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战争简介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年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打着"忧国之危"和清君侧的名义,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山西未经大规模抵抗,兵锋直指洛阳,将领封常清、高桂芝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抵不过常年在外征战的安禄山士兵,洛阳沦陷,兵进潼关,唐玄宗令老将哥舒翰守潼关,潼关若失,长安必不能自保,潼关是唐帝国最后一道屏障,由于杨国忠和唐玄宗的胡乱指挥,灵宝战役大败,主帅哥舒翰被俘,潼关陷落,唐玄宗带杨国忠一班亲信大臣和妃子逃亡西蜀,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耗尽了大唐的国力,此后大唐由盛而衰。
战争前局势: 因唐朝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时期,领土得到大规模扩张,为方便管理广阔的疆域土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节度使制度,全国划分10个节度区域,节度使凌驾于州刺史之上,甚至有的节度使管理好几个州,大唐的国力在开元年间达到顶峰,这与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然后随着明显贤臣的离去,唐玄宗骄傲自满的一面展露出来,随着最后玄宗年间最后名相张九龄的离去,李林甫走向了丞相的大位置,李林甫是首鼠两端的小人,排挤张九龄出宫,大肆打压贤臣,李林甫也是节度使出身,善于谄媚这颇符合晚年玄宗的胃口,玄宗从开元年间到天宝年间频繁换相,多次从节度使中选拔,李林甫担心其他人影响自己位置,于是便在节度使上做手脚,节度使如果不是本国人那是断不可为相的,安禄山和史思明跟李林甫私交甚好,两人正好都是西域人,非常符合条件。
在李林甫的大力举荐下本身是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又身兼平卢和河东节度使,开元初年设置10镇节度使,而安禄山却自掌三镇,相当于掌握大唐三分之一的地盘和军队,范阳节度使大致范围在今天北京、河南河北一带,平卢节度使大致范围相当于东北三省,河东节度使大致是在山西、陕西一带,一人掌控如此多的的土地。随后杨国忠的入朝参政更加剧了唐王朝的变化,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以后,一直没有中意的妃子陪伴,一日在其儿子寿王府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经过一番波折,杨玉环得以入宫服侍玄宗,杨国忠是杨玉环的族兄,随着杨玉环的发达,杨氏的兄弟姐妹都过上了奢靡的生活,杨国忠更加善于谄媚,加上杨玉环的庇护,距离丞相仅差一步,与李林甫明争暗斗,753年李林甫病逝,杨国忠登上相位,他比李林甫还要奸诈和贪婪,大肆卖官卖爵,兼并土地,民不聊生,安禄山为李林甫派系,杨国忠为防止安禄山报复,动摇自己的地位,不断挑唆安禄山和玄宗之间关系,玄宗开始不信,但架不住罗织罪名玄宗有点动摇了,而安禄山怕自己大事未完成之前被杨国忠害死,于是提前起义。
那么没有杨国忠的挑唆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
从此段话看出,安禄山是蓄意谋反,而且还是密谋多年,即使杨国忠不挑唆安禄山也一样会反叛,安禄山绝对是狼子野心的典范,这是战争爆发必然之一,一旦权利和欲望达到顶点以后一定会有异常行为。
咱们在深度剖析下,安禄山哪来的这么大权利,一个外臣节制北方多个省份。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然而边疆多为少数民族居多,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西北方向的西域各国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漫长的边防线需要大量士兵镇守,特别是北方距离长安最近,所以安禄山的装备是最多的,资治通鉴上说的猛将精兵都在外地边疆,内部兵员甚是空虚,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举兵以后快速占领长安的原因。
唐朝中期以前一直实行府兵制和均田制,就是兵民合一,自行耕种土地,自筹装备粮草,战争的时候就是士兵,然后不管是兵制还是均田制,都在玄宗时期发生变化,玄宗后期土地兼并异常严重,而人口大量增加,大量的土地掌握在豪强手里,均田制遭到破坏,那自然就没有了府兵制,因百姓已经无自己地所耕,玄宗实行募兵制,就是政府雇佣士兵,据统计天宝年间常备军50万到60万,一半以上都在外地,政府财政每年拨款大笔军费支出,这些钱都到了节度使手里,节度使没有人对其享有监督权,节度使用朝廷的钱扩充自己的军队,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最后发展成了地方藩镇割据,导致唐王朝覆灭。
安禄山史思明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无义战争,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唐王朝内部耗损严重,安禄山因在攻陷长安后计划不周,导致被自己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又被反叛的史思明杀死,而巧合的是史思明又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杀死,父子、兄弟之间相互不信任,都被自己儿子害死,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最终郭子仪、李光弼二位将军力挽狂澜拯救了唐王朝。
安史之乱的实质是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 ,农民阶级大量土地被剥削而导向了以安禄山为代表的的士官阶层,而以玄宗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权利在不断的弱化,甚至失去领导权,随着政治天平的失衡士官阶层一定会和统治阶层有一场战争。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违背史实的地方一定改正。
杨国忠不在中间挑唆安史之乱会爆发吗?多方面剖析战争的必然性
从此段话看出,安禄山是蓄意谋反,而且还是密谋多年,即使杨国忠不挑唆安禄山也一样会反叛,安禄山绝对是狼子野心的典范,这是战争爆发必然之一,一旦权利和欲望达到顶点以后一定会有异常行为。咱们在深度剖析下,安禄山哪来的这么大权利,一个外臣节制北方多个省份。唐朝疆域空前辽阔,然而边疆多为少数民族居多...
