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班教师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一评三考”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虽然我们备课是直接,但也要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对于不带教案,作业未批改上课的要按照“一评三考”的实施办法严肃处理。(3)组织教师评选优质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将会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制作、测量、观察、调查等,中高年级学生适当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课堂作业必须当堂完成。
3、作业的规格要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4、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总批和眉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
5、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
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坚持学月检查制度
每学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次检查要有结论、检查人要签名,加盖学校公章并做详细记载。每次检查后,学校要在教师会上总结,对工作做得好的要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第六、加强过程管理。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第七、教师操作。
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至少一次,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差生进步了,整体质量就自然会水涨船高。
第八、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
第九、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第十、落实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要求教师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学的是否投入、是否精彩。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改变教师直接将结论抛给学生,再布置相应习题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倡导教师注重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观察分析中自己归纳,得出结论。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道转变。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和等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四是由落实一维目标向实现三维课程目标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1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
(1)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这是我国借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2年提出的污染者负担原则,于1979年开始实行并写入环境保护法的一项管理原则。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调动企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明确企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广泛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三同时”原则。这是我国首创的环境管理原则之一。所谓“三同时”原则是指一切建设项目必须把治理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准开工建设,不准投产使用。实行此项原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综合利用奖励原则。资源和废物是一个相对概念,某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往往是另一生产过程的资源。综合利用就是要打破行业、部门界限,让一切物质循环往复,充分利用。综合利用“三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条捷径。但是综合利用涉及到部门、行业之间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恰当的经济政策,才能推动其顺利开展。为此,我国实行综合利用奖励的原则,如免费供应、减税、免税、价格补贴、盈利不上交等。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它是指在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方案。我国从1979年起,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作为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写入我国环境保护法。
(5)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是“谁污染,谁治理”这一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化,也是环境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指标之一。限期治理制度就是规定工矿企业和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的治理期限,到期不治理的,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行政措施。
(6)征收排污费制度。该制度借鉴国外“污染者支付”的管理原则,也是“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具体化,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一项有效办法。
第2个回答  2018-02-04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作用是聚合企业的资源,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管理的内容: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2、生产管理 即通过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等手段,对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进行管理。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4、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5、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7、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
第3个回答  2016-01-11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的原则。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原则,原理都十分简单,原则也并不深奥,却是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的行动规范。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管理原理与原则主要有系统原理与整分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人本原理与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动态原理与反馈原则、弹性原则,效益原理与价值原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1-12
“大企业病”发生,所以,在实施流程管理、进行内部管理流程的设计规划时就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资源,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基本的原则,以免将重蹈覆辙。
首先是“简化”原则。中小企业因为规模限制,内部人事关系并不复杂,所以,流程应尽可能地简单,其流程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流程
为“组织流程”,是在一个面上理顺人事关系,对企业日常事务运作需要的基本原则进行的整体的战略规划,它是企业一切流程的基础,原则性较强,也不能随意更
改,其他所有流程的设计和运行都不能超越它。其特点是科学性。二级流程为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主要是立足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打破部门墙的限制和束缚,其作
用是规范不同职能事务程序,简化事务流程,提高协作意识,它的特点规范性,主要体现为“控制程序”。三级流程为具体的作业流程,面对的是一个个点上的具体
岗位事务的操作标准,主要体现为具体的作业规范、操作标准等,其实操性必须要强。
其次是“兼顾”原则。有效管理必须是点、线、面的和
谐统一。所以,一级流程必须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设计,有必须兼顾内部资源方面的限制,必须对二三级流程起到指导作用,这样才能起到科学性的指导作用,
否则,二三级流程可能无法有效设计和规划。二级流程必须承上启下,必须依据一级的组织流程,必须起到控制作用,必须保证其规范性、有效性。三级流程虽然是
立足在一个点上,但是却必须涵盖一二级流程的基本要求,必须兼顾基本的原则和控制程序,否则,根本就无法实施下去。
再次是“个性化”
原则。世界上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企业,任何企业都充满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文化,所以,在流程设计时千万不要照搬照抄别的企业流程文件,虽说互联网提供了
大量的复制便利,这些只能作为基本的参考。就我们见过的管理失败企业来看,大部分都是制度流程执行不下去所致,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喜欢照搬照抄别人
的东西。
最后是“变化”原则。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管理流程也一样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而进行及时的变化和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一是随时性的调整,当发现流程不畅、效率低下时,管理者必须立即做出调整,再者,还必须在每年对内部所以制度流程
进行一次检视,找出与企业战略相悖的地方,进行整体调整与再造。

根据法约尔的理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根据法约尔的理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A.秩序 B.公平 C.保持人员的稳定 D.首创精神 正确答案:ABCD

简述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管理的基本原则 12条管理原则,即创新与改善原则、激活原则、重点原则、差别原则、简化原则、配套原则、逐步过渡原则、适度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分类原则、目标原则和例外原则,并结合实际论述了每条原则的含义.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正职四不;总揽不独揽;宏观不主观;决断不武断;放手不撒手。副职四不;献策不决策;到位不越位;超前不抢前;出力不出名。评级四不;理解不误解;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交心不多心。用人四不;用人不整人;管事不多事;讲话不多话;严厉不严格。管理的五大要素 ①管理主体。②管理客体。③管理职...

管理基本的原则是什么意思?
其中的基本原则是为管理者提供指导和支持的工具,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这些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职能分工、层级分明、授权与监督、绩效评估等,它们对管理的实际开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如果管理者熟悉并遵循这些原则,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管理基本的原则不止是一系列理论,它们...

管理基本原则有哪些
管理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决策科学、权责对等等。1. 以人为本:这是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沟通,注重激励和引导员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管理的基本是什么?管理的四要素又是什么?
管理的基本:1.以目标为导向(即以目标作为行动的指南)。因为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目标,目标错了,就一错百错;目标不清,则管理混乱。2.以人为本。即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从研究人的需求出发,把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人的行为、激发人的积极性作为开展...

管理原则有哪些?
管理原则七:人员的报酬原则 管理原则八:集中的原则 管理原则九:等级制度原则 管理原则十:秩序原则 管理原则十一:公平原则 管理原则十二:人员的稳定原则 这些管理原则体现了组织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为达到组织的基本目标,在处理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时提供了遵循和依据的准绳。

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系统原则、人本原则、效益原则和创新原则。系统原则强调整体性。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把组织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全面分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各个部分协调运作,实现整体目标。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外部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

管理原则有哪些?
管理原则包括:1. 劳动分工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劳动分工是自然规律,不仅适用于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通过分工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2. 权利与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指出,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责任,责任是权力的必然结果和补充。这就是著名的权力与责任相符原则。3. 纪律原则:纪律包括企业与员工之间...

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预警原则:在事前进行预警,通过班前会、专题会议和过程监督等方式,反复提醒和强化员工的法制意识。2、时效原则:纪律处分应当及时,以确保能够准确并及时地起到惩戒作用,同时立即纠正错误行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3、公正原则:在进行纪律处分时,应当保持公正,如果存在“刑不上大夫”的情况,那么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