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综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第一个十年新诗的发展历程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诗界革命”的演变
  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
  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针对梁启超的后退之处。
  ○1“作诗如作文”
  受黄遵宪的启发,比宋诗对唐诗的变革更进一步。
  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
  “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
  “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对“诗界革命”的呼应。于早期象征派获得某种回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新诗阵营的发展
  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
  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
   2、胡适《尝试集》
  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毁灭》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兴。客观写实和主观意志。散文化和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
  ○1成仿吾《诗的防御战》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2郭沫若《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3《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2、湖畔诗人:历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湖畔》
  1922 汪静之《蕙的风》
  1923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春的歌集》
  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
   3、小诗体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徐玉诺、何植三
  即兴式短诗。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冯至《昨日之歌》
  ○1艺术的节制
  明净的形象。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蛇》《雨夜》
  半格律体。整饬、有节度的美
  ○2哲理化诗情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
  ○3叙事诗《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
  刊物阵地主要诗人
  《晨报副刊》“诗镌”闻、徐、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
  ○1新诗的自觉
  “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
  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
  “非个人化”倾向。针对早期新诗中滥用的直书胸臆、极端感伤主义。受巴那斯主义影响,也与传统抒情模式暗合。
  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闻一多《口供》蕴藉含蓄,鲜明的形象性。
  诗歌中叙事成分的加强。叙事诗,戏剧化、小说化,不露声色的客观态度。
  ○3新诗格律化
  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区分新旧格律。
   2、闻一多
  ○1思想内涵
  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红烛》《死水》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东方主义文化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
  ○2个性风格
  矛盾的张力。《春光》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心跳》生活的宁静与心灵的不平静。《你莫怨我》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
  沉郁的风格。《发现》郁结已久的火山爆发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个性/才华/追求的统一,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乐》《黄鹂》《为要寻找一个明星》《落叶小唱》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雪花的快乐》
   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门集》
  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
  《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歌》对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叙事诗创作。《王娇》《猫诰》。
  五、“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纯诗”:诗歌观念的变化
  从“表达”功能转向“表现”功能。对胡适“作诗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诗的领域是“纯粹的表现的世界”;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强调“暗示”与“朦胧”。
  ○2王独清《再谭诗》突出“感觉”的因素,强调“色”“音”的交错。
  ○3早期象征派
  将“诗的贵族化”发展到极端。东西方诗歌“沟通”理想。其诗歌观念和表现的“内转”是受西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也是向传统诗词的靠拢。
   2、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多远取喻”,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  《弃妇》 联类不穷的自由联想,暗示的力量,选用文言词语的陌生化效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指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文学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学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三十年的文学发展历程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情感诉求。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起始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中国遭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前言
本书研究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起始于1917年1月《新青年》刊载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止于1949年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化与社会全面现代化同步,是思想与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尤其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复杂的历史特征,如民族独立、城乡差距、现代与传统的关...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见证了一段从新诗诞生到规范化的发展历程。初期的“五四”新诗运动,如梁启超的“新意境”与“旧风格结合”的构想,与胡适提出的“作诗如作文”与“诗的经验主义”形成对比,前者试图在传统中寻求革新,后者则倡导散文化和平民化,对诗体进行大胆解放。早期白话诗阵营在《新青年》等杂...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名词解释(2)?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策略及知识点提要
一、双线复习策略 1. 先行阅读,明晰框架。《现代文学三十年》内容详实,语言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思路框架清晰。按照教材行文,把握每个十年内容。从小说、新诗、散文、戏剧四个体裁入手,了解发展、演变与代表人物,形成横向知识框架。同时,互文性学习,掌握同一作家不同作品,全面了解创作。二、历时性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内容提要...
由于内容丰富且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学习可能存在挑战。市面上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往往过于注重历史线索,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需要兼顾循序渐进和学术深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一部学术性强的教材,可能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深奥,本书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目录
本文档旨在为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提供全面的指导目录。首先,我们来了解本书的核心特色与功能:它将深入探讨中国近三十年的文学发展脉络,通过各章的细致划分,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重要作家、文学形式和思潮变迁。从第一章开始,我们会依次探索文学思潮与运动,重点关注其涌现的时期和影响。第二章至第...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目录
本文目录概要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发展历程,分为三个编年部分,具体如下: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深入探讨了文学思潮与运动,重点介绍鲁迅及小说、通俗小说、郭沫若、新诗、散文、戏剧的成就。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进一步分析文学思潮与运动,突出茅盾、老舍、巴金、...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名词解释(5)?
大河小说: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着。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着《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图书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活学巧练桂壮红皮书系列之一,平装513页,16开本,ISBN为7301036701,条形码为9787301036709。产品尺寸和重量分别为22.7 x 15.1 x 1.9 cm和581 g,ASIN编号为B0011AVZGG。此书是一部详细阐述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巨作。在书中,“现代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