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怎么联系导师?

如题所述

最直接的方式是给目标导师发邮件。

登陆参考院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里面基本都有导师联系方式,根据你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确定意向导师(可以有几个),然后可以按照网站上提供的导师邮件。

一般情况下,邮箱是对的,但是如果有认识的学长姐,还是确认一下,有时候导师的邮箱并不是网站上显示的那样。

注意不要群发,最好等到上一个导师明确回复你可以还是不可以的时候,再联系下一个;如果认识院校的学长学姐,可以让学长姐帮忙引荐,或者通过他们了解导师情况,包括老师的性格跟你合不合拍,科研方向有哪些,再做决定。

联系导师的时间可以在联系在初试结束后,如果感觉自己考的还不错,很有希望进入复试的话,可以先给老师发邮件,留下个初步印象。

当然,如果把握不是那么大的话,最好是在复试结束后,确保已录取再联系也可以,可以将自己的简历,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设想跟老师交流交流,这个根据你考的分数再看具体情况。

如果你报考的目标院校恰好和你的本科学校在一个地方的话,可以和导师联系见一面,这个难度比较大,但也不是不可能,提前跟老师先联系,如果老师同意的话,面对面交谈是最好的方式。

差不多就这些,不过建议大家初试前还是把心思都投入到复习上面,联系导师可以放在初试后再考虑,毕竟拿高分是第一门槛。

(回答人:拖鞋哥团队郡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8
查看往年考研复试时间一般集中在3月份,在初试后的寒假期间,考研小伙伴们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准备考研复试,其中一项便是联系研招院校导师,山东考研网小编整理了“2020考研复试:如何获得研招院校导师信息?”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途径一: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导师的简介
①进入院系列表
②进入意向报考院系,查询导师名录
途径二:通过专业学术网站
学术网站或者图书馆搜寻导师的著作与文章。学习研究这些文章,以了解导师的学术研究情况。很多导师的课题论文较多发布到国外期刊,也要注意搜集~
比如中国知网,点击链接->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途径三:直接与导师接触(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你居住在所报考学校的城市,可以抽时间去听导师的课,甚至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争取与导师交流沟通,这是最直接地了解导师的好方法。比如可以去学校看相关公告,导师的讲座之类,如果导师让你复试的时候面谈,那么是最佳的接触机会。
途径四:通过你周围的人
如果你有师兄师姐或者老乡正好是导师的学生,或者与导师有一定的接触,通过他们就能了解到上述4个方面的信息,尤其能了解师生相处情况。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在与他周围的人接触的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学生或者熟人获取的类似信息,是其他途径所无法获得的。
自我形象--印象管理的核 心
如: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学习执著追求、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学生,让人感觉充满活力;而执著的追求,是科研必备的品质,这种执著精神某些时候会感染导师,留下很好的印象。
第一印象--印象管理的关键
方式一,发E-mail在E-mail中,简单的自我介绍及表达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是必须的,但这不是拉近与导师关系的最好切入点,询问有关的专业问题才是一种更好的切入方式。这种询问,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引发彼此的交流,且不落俗套地为进一步交流留下余地。【注】发邮件是联系导师必备的方法,也是首先需要做的
方式二,给导师打电话这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考生由于距离太远,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包含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如果第一次电话联系不成功,第二次再联系就难上加难了。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
巩固联系--印象管理的延续
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十分重要。
借助E-mail,通过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感想和观点的交流,考生与导师的联系会得到逐步加强。
沟通忌讳--印象管理的雷区
忌讳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而是在导师的学习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这4个方面对导师有所知晓。
忌讳二: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忌讳三: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
联系老师切记不要广撒网细捞鱼
很多同学会有通病问题是在得知老师的邮箱之后,同时发了好多邮件,以为这样对他很有利,从愿意收他的老师里面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
最好的方式是这样的:先整理一下你想报考老师的顺序,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联系老师,等上一个老师给你确切答复之后再决定是否联系下一个老师,确定好联系导师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安心准备复试或者是找老师面对面的谈一谈……
第2个回答  2019-03-04

据我所知,考研复试之前,可以在你所报招生单位官网进行查询导师的联系方式。

也可以问问你说报院校的专业的学姐学长,看看他们还有没有联系方式。

不过,一般不必太过费心联系导师,只要你知道复试考核方向就比较好准备的。

复试除了专业考核外,还有面试中的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从这三个方向进行准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06
当知道自己的分数以后,要依照近年来本院系的复试分数线估测自己是否能够上线。如果有希望上线,跨考教育立刻行动起来,提前开始准备复试,提前与导师进行联络。和导师联系,并不是指拉关系、走后门,而是让导师熟悉,对未来的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复试是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考生提前联系导师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紧张情绪。和导师联系的目的尽管并不是获知复试题目,然而考生通过采取有效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多地从导师那里得知复试的相关信息。考研初试时联系导师还有些避嫌的想法,那么初试结束后联系导师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和导师联系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登门拜访或电话联系,或者发邮件等。可以通过E-mail和导师联系,有的导师在复试前为了避嫌,不接受考生的联系,但是并不拒绝发邮件的方式。第一封邮件内容主要是关于个人的介绍,目的为了让导师产生兴趣,所以一定要表达坚定的报考意愿和对导师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
如果学术功底比较扎实,则可以尝试在邮件中跟导师探讨一两个学术问题。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方向分得非常明确,考查的内容也大相径庭,对于研究方向上的准备,考生最好的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反映了这阶段关注的焦点,面试的时候他的兴趣点,也很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对此,考生平时要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这些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上一般都能找到,只需找到最近几年的文章即可,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个大体的了解。最好你的观点和导师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4个回答  2019-03-05

联系导师要注意避免五大雷区

(1)忌讳之一:过分向导师了解某些信息

导师能理解考生迫切的求学心情,但决不能容忍过分的要求。某些学生会通过电话、邮件等去了解导师。特别是想打听复试内容、复试导师的组成等。据了解,大部分导师不但不会泄漏复试内容,反而对这些考生会有抵触反感情绪。

(2)忌讳之二:过于频繁地联系导师

联系导师要注意频率。若反复给导师打电话,可能影响导师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乃至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忌讳之三:询问毕业后就业问题

就业是学生的大事,但不是导师的头等大事。作为导师,更关心考生对学术的追求,因为他们是知识传授者而非工作介绍者。不要因为一个不是现在的问题,让导师对你失去兴趣。

(4)忌讳之四:探听导师隐私

了解导师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隐私。了解的信息详情可参照上文所述,注意进行适度的了解即可。了解导师的个人情况,主要是为了能够清晰明确的“投其所好”,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

(5)忌讳之五: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