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9-11-01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
(1)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这是我国借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2年提出的污染者负担原则,于1979年开始实行并写入环境保护法的一项管理原则。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调动企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明确企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广泛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三同时”原则。这是我国首创的环境管理原则之一。所谓“三同时”原则是指一切建设项目必须把治理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准开工建设,不准投产使用。实行此项原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综合利用奖励原则。资源和废物是一个相对概念,某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往往是另一生产过程的资源。综合利用就是要打破行业、部门界限,让一切物质循环往复,充分利用。综合利用“三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条捷径。但是综合利用涉及到部门、行业之间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恰当的经济政策,才能推动其顺利开展。为此,我国实行综合利用奖励的原则,如免费供应、减税、免税、价格补贴、盈利不上交等。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它是指在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方案。我国从1979年起,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作为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写入我国环境保护法。
(5)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是“谁污染,谁治理”这一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化,也是环境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指标之一。限期治理制度就是规定工矿企业和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的治理期限,到期不治理的,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行政措施。
(6)征收排污费制度。该制度借鉴国外“污染者支付”的管理原则,也是“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具体化,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一项有效办法。
第2个回答 2018-02-04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作用是聚合企业的资源,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管理的内容: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2、生产管理 即通过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等手段,对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进行管理。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4、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5、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7、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
第3个回答 2016-01-11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的原则。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原则,原理都十分简单,原则也并不深奥,却是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的行动规范。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管理原理与原则主要有系统原理与整分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人本原理与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动态原理与反馈原则、弹性原则,效益原理与价值原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1-12
“大企业病”发生,所以,在实施流程管理、进行内部管理流程的设计规划时就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资源,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基本的原则,以免将重蹈覆辙。
首先是“简化”原则。中小企业因为规模限制,内部人事关系并不复杂,所以,流程应尽可能地简单,其流程一般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流程
为“组织流程”,是在一个面上理顺人事关系,对企业日常事务运作需要的基本原则进行的整体的战略规划,它是企业一切流程的基础,原则性较强,也不能随意更
改,其他所有流程的设计和运行都不能超越它。其特点是科学性。二级流程为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主要是立足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打破部门墙的限制和束缚,其作
用是规范不同职能事务程序,简化事务流程,提高协作意识,它的特点规范性,主要体现为“控制程序”。三级流程为具体的作业流程,面对的是一个个点上的具体
岗位事务的操作标准,主要体现为具体的作业规范、操作标准等,其实操性必须要强。
其次是“兼顾”原则。有效管理必须是点、线、面的和
谐统一。所以,一级流程必须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设计,有必须兼顾内部资源方面的限制,必须对二三级流程起到指导作用,这样才能起到科学性的指导作用,
否则,二三级流程可能无法有效设计和规划。二级流程必须承上启下,必须依据一级的组织流程,必须起到控制作用,必须保证其规范性、有效性。三级流程虽然是
立足在一个点上,但是却必须涵盖一二级流程的基本要求,必须兼顾基本的原则和控制程序,否则,根本就无法实施下去。
再次是“个性化”
原则。世界上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企业,任何企业都充满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文化,所以,在流程设计时千万不要照搬照抄别的企业流程文件,虽说互联网提供了
大量的复制便利,这些只能作为基本的参考。就我们见过的管理失败企业来看,大部分都是制度流程执行不下去所致,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者喜欢照搬照抄别人
的东西。
最后是“变化”原则。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管理流程也一样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而进行及时的变化和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一是随时性的调整,当发现流程不畅、效率低下时,管理者必须立即做出调整,再者,还必须在每年对内部所以制度流程
进行一次检视,找出与企业战略相悖的地方,进行整体调整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