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
现在能见到的宇宙开辟大神,绝大多数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男神.仅此,也是以证明,从总体上看,开天地神话产生较晚,母系氏族的传说少,父系氏族的传说占优势. 上古被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创世大神是盘古.古书记载,最初,天地混沌未开,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之物上升为天(民间至今有蛋清上升为天之说),阴浊之物下沉为地(民间至今有蛋黄为地之说).盘古在天和地的中间,一日变九次(“九”是虚数,意思是多),神奇超过天,能力超过地. 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很高了,地已经很厚了,盘古身材也很长了.等到盘古死的时候,他的头化为了四岳,眼睛化为了太阳、月亮.身上的血液脂膏变成了江与海,身上的汗毛和头发变成了草木.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的头为东岳,他的腹部是中岳,左臂是南岳,右臂为北岳,脚为西岳.先辈说,盘古哭泣的眼泪变成了江河,呼出的气是风,发出的声音是雷,眼中的瞳孔变成了电.又说,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还有的说,他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和玉石,流的汗是滋润大地的雨水. 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种小虫子,因感受到风吹,都变成了大地上的人.总之,宇宙即盘古,盘古即宇宙.盘古又是与天地同生长的巨人. 原始人这种想象,今天的人看来会觉得很荒谬.如果细一琢磨,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原始人的整体观念很强,把宇宙万物神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他们主观认为,这个大整体应该跟人一样,四肢齐全,五官灵活,有喜怒哀乐.他们把自然人化以后,又进一步想象,整个宇宙空间就是一位巨神——巨人.其次,原始人将此物比彼物,也不是乱比,一般都有某种近似之处.因此,明亮的眼睛才能化为日月,喜则晴,怒则阴.再次,像这种高深难解的问题,必须有相应发达的思想意识为基础,因此宇宙开辟神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早期的.通常把盘古作为男性神,可见至少是父系社会的作品.
黄帝立国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黄帝.至今,我们还自称是炎、黄子孙,就因为黄帝与炎帝都对历史的进步起过推动作用. 黄帝最初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专称,而是黄帝族的集中和简称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名、部落联盟之名与大酋长之名,三者是可以统一的,那么黄帝族渐渐地变成了黄帝,黄帝又逐渐地变成了想象中的祖先英雄,并被描绘为一位神化了的人物,集远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于是黄帝便成了为由远古历史传说到神话,又还原为历史的典型.所谓黄帝时代,实际是个很广泛的概念,至少包括了整个新石器时期.根据古史研究所得,黄帝族早期活动中心在西北,即现在的陕西省渭河以北,还包括今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黄帝族壮大以后,沿黄河进中原,争雄称霸,成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集团,势力范围大体上跨今之山东、甘肃、河南、湖南、河北的地域,在片服其他部落集团的同时,民族之间进行了一次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此,黄帝便成了神话中的中心人物,诸神之上帝. 黄帝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由于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记载,有的甚至相互矛盾.黄帝所在地,各说不一,有说他建的轩辕国,在穷山一带.(见《山海经? 海外西经》)故后人称他作轩辕黄帝.有的说黄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郎.《史记》则说他生长于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左传》又说黄帝族以云为标志,官职和族名都叫云……较普遍采用的《史记》所说.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有25个儿子,一万个诸侯,诸侯中有7000个是神灵.说明黄帝确实是位势力范围很广泛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之是人文之祖,集文化英雄之大成.传说他能种五谷,能驯化鸟兽和虫类,会种桑树,发明了布帛,能用石制造武器,开采了铜矿造刀……简直是位万能之神. 他的出身极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儿附宝所生,婴儿时便能说话,自幼聪明才智慧过人.传说他是黄龙体,长了四张面孔.经常有百神来朝见他,他也派这些神替他作事. 天上的雷雨归他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使阴气和阳气相互交感,震动为雷,激荡为电,交和为雨,发怒为风,乱而为雾,凝结为霜,分散为露,聚拢为云,升腾为虹,霓[ni泥]……(见《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由此可知,黄帝作为神话形象,奇异荒诞.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领,这都是历来神话创作者的夸张.所谓黄帝四面,无非是表示他对四面八方的动态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战必胜的可能.在古史传说的五帝之中,黄帝能独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战功,常为人们传颂.