杨国忠不在中间挑唆安史之乱会爆发吗?
兵进潼关,唐玄宗令老将哥舒翰守潼关,潼关若失,长安必不能自保,潼关是唐帝国最后一道屏障,由于杨国忠和唐玄宗的胡乱指挥,灵宝战役大败,主帅哥舒翰被俘,潼关陷落,唐玄宗带杨国忠一班亲信大臣和妃子逃亡西蜀,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耗尽了大唐的国力,此后大唐由盛而衰。战争前局势:因唐朝经过唐太宗、...
唐朝宰相杨国忠到底做了什么会成为安史之乱的起因?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将处于国力鼎盛时期的唐王朝打落,让后人无不惋惜。而之所以会爆发安史之乱,除了唐玄宗用人不当之外,还应该负责的就是时任唐廷宰相的杨国忠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杨国忠长期诬蔑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他为自保极易起兵 作为天宝年间的两大新贵,杨国忠、安禄山...
如果没有杨国忠,安禄山还会发起安史之乱吗?
要是没有杨国忠,安禄山说不定不会爆发安史之乱。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可谓是击破了唐朝盛世背景下的那一块面具,这是当时最大的一场浩劫。可以说这场动乱也给安禄山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而安禄山谋反的原因真的是因为走无可走了。他从此也成为了不忠不孝之徒,本身还是杨贵妃的干儿子,但却...
如果没有杨国忠以权谋私,还会发生“安史之乱”吗?
国有土地不断转为私有土地,加之人口增长,导致国无田可授,民无田以耕,唐玄宗李隆基又好大喜功,到处开疆拓土,边疆地区聚集大量边防军,内地常备军反而不多,形成外中内轻不利局面。不听哥舒翰正确建议,有时动用不知兵的宦官作监军失误。如果能釆取正确平叛策略,安史之乱不会延续8年之久。
唐玄宗作为一代英主,为什么在他统治时期会爆发安史之乱?
因为李隆基统治的末期,不仅仅贪图享受,并且开始宠信杨玉环,重用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可是杨国忠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在朝堂之上只知争名夺利,爆发“安史之乱”与李隆基宠信杨玉环也有很大的关系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非常出色的一位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快速的恢复唐朝的国民经济,使...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爆发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蕃将权力尾大不掉、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杨国忠和安禄山互相猜疑致使安禄山不得不反等。但以唐朝经营百年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言,一场叛乱为什么竟能持续八年之久?这其实与一位唐朝名将的冤死有关。他是忠烈之后,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
唐朝宰相杨国忠做了什么?为何安禄山以他为由发动安史之乱?
但是客观来看,在他执政期间,虽然国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现李林甫妒贤嫉能、诛逐大臣时的那种恐怖动荡局面,而在一时间内还曾搜罗天下奇才,迸拔淹滞,颇得众誉。杨国忠独揽大权,外戚跋扈,民怨沸腾,终不可收拾,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他作为宰相,自是难辞其咎。但...
唐朝安史之乱让国家走向了衰落,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唐玄宗后期交涉无度,不理朝政;二是唐玄宗时期改兵符制为募兵制之后,节度使权力过大,唐玄宗毫无提防之心;三是杨国忠嫉妒安禄山受宠,步步紧逼,安禄山不得不反。一、唐玄宗后期沉迷酒色,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宠幸奸臣。唐...
历史都有其发展的必然性那么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抛开以上前面三点,第四点可以说是天宝年间安史叛乱的导火线。据《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禄山由是决意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