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简介,我要正经的!!!

李自成的简介,不要那些电视、小说版的,我是要正正经经的历史评论,不要太长,几百字为好。谢谢了。
还有一个问题,他和陈圆圆怎么老扯到一块儿去啊?是历史上真有的还是那些人乱编的?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名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出家为僧,卒于康熙年间。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先谈李和陈圆圆

  客观的讲,李自成推动了清兵入关,过于美化李自成,等于在伪造历史李自成在北京城里歌舞升平,忽略了内忧外患。即使没有吴三桂开门迎敌的原因,闯王的江山也不见得坐得牢。他的起义具备破坏性,却缺乏建设性;给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添乱”了,并施予致命一击——却没有收拾残局的本领。从客观的效果上来说,他推动了清兵入关、执掌天下的步伐。得矣?失矣?

  闯王进京,陈圆圆算是一件特殊的战利品——正是这件战利品,导致他最终兵败,使唾手可得的江山美人全化为泡影。小小的一个女子,居然有这天大的本领?她甚至还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北京被八旗子弟所占据,成了满清帝国的都城。
  假如李自成与陈圆圆擦肩而过,那么吴三桂是否就不会因戴上“绿帽子”而恼羞成怒?不会借刀杀人了?那么,历史是否就要改写了?

  其实不然。清军垂涎大明江山已久,吴三桂求援,不过给其提供了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多尔衮最初听见李闯王逼死明帝的消息,即起趁火打劫之心。八旗兵马早就整装待发。入侵中原,根本不需要什么通行证的。却未考虑那么多。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将吴三桂的亲属全劫作人质,以勒令其投降。审讯的时候,觉得吴三桂的“小蜜”确实光彩照人,于是充作自己的嫔妃。

  屯兵山海关的吴三桂原本已臣服了,在回北京城“报到”的路上,听说爱妾被李闯王占有,忍无可忍,索性投靠关外的清兵——甘当急先锋,与李自成决一死战。此即“三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典故。吴、李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政敌兼情敌。

  吴三桂围城时,李自成将其父母全绑上城头,企图以此举退兵。吴不屈服眼睁睁地瞧着父母被斩首。

  李自成突围,陈圆圆谎称:“大王若放我,三桂必不追也。”李依从其计。聪明的陈圆圆,就这样回到情人的怀抱。

  还有另一种说法;并非李自成本人占有了陈圆圆,而是其手下的骁将刘宗敏抢了陈圆圆作“压寨夫人”。这是很典型的“为尊者讳”:生怕李自成的高大形象会因好色而大打折扣。这是在把领导者的失误推卸到部将头上——同时也推卸到叛徒(吴三桂)与女人(陈圆圆)的头上。好像李闯王不会犯这类低级错误的,都是别人惹的祸。

  过于美化李自成,等于在伪造历史。我们需要肯定李自成身上的积极因素,但不能因此而掩饰他消极的一面。

  方彪先生认为:“一些官兵的繁华的城市里,生活很快地腐化了,使部队失去了战斗力……大顺军在北京虽然只有四十二天,这四十二天使大顺军变了。由一支所向披靡的雄师,变成了一支一蹶不振的弱旅,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也实在令人深思。”李自成作为首领,无疑应承担最大的责任,没必要回避这一点。

  李自成缺乏的,是一种一鼓作气、扩大战果的雄心。他的失败,亦是情理之中的。如果不能汲取这前车之鉴,就无法超越李自成——以及他身上的局限性。

  历史教授:金吉泰
  :

  上述众多的史书资料,其说法大体是一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基本相同。

  李自成杀妻后曾在临洮强占民女做婿

  《明季北略》上记载着:

  “如岳(李自成所投靠首领)曾于临洮府城外,关厢人家,掠美妇五:邢氏、赵氏、余氏、安氏、邬氏,而邢氏尤绝色,如岳嬖之。妻鲍氏女石甚。适自成至(李自成刚投奔如岳),遂以邢氏配之……于是各统所部往渭原(源)、河州、金县、甘州等处劫掠,所至之地即起火,名放亮儿。”白纸黑字,言之凿凿,若非知情人提供素材,是不可能说得如此具体的。

  可见李自成在甘肃是去过许多地方的,在榆中哗变,在洮河边被官军打败,并被“硬搡”给了一个临洮女邢氏为妻,做了临洮人的女婿。

  看县志上怎么说

  经查,清康熙年间修纂的《金县志》,对跟“闯贼”不合作的官员大加赞美,如:“蔡公宗孔……及闯贼安官时各官争迎于(此处似缺字)社(似应为杜)门不出。贼将贺锦欲授之官,公长往而去……”但崇祯二年的惊天大案,只字未提,这也正好反证了不能排除李自成在此“作案”的可能。