大羿射日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加上羿与月中嫦娥还有夫妇关系,所以这一神话传说流传很广.鲁迅根据这一传说曾再创作成小说《奔月》,今人取羿的英雄事迹,创作成舞台艺术,说明羿的神话很深入人心. 据说,羿的所在地是有穷族,他制作的弓箭,善射,无论是高处的、远处的、动的、细小的,他都百发百中.有人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 儒教篇》)他调整好了弓箭以后就坚守不动.他操弓的时候,对其高低看得很准.他有必定射中的门道,因此多发多中.(见《管子? 形势解》)羿对自己的射技要求非常严,如果偶然失误,则更加勤练不懈.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羿经常与友人吴贺北游,见一只小雀飞过,吴贺请羿射雀.羿问道:“你是要活的还是要死的?”吴贺请羿射雀的左眼,羿却射中小雀的右眼,深以为耻.以后他勤练射技,结果“妙中高出天下”.(见《路史? 后记十三上》)这是羿的早期传说,那时的羿竟然会因为友人的一个并不起眼的要求未满足而发奋,足见其进取精神之强烈.有的传说,羿在东方的天帝俊的属下,俊赐给羿红色的弓和带绳子的白色箭,并命羿到下方同去扶助下方的百姓.羿作为射神,果真解救了下方众人的艰危.(见《山海经? 海内经》)然而神话传说经常出现不少歧异情况,后人不必像对待史实那样去推敲.《山海经》说羿是奉俊之命扶救人们,而《准南子》的今传本,又说他是奉尧的命令去为民除害的.出现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奇怪.因为靠记忆和口头传播,传来传去,欢难免会有出入.加上人们爱慕英雄之心,自古有之,都愿意跟英雄攀关系,学术界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神话传说中的俊、喾、舜是同一个神话人物的不同称呼,属于东夷系.而舜又是尧的继承人,既然舜(俊)能向羿下命令,焉知尧不能命羿呢? 这管羿是尧之下属或是俊之下属,都无关紧要,关键在羿究竟有哪些英雄事迹.对他的功绩记载得最集中的是《淮南子? 本经训》.帮文为;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a yu 亚雨)、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i 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ou 筹)华之野,杀九婴于 水之上,缴( zhuo 酌)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与擒通)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味道,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羿奉尧的命,射掉了危害人类的10个太阳和六种可怕的野兽.从此,不管是宽还是狭窄的地方,是险峻还是易行的地方,是远还是近,都畅通无阻.这里两处必须注意,一是立功者本是羿,为何众人却立尧当天子,这显然是奴隶社会以后加进去的君臣观念.另一是天上10个太阳都射掉,天下岂不一片漆黑,这大概是记录者有疏忽.羿只能射下10日之中的9日才符合情理,事实上还留下了一个太阳.民间传说1日躲在马齿苋下说足可旁证.
