公司,只有没有退路才能勇往直前不会畏畏缩缩左右诱惑。
但华为为了防止时局发生变化,而基本法反而又制约了华为发展。所以华为基本法又规定每10年刷新一次。所以,华为实质上现在需要进入服务业务了。
虽然华为从固化、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通信、移动终端等等都有各种产品,但看着各个老牌电信厂商倒的倒合并的合并,所以应该把产品提供给多行业使用,而非固守在电信一个行业。
不仅仅卖设备卖硬件卖功能强大,而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应用牵头。而且华为的售后服务在这么多年历练中相当的专业,华为是一向强调普遍客户关系的。华为在这么多年也分支开发了不少企业类应用和解决方案。在云和端、大数据大并发的这个未来趋势中,在电信运营商要从语音业务重心转移到数据运营,所以这对于电信行业也是未来趋势。在这个主流模式下,这更需要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而全球跨国公司向服务转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IBM。而且IBM是全球IT最有实力的公司。而且IBM是做企业业务为主。所以和华为的匹配度很高。所以华为引入IBM咨询来辅助华为向服务转型。
六、向国际公司迈进
华为在2010年自动进入了世界500强。华为也在全球开展了许多并购、合作研发、销售、服务网络。但如何做好国际化、本地化,还需要更从容的走,需要有良好的深厚的国际化经验的公司来辅助支持。
所以华为最近又和IBM合作,期望引入IBM国际化的咨询支持。
七、作为一个大公司如何再次激活,这是对于任正非很具有考验的事情。任提出了奋斗者和普通员工的说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曾经提出过内部创业,因而许多高级副总裁、副总裁离职创业。现在仍然有不少华为人创业,但主要大客户还是华为,为华为做配套服务。但回顾来看,这个运动并未激活华为自己。
现在不提内部创业,而把员工分为甘愿奋斗和就想干活拿工资过日子的。在企业,这确实是两类人,心态、追求都不一样。不要试图希望让所有人都天天打鸡血一样的奋斗。有些人就希望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想奋斗,但在华为干了N年倦了不想奋斗了。这怎么办?所以这个方法是最好的折中解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