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名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共八句,没有一句跟另一句押韵,写得太离谱了吧。虽然听说汉字古音与现在的发音不同,可是差得业不会如此之多吧!是作者故意不押韵,以显示与其他押韵诗的区别吗?
噢,原来是这样的。看来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比起古代语音相差很远呢。真是非常感谢您及时的回答。顺便问一下,您知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网站提供古汉语语音再现的内容呢?很好奇想听到那时汉语的语音面貌。
为什么杜甫的《春望》没有一个字是押韵的?
可见,杜甫的《春望》听起来没有一个字押韵是古今音变的缘故。【原文】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
为什么杜甫的诗《春望》最后一个韵和前面三个韵脚不一?
杜甫的诗《春望》最后一个韵和前面三个韵脚一致。长久以来,“发簪”的“簪”字发“zan”音已经习惯成自然,所以会觉得和前面的韵脚字“深”、“心”、“金”不同韵。实际上在古代“簪”字有两个发音,一个是“zen”,一个是“zan”,只是在漫长的语音演变中,因为两个发音并没有不同的字义来支...
杜甫的《春望》诗中,前三句每句最后一字的韵母是‘eng',可是最后一句...
有押韵的 最后一个字“簪”是古今音变,就是古代和现代的读音不同 韵脚“深”、“心”、“金”、“簪”,同属平声侵部。按现代普通话来念,听起来不够和谐,但从方言中保留的古音来读,就十分和谐。如客家话的“深”念 qim,“心”念 sim,“金”念 gim,“簪”念 zim,韵母都是“-im”...
春望诗的韵脚分别是深,心,金,簪。簪字为什么不一样呢?
您提到的“春望诗”应该是指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诗。这首诗的韵脚是按照韵律规则押的“十三元”韵,其中韵脚分别是“深”、“心”、“金”、“簪”。在唐代诗歌中,韵脚通常是根据语言的音韵系统和诗人的审美习惯来决定的。在《春望》诗中,杜甫使用了“十三元”韵,这是唐代诗歌中比较常见的一...
为什么有的古诗不押韵?比如《春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
律诗必须要押韵,古体诗不需要押韵,当然啦,有的古体诗也押韵。押韵读起来会更琅琅上口。
杜甫《春望》为什么是仄起式
1、古汉语的平调字只有一类,其他的三类(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调字。2、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调字则有两类,即阴平字和阳平字,仄调字也有两类,即上声字和去声字。3、古韵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既可能属于平调字,也有可能属于仄调字。4、杜甫《春望》中的“感”在古韵中属于平调字...
什么是押韵?
首句入韵可用邻韵,如杜甫的《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就入韵。五绝和七绝,基本上是五律和七律的一半,五绝有押仄声韵的,而且还不少,如王维的《鹿砦》。古诗押韵可押平声韵,可押仄声韵,没有严格要求,而且可换韵。唐以前一般每句入韵,唐后隔句用韵,如《长恨歌》。
古诗杜甫春望平仄判断为什么感时花溅泪的‘’感‘’
就算中古音不懂,平水韵也可以啊,连入声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不要出来丢人了.感、浑一看就知道跟入声没关系,不要瞎扯.我还没见过一个入声在普通话里面演变成有韵尾的字,楼主你要是信他就糟糕透啦.这里以平水韵为例,感字在上声二十七感,浑字按该句意义应该属于平声十三元,不信自己去查吧 ...
古诗 杜甫 春望 平仄判断
古汉语的平调字只有一类,其他的三类(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调字。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调字则有两类,即阴平字和阳平字;仄调字也有两类,即上声字和去声字。这样,古韵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既可能属于平调字,也有可能属于仄调字。而杜甫《春望》中的“感”在古韵中属于平调字,“浑...
古绝有押韵要求吗
从形式上讲是隔句押韵,即偶数句押韵而奇数句不压。一点特殊的就是如果首句是平声字收尾的话,首句也要押韵。押韵的字要求是在同一韵部里的,但首句押韵中首句的韵脚要求宽些,可以用相邻韵部的。具体可以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网上有下,就清楚了。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的。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