鲧和禹
传说鲧是黄帝族的后裔.《山海经? 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又是说他是天帝长子.“昔者伯鲧,帝之元子.”(见《墨子? 尚贤中》)他创造出农具,驯服了牛,并能驾驭,教会人们播种五谷时要把杂草铲除干净.他为人正直,家住西 .《世本》说他还建造过城廓.可见他在治水之前已经很有贡献. 鲧是奉帝尧之命去治水的.尧在位的时候,天下尚未平定,洪水横流,到处泛滥成灾. 草木长得很高,禽兽繁殖得很快,五谷不丰收,禽兽双人还厉害,兽蹄鸟迹,遍布各地.(见《孟子? 腾文公上》)尧帝召集群神开会商议.帝说:“哎,四方诸位神啊,现在洪水浩浩荡荡,淹没了大山与丘陵,到处都是水在作害,下方的百姓都很愁苦,有谁能去治理这场水患呢?”大家齐声说:“噢,派鲧去吧!”尧帝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便对鲧说:“你去吧,不过要恭谦谨慎.”(见《尚书? 尧典》)鲧受命出发,看到洪水滔滔,无法止住,他便用息石、息壤去堵填.(见《山海经? 海内经》)郭注引《归藏? 启筮》这是一种自生自长的石块和泥土,不是人间的东西,只有天帝所有.鲧大胆地从天帝那里偷来,事先没有得到天帝的同意,因此触怒了天帝,天帝使命令一个叫祝融的神,在羽郊这个地方把鲧杀了,实际上是鲧掘土堵水,挖去了尧部落的肥沃土壤,侵犯了尧部落的利益.尧作为部落首领自然相对地有较多的特权.鲧偏偏偷了他管的领土的沃土,他怎么能容忍,当然便要找个借口杀鲧.所谓鲧偷自生自长的天帝的自壤,便是对这一事件作了神话式的解释. 鲧妻是何神,未见记载,但鲧却生了禹,原来还是一位享有生育大权的男神.禹为父生,便不可能如正常所见的孕育生产,而是说鲧死以后,尸剖腹出禹只是其中之一.历来根据这一则神话,便确认了鲧、禹的父子关系.另外,禹又是鲧未竟之业的继承者,没有鲧的失败,也就不会有禹的成功.禹接受天帝的任命,把息壤分散开去,并平定了九州的水患.(见《山海经? 海内经》)鲧的壮烈牺牲,可与希腊神话盗火之神普罗米修斯媲美.人们怀着尊敬的感激之情追念这位治水的开创英雄.传说,“海民于羽山之中,修立鲧庙,四时八致祭祀,常见玄鲜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拾遗记》卷二)据说,鲧便是羽渊之神,玄鱼即他的化身.此后,他便成了河精或河神.鲧时期的科学技术只达到那手种水平. 禹时候的天帝已经不是尧,而是虞舜.历史又前进了一步. 禹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若干神话色彩,但并不浓厚.禹出生于西羌,治水之前,曾得到河精的帮助.有的说,禹为了治水,正在河边观察,忽然看见一位人面鱼身、皮肤白皙(xi 析)的人从水中出来,自称是河精,授予禹一张治水的地图,又回到水中去了.(见《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又有的说,禹打开了龙关之门的龙门,走到一年深数十里的岩洞中,非常幽暗,无法再前走.禹便举着水把向前,碰见一头猪,衔着夜明珠,放出的光好似蜡烛,又有一条黑色的狗,朝前面吠叫.禹在里边迷失了一昼夜. 天色渐明,见猪、犬都变人形,穿黑衣.另外还有一神,蛇身人面,即伏羲,赐给他一张八卦图,还赠给他玉简,可用于量度大地.(见《拾遗记》) 禹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和教训,改填堵为疏导.他在治水过程中,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也必然经历了无数次惊险.不过上古人善于将自然神灵化,因此,围绕着禹的治水,便有相应的神话.其中,禹治服大水怪无支祁,可说是禹治水传说的一段插曲:禹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到桐柏山,那里惊风走雷,石头会号叫,树木会呜鸣,地上的恶神充塞在河川,天上的恶神挥舞着兵器,水利工程不能进行.禹大怒,召集百神,授命夔(kui奎),命其清扫妖孽.桐柏山及附近诸山神们恐怕祸及自己,都请求饶命.禹把他们之中的鸿蒙氏、商章氏、兜娄氏囚禁起来,从他们那里知道是淮水和涡水的水神名叫无支祁的在作怪.此神善于应对谈话,能辩解别江淮之水的深浅,以及平原、低湿的远近.无支祁的样子像猿猴,高额扁鼻,白首青躯,金目雪牙,脖子一伸有10 0尺长,力量超过九条大象,不停地跳跃、搏击、飞奔,一会儿也不安静,无论听什么看什么都不能持久.禹把它交给童律管不了;把他交给乌木则,也管不了;交给庚辰,庚辰才把它管住了.但那引起数以千计的妖物,如鸱(chi吃)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立即奔走呼号,把禹及其他人团团围住.庚辰挥舞大戨把他们赶走了.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脖颈,鼻子上挂上一个金铃,压在淮阴龟山的脚下.淮水才能永远平安地流入海里. 