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立法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一定的立法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九条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立法的主体
法律分析:立法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
我国的立法主体是什么
法律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我国有哪些立法主体
法律分析:我国立法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代表国家行使立法权。行政立法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律依据:《中华人...
《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主体有哪些?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6)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7)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8)民族自治州、自...
立法的主体是什么
法律主观: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 法规 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立法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国家立法权的行使主体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国家立法权的行使主体有两个,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两个主体拥有最高立法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家立法权的行使主体是
法律分析:一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十四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
法律的制定主体是谁
1. 法律是由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制定和修改涉及刑事、民事、国家机构以及其他基本法律。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则负责制定和修改不属于...
立法主体有哪些方面
立法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权力机关。这是主要的立法主体,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则制定地方性法规。2. 行政机关。部分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使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行政法规。这些法规旨在实施法律或补充法律...
立法主体有哪些
立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地方立法机关以及国家层面的特定机构。具体解释如下:一、国家立法机关是最高立法主体,负责制定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它们负责制定涉及国家根本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法律。二、地方立法机关负责制定地方性法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