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类似包拯的清官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公仪休不受鱼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 "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 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 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
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孙谦保廉留遗书
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赵轨清廉若水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 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权,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明英宗召见王翱后,王翱转身走时,英宗见其衣服破损,又将他叫回问其中原因,王翱只好说是当天偶尔穿了这件衣服,刚才接到召命没有来得及换衣.
王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的一个孙子因恩荫而入太学.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于是他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试卷告诉了王翱,王翱坚决反对,说:"如果你确有才华,我当然不阻止你一试身手;如果让你一个平庸之辈中选,势必埋没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你却强所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功名."说完就撕了考卷扔进了火炉.
在原则面前,王翱对家属是寸步不让.王翱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经常接女儿回家省亲.每当妻子临行前,贾杰就在她面前埋怨,"岳父把我调回京城,易如反掌,还哪里有这么多麻烦."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一次,王翱夫人乘王翱开怀畅饮之际,婉转请求将女婿调入京城.谁知王翱大怒,拿起案上物打伤了夫人脸面.到王翱去世,贾杰也没有被调回京城.
林则徐拒贿拾遗
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送给林则徐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父清子廉留美名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 "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 "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 "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唐侃备棺拒贪官
唐侃,江苏丹徒人,自小刻苦求学,品行端正.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唐侃乡试中了举人,授为永丰知县.他赴任时不带妻子,与书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饭,生活很俭朴.久而久之,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
明章圣皇太后死后远葬承天,出殡队伍所到之处,太监内官们大肆勒索金钱,声言不办供张者处死.有财力的地方官送钱保命,擅长拍马的官员乘机搜刮,没钱的州县官吏大多逃走.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指着棺材说,"办吾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贪官们惊愕无奈,悻悻而去.
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3
陈瑸(1656年-1718年),字文焕,号眉川,中国广东海康(今属雷州)人,清朝官员,官至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为知名的清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国古代类似包拯的清官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有哪些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清官,除了包拯和海瑞,你还知道哪些
汤斌,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为官一生,身上仅有俸银八两,其友徐乾学“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海瑞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

古代还有谁是像包拯这样的清官?请列举几个人物和他们的事例?
早在顺治年间,汤斌在陕西潼关道和江西岭北道任职时,几乎不沾荤腥,每日三餐都以豆腐汤为菜,生活非常简朴,在当地口碑很好,岭北道的驻地赣州曾有人送给他“三汤道台”的称号,赞扬他为官清廉。康熙时,汤斌由内阁学士出任江苏巡抚,职重位显,独当一面,但他不谋私利、不图享受,坚持过粗茶淡饭的...

古代十大清官,除了包拯海瑞狄仁杰,其他都有谁
按时间顺序如下:西门豹(春秋战国魏)、赵广汉(西汉)、黄霸(西汉)、徐有功(唐)、狄仁杰(唐)、陈希亮(北宋)、包拯(北宋)、况钟(明)、海瑞(明)、于成龙(清)。版本二:晏子(春秋战国齐)、黄霸(西汉)、杨震(东汉)、诸葛亮(三国蜀汉)、魏征(唐)、姚崇(唐)、范仲淹(北宋...

历史上的清官有哪些?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3、况钟 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昆剧《十五贯》,以...

历史上的清官除了寇准,包拯,狄仁杰,海瑞还有谁
中国历史上十大清官:1.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2.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3.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5.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

历史上以及当代都有不少像包拯这样的清官,你能说出他们的事迹吗?
(公元 999-1062 ),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 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

与包拯同朝的清官
1. 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三位著名官员和文学家。2. 宋仁宗赵祯的宰相包括丁谓、冯拯、王曾、王钦若、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范仲淹、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张文节、鲁宗道等人。3. 北宋学者邵伯温称赞宋仁宗的...

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有哪些
1、包拯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2、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

除了包青天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知名的大清官?
中国历史上的知名清官除了包青天之外还有海瑞、赵广汉、于成龙等人。对于包拯包青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的故事经常被搬上荧屏。身为北宋名臣之一的包拯于天圣五年登进士第后便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包拯为官期间因为能力出众,故而颇得皇帝倚重,他的官职也因此逐步得到提升。与此同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