这虽然是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的再创作,仍然反映了禹当时治水有多么困难,首先要克服自然界的种种阻力.禹治水的足迹踏遍南北各地.在他的率领下,疏导了九河,打通了济水与漯水,将这两水导之入海.开拓了汝水、汉水,疏通了淮河、泗水,让这几条河水直通长江.又让洛水流入黄河.……《庄子.天下》说禹治水后,“通四夷九州,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华夏大地,江河畅通了,禹的功德被后人歌颂为“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国语? 周语下》)治水成功,农业必定发展.农为我国古代的经济基础,当然带动其他方面的物富民康,禹便继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禹的重要经验是没有采用鲧的湮塞法堵水,而是疏导之.“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渎(du毒),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授,百川顺流,各归其所.”(《新语? 道基》)大家才能离开高山,在平原上居住.禹为了建功立业,虽然爱上了涂山女,但没有跟她在一起,而到南方巡视去了.涂山女常命侍候在向阳的山坡上,并自歌曰:“我等候着心中的人啊!”这就是南方乐歌的开端.(见《吕氏春秋? 季夏纪? 音初》)禹直到30岁,才跟涂山女结婚.《史记? 河渠书》说禹治水13年之中,三次走过家门都不进去.相传有一块“夫妇石”,就是因为涂山女总见不到禹回家,好久久伫立在那里而变成的. 也有另一种说法.禹为了打通 辕山,化为熊,他曾对妻子涂山女说:“你要给我送饭,听到鼓声再来.”不料禹不小心,踩掉了一块石头,打中了鼓.涂山女一去,见禹变成了一头熊,觉得很羞惭,跑到嵩山下,化做了一个石头人.这时,她正要生孩子,禹追去说:“”还我儿子!石头人的北面破裂,生出了启.(见《汉书? 武帝纪》)颜注引古本《淮南子》禹为治水,牺牲了个人幸福.禹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禹治水成功,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历来众人治水的经验和成果,通过禹集中体现出来.远古时始,凡是有特殊才能和优秀品格的人,人们教育认为是因为有某种神异性,与常人不同,故而以神对待.禹在社会转折时期立了大功,他的治水事迹,充满了人定胜天的昂扬精神.他被人们塑造成大智大勇、公而忘私、高度理想化了的神,既在群神之列,又高于群神之上,成为山川之神的首领.“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书? 吕刑》)主,即主神.山川之主,也就是社神,即最高土地之神.古人说,国中之神,莫贵于社,可见尊贵神圣之极.自古以来,上有最高统治者,中有官吏、文化人,下有平民百姓,无不赞美大禹之功.从正史到野史,从书面到口头,禹都是很了不起的治水英雄.古代神话传说里,鲧、禹治水是其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连春秋时代的人都不由地赞叹禹为子孙后代所做的好事,他们说,假使没有禹治水,那大家住的这些地方便只有鱼,哪里还会有人呢?禹的成功,恰恰证明他生活的时代,跟鲧的时代比,生产力已达到新的水平. 禹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初期才被记录下来.当人们一想到禹长年在外劳苦,脸晒黑了,腿上的毛磨光了,连妻子都离他而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禹死以后,相传葬在会稽山.他的坟墓所在地,春天常有鸟来除草,秋天常有鸟来啄秽.地方官禁止民众随便伤害这种鸟,若不守规定,刑不宽恕.(见《水经注·渐江水》。
燧人氏和祝融
火是人类无数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人类因为获得火才能熟食,从而优化大脑,最终与动物分开.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起火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长.对于火,如果不能认识、控制和掌握它,便是一种极大的威胁.神话传说有大火毁灭人类的追忆.人类对火的了解和利用,曾经过很长的过程.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伟大的发现,凝结在各民族火神的形象中. 上古的燧人氏便是因啄木鸟的启发而得到火的;据说遂明国有棵大树,名遂,盘根错节,占地万顷.有一位圣人漫游到日月光照以外的地方去,来到这个国家,在这棵树下休息,看到有鸟啄树,发出火光.这圣人受到启发,也用小树枝钻木取火.