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生对数学感兴趣的探究

如题所述

一、有趣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智 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重要的。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如猜谜、游戏、数学历史背景介绍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鲜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游戏、制作模型、猜谜、小故事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使所学的内容在学生心中埋下趣味的种子,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气氛。然而,在很多老师看来,创设情境这一部分是十分烦琐的,不仅要寻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还要考虑所设情境的科学性、匹配度,因此更多的老师选择了使用练习或复习巩固来代替创设情境,我们不能一概地否定这种做法,在老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在引入课题上是既方便又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这里在提倡课堂趣味性上则有所不足。能否在兼顾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注意积攒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使得需要使用时,不至于盲目搜寻呢?
二、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使用动画模型进行动态模拟,达到直观的效果,在课后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含有与所授课内容相似的含有数学问题的网址。因为有了该课基础内容的铺垫,学生对于此类数学问题一定有着想尝试的冲动,老师不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些有待进一步探索的“悬念”,也可留给学生部分可以去尝试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电脑的习惯。现在,对于大部分年轻教师,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好地区的教师,运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已加强,这就使如何将电脑运用、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相结合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老师认为课件的制作繁琐费时,大量运用不切实际。事实上,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并非是要做到课课使用,也并非是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而是在某一堂课甚至是某一段内容上,当多媒体运用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优势时,我们才将它运用进来使课堂更鲜活。
三、引导学生探索
设问中又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浓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包括两部分: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讨论,引领学生在数学天地探索,对教师本身也是极大的挑战;教师的应变能力,对探索方向的掌控能力都直接影响着探索的进行,而又要在探索中适时为学生创设悬念,带动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学生的自主讨论,使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中学会思考,体验成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合作,懂得交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尊重,成为主人。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因为“新鲜”、“有用”、“就在身边”而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地得到“尊重”、获得“成功”、体验积极的“情感”而得到满足,是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最终使学生喜爱数学课堂生活,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风趣的语言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声音,生动活泼、简洁练达的表述,根据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知识,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根据内容适当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比喻、典故并在应用比喻时选择生动贴切、浅显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等等,都是语言美的良好体现,可以为课堂增加生动性,避免学生听觉疲劳的好办法。要做到这些,也为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通过普通话到成长为一位能够引经据典、表述生动的教师,还需要付出不断的努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