  甘肃文史资料:

  榆中纪事 榆中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辑
  明朝天启年间连续干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陕西米脂县是当时重灾区。米脂县双泉堡(今属横山县)人李自成(原名李鸿基),曾在宁夏当驿卒。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撤消,李自成回到家中靠种地为生。因交不起举人艾诏的高利贷,崇祯元年(1628年)冬季,李自成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由亲友救出后,李自成杀死了艾举人。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儿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可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叔侄遂被收录在杨肇基麾下王国营中。李自成有勇有谋有战功,不久便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明显,李自成在甘肃地面上所做的一连串事件中,榆中哗变、“叛乱”一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农民起义的闪光点,所以人们要争一争,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于李自成掠劫甘肃州县,洮河逃遁,纳临洮妇为妻这些不大荣耀的事,就很少有人来相争了,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11
李自成生平简介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兵败后禅隐湖南石门夹山)。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参考资料:http://www.bbchome.com/thbbs/dispbbs.asp?boardID=15&ID=31462

第3个回答  2006-07-16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名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出家为僧,卒于康熙年间。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第4个回答  2006-07-12
闯王李自成生平简介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兵败后禅隐湖南石门夹山)。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李自成简介,我要正经的!!!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名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

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
一个月后,李自成由于招降吴三桂不得,于是率军出征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而吴三桂得到清军相助,李自成不敌,最终兵败,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京城,在休息三天后,于四月二十九日再次称帝,并在称帝的同一天杀了吴三桂全家来泄恨,最终于四月三十号离开北jing。四十二天很短,但对于李自成来说却是特别漫长...

传奇英雄李自成的生与死之谜
根据李自成自称“奉天崇义元帅”,后称“新顺王”,为隐蔽起见,判定“奉天玉”多于“奉天王”。而奉天玉僧墓中发现的骨灰、砖雕李自成传,以及其弟子在墓中所写的碑文及相关文物,均为何所印证。根据这一观点,人们推测“野夫”是李过,而李过是李自成的亲侄李进,从而证明野夫精心侍奉的奉天玉僧就是李...

李自成消灭明朝之后 了 李自成最后为何只是昙花一现
李自成起义的15年里面,大多数的时间军都是在流动作战,所以他的军队并没有自己所固定的根基。等到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已经攻破北京城之前,李自成曾经在西安地区称帝,但是我们从客观角度来看西安还有西北等一带地区,李自成并没有花心思正经经营几年,所以这些地方当然也算不得根基之地。三、自身目光短浅 譬如...

一本正经是成语吗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出自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有时含讽刺或诙谐意味。用来形容人对事的态度;表情及脸色。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偏正式。

李自成为何只当了42天的皇帝?
其实关于李自成称帝还是有一些歧义的,李自成并非只当了42天皇帝,他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就于西安称帝建国,三月十九日攻入京城,四月十三日率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四月二十六日兵败退入京城,四月二十九日在京城再次称帝,四月三十日退出京城。那么这里就有个疑问了,李自成为何两次称帝?难道在...

李自成的鼎盛为何只是昙花一现?他为什么会失败?
虽然崇祯十七年攻破北京之前,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但客观来说,西安及其西北一带,李自成压根没有正经经营几年,根本算不得根基之地。一直流动作战,没有自己的根基之地,这也是他退出北京以后,一蹶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李自成整体而言,战略目光短浅 整体来说,李自成的个人能力其实很差,根本不是开国...

李自成是怎样由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变成威震天下的闯王的呢?
好在李自成似乎深谙“苟字诀”的要义,他险之又险地避开了这场大厮杀。由于他是高迎祥的外甥,而且与高迎祥所部共事多年,所以高迎祥所部残部都来投奔李自成,而他也因此从“闯将”升值为“闯王”。这样一来,李自成就愈发的强大了,兵力达到了数十万,但是仅仅靠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推翻明朝。他必须要使...

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这42天里,他都在干什么?
闯王李自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阶级,他之所以能够推翻明朝,是因为明朝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以及当时明朝天灾人祸不断,所以导致百姓们对明朝统治者的极其不满。李自成的军队是代表着人民的意愿,所以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能取得成功。但由于李自成本人出身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坐上皇位之后,他没能处理好与...

一本正经的成语故事。
一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生词本 基本释义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出 处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例 句 他平时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