以后这个人便叫“燧人氏”.(见《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拾遗记》) 人类由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是飞跃的进步.一旦能人工取火,就不必为能否保存火种而发愁,人们可以随时得到所需要的火.大约在旧石器的中期和晚期,人类已在保存火种和传递火种的基础上,发明了人工取火.不过人工取火,在我国的旧石器考古学上尚未找到具体的例证,只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留下了一点蛛丝马迹. 传说祝融是上古南方的一位火神,他的形态在《山海经·海外南经》属于人兽合体形,人面、兽身,骑着两条龙.何以见昨这是火神,因为此神能显现天地之光明,即“祝融亦能明显天地光明”.(《国语·郑语》)又有古书上说祝融是灶神,最初是女性,后来是男性,还有了妻子.如“灶神祝融是老妇”.(《太平御览》卷五二姓引《五经异义》)灶,是用来烧火做饭的.灶神,自然也是火神.上古的灶神不少,地位比封建社会晚期的灶神地位要尊贵得多,所以传说中的祖先黄帝、炎帝都当过灶神.炎帝曾是火神,证据更充分.“炎”即“火”,当是火神无疑.有的说:“炎帝为火师.”(《左传·哀公九年》)既为“火师”,与一般火种的保存者便不可同日而语,意谓炎帝是火的掌握者、使用者,当然也能人工取火.因此有的说炎帝能钻木取火,煮熟荤臊食品,使人们吃了不会生病.“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凡是崇拜火的氏族,便奉炎帝为神.炎帝,可能标志我国上古祖先在掌握火方面,具有历史性的进步.
神食和后稷
中国从原始农业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是以农为本,关于农神的神话是不少的.传说神农是牛的头、人的身子,居住于姜水(今陕西省歧山县一带),故姓姜.姜水一带的地理气候宜于种植.传说神农的出身很不平凡,他的母亲女登一天到华阳去游玩,与神交配才生下了他.神农见大家靠吃兽肉、饮生水、穿皮毛为生,难以长久地维持,便到处去寻找可以果腹的植物,有时,一天便中了很多毒.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便得到了神灵的帮助.“神农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周书》)从天上掉下来种子,供他种植.又说:“有丹阳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拾遗记》)太阳鸟叼着一枝九个穗的禾,掉在地上的谷料,神农拾起作种子.神农还会加工木料,制造耒[lěi垒]耒吕工具,教给人们按时令下种,用马尿浸泡种子.人们因为有粮食吃了,都很感激神农.当然,农业的发明,决不会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人积累起来的经验.神宵的功业,也就是原始农业中的杰出者的创造. 人们为了突出他与农业的关系,赋予他牛首.牛在农业社会是神圣的动物,被禁止宰杀,死后以厚礼葬之.“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也.”(《淮南子·说山训》)神农保留了人兽合体的形貌,更能表现出神性所属. 后稷也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农业神.他作为周民族的祖先,又被奉为百谷之神.《史记·周本纪》对他的身世记载很详细,说他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合阝氏的女儿,叫姜女 原 .姜女 原 当了帝喾之妃,因在郊外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有所感而孕.她觉得生下这个儿子不祥,便把他抛弃在一条小巷子里.牛马走过那里都不去踩他.又把他抛在山林里,恰逢山林中人多.最后放在冰上,飞鸟用翅膀覆盖他.姜 觉得很神,遂抱回抚养.因为最初抛弃过,故名弃.弃从小便有高远的志向,做游戏的时候,爱种麻、豆子,而且长得还很好.他长大以后,便专爱从事耕稼.他会选土耕作,别的人也都学他的样子.帝尧知识后,命他当农师,天下都因此获益.以后,尧便封弃在邰那个地方,以“后稷”为号,以姬为性.后稷这一族,历代都有好的名声.前半是神话,后半几乎就是历史了.《诗·生民》歌咏了后稷的诞生、对农业的贡献以及人们在他带领下的祭祀求年活动:舂米的、淘米的、蒸米的,烧蒿熬油,宰羊烤羊.把这些祭品盛在木盘里和瓦镫里,一股香气直往上升,这都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从后稷开始,便是这么祷告上苍的,由此心里便不会觉得有过错.这样做一直延续至今(指周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