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避谈个“死”字???

难道人就是为了“活”字?

第1个回答  2009-04-04
因为人都怕失去。
拥有越多的人越避忌。
无法在拥有与失去中把握心中的落差,所以尽管知道死是结局,都不想说。

大多数活着不是为了“活”,更多是活得更好。因为欲望太多。
第2个回答  2009-04-04
因为死是每个人迟早都会经历的事情 所以喽大家走把精力放在活上 只有活得精彩有意义了 才能无愧的“去死”阿
第3个回答  2009-04-04
你说得很对:人就是为了“活”字!
不仅如此,而且人还需要很愉快地“活”着,讨厌不愉快的事——“死”很真实,但很不愉快,只要你真正经历过一次与自己有关的死亡事件,你就会完全明白了!
这么说恐怕已经让你不愉快了,那我表示歉意!
第4个回答  2009-04-04
因为人的本性太懦弱,惧怕死亡,其实就是一种懦夫心理~
第5个回答  2009-04-04
恐惧皆由死而生,可能意味着从有到无,一切可靠事物的幻灭,思想的终结。没有什么从那里过来告诉你那边的情况,体验这个是人能经受的最大的赌注。而对之全然不知,谈也是妄谈。

为什么人人避谈个“死”字???
因为人都怕失去。拥有越多的人越避忌。无法在拥有与失去中把握心中的落差,所以尽管知道死是结局,都不想说。大多数活着不是为了“活”,更多是活得更好。因为欲望太多。

人生中不能避谈的一个字—死
中国人很忌讳“死”字。但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死路一条”。一生的终极是死亡,自古不知多少大英雄,死后亦不过一抔黄土。所以死,不是忌讳就不用经历的。曾经看一个香港电视节目,是关于死亡教育的。教育对象有长者,也有青少年。人活到一定岁数,对死亡到底是什么心情呢?害怕?焦虑?还是真的坦然?

生命教育曾经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你会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畏惧死亡因此开设一个生命教育是非常的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这些道理。其实有很多人都特别害怕死亡,但是害怕死亡的这种行为是不太正确的心理。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种过程,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因此大家也没有必要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特别的害怕死亡。珍惜生命但是...

关于死亡的心理知识
而害怕和恐惧死亡的来临没有用,因为死亡会光顾每一个人,决不会有偶然的遗漏。所以,很好的 人际关系也就确定了人的心态,有了好的心态,也就不会恐惧死亡的来临了。夜深了,今天的家排沙龙内容回顾就写到这里了。不怕死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体验生命,珍惜生命,活出美好、绽放的自己。祝大家...

孔子的生死观是什么?
原来,人只有死的时候才能得到休息,而很多人并不能寿终正寝,获得这种至高的待遇而已。我们活着的时候,睡觉、歇息、休憩,其实只是休养、调养,为“生”预备能量,即为生而息,休养生息,而不是真正的休息。这种“生息”,只是为了更好地“生”,也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已。

人一死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掉吗?
死亡只是一种逃避,更是把自己的问题抛给了别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想让一个人放弃死的念头就要看看那个人在乎什么,害怕什么!比如:怕疼的人来说,死是佷痛苦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想死却没有死成,更是痛苦.再比如:在乎亲人的人来说,死会让亲人非常的伤心,甚至会让他们也失去活下来的勇气。

心理学:一个人活到最合适的年龄是,65到70岁之间,你怎么看?
人类不可避免的就是死亡,而只有真正为自己活过,才明白生存与死亡的意义,在面对死亡时,也更能坦然接受,不再畏惧。所以,一个人活到多少岁才算是不枉来此一生、才算是合适的呢?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人们尽力避免谈及死亡,人们认为在公共场合、家庭聚会等谈起死亡是不吉利的,死亡一直是人们所...

人都难免一死,如何才能把生死看透?不惧怕死亡
死亡是人生大考,生命体的终结,谈“死亡”犹如谈虎色变,人人忌讳。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只要一想起死亡,一切都变得无意义,令人沮丧。但人都难免一死,与其敬而远之,不如直面事实,或许能够觅得蹊径。若能从心理层面克服因死亡而产生的畏惧,人生便过得豁然旷达,这一点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正视死亡?
未知的想象则会使人感到恐惧。接受死亡这个现象的存在🍂🍂小时候我们喜欢将大自然想象成仁慈的母亲,滋养万物,但是自然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仁慈,它会创造生命,也会毁灭生命,而且是用千万种不同的方式,如果你经常看各种野生动物纪录片,就会对死亡非常熟悉死亡随时都在发生,是大自然万物...

古代的避讳制度,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避讳?
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在南北朝时,士大夫都以善避私讳为荣。南朝刘宋太保王弘,精通谱学,能“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当时竟被传为美谈。在唐朝,避讳成为政府颁布的法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