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战国四公子?[越详细越好!]谢谢!

如题所述

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僖王的弟弟。魏昭王死后,魏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做相国,因为怨恨魏齐的原因,秦兵围困大梁,攻破魏国华阳的下军,擒获魏将芒卯,魏王和公子深以为患。
公子为人仁爱而且肯礼贤下士,无论有无才能的人都谦恭有礼地来结交,不甘因为其地位高贵就对士人傲慢无礼。因此方圆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共收罗食客三千余人。那个时候,诸侯都看到公子贤能,门客又多,有十多年不敢出兵谋取魏国。
公子和魏王有一次在下棋的时候,北部边境传来烽火急报,说赵军前来就要进入魏国境内了。魏王放下手中的棋子,想找大臣商议怎么办呢!公子制止了魏王说:“赵王是在打猎,不是要入侵我国。”之后又象没事人似的下棋。魏王心里七上八下的,再也没有心思下棋了。过了一会,又从北方传过话来说:“赵王是来狩猎,不是入侵。”魏王大吃一惊,说:“无忌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公子说:“我有个门客对赵王的一举一动是了如指掌,赵王做什么,他都会报告给我的,所以我才知道。”此后,魏王对公子的贤能很是害怕,不敢放心把国家大事交给他打理了。
魏国有一个隐士叫侯嬴,都七十岁了,还在大梁城的夷门做看门人,家里也很穷。无忌公子听说后,去请他,想多送点东西给他,他却拒绝了,说:“老夫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了,总是不会因为做看门的生活潦倒而接受公子你的财物!”公子也和他卯上了,于是摆酒大宴宾客,等客人们都入席以后,亲自带这车马,空出左边的尊位去迎接侯生。侯生整理了整理他那破旧的衣帽,大大咧咧得一屁股坐到公子给他空出的上座上,想看看公子什么反应,公子是握着缰绳愈发恭敬了。侯生又对公子说:“老夫有个朋友在集市的屠宰场,希望公子能拉我到那里去看看他。”公子赶车进入了闹市,侯生见到他的朋友朱亥后,立着大声小语地谈了很久,眼睛时不时斜着瞥上公子一眼,公子的脸色更加谦和了。这个时候,公子的府中魏国的王侯将相积聚一堂,等着公子回来举杯开席呢!市集上的人都来看公子牵马,公子的随从也都偷偷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脸色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于是拜别朋友上车了。到了公子府上后,公子把侯生安排在上座,并向他介绍各位宾客,各位宾客都很吃惊。酒酣耳热之际,公子起身向侯生敬酒。侯生说:“今天我也把公子给难为够了。我不过是夷门的一个看门的,而公子你亲自赶车,在那么多人注视下让我坐在上位。本来公子这么高贵的人是不应该过我们贱民的聚集之地的,而公子你为我特意赶车过去。我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的车马在闹市等了那么长时间,让过往的人们都看看公子,公子却愈发恭谨。市集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定公子你贤德有长者之风而又能礼贤下士。”这次酒后,侯生成为公子的上宾。
侯生对公子说:“我看望的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世人都不知道,所以才会隐居在屠夫之辈中。”公子屡次去请他,他却是故意不来登门道谢,公子感到很奇怪。
魏安僖王二十年,秦军大破赵军于长平,又进而围攻了赵国都城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屡次给魏王和公子写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国却派来使者警告魏王说:“我国马上就要攻下邯郸了,诸侯有谁敢去救赵国,我们拿下赵国就先打它。”魏王很是害怕,命人通知晋鄙马上停下来驻守在邺地,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持观望态度。而此时平原君不断派使者来到魏国,责怪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甘愿和贵国联姻,就是冲着公子你那能急人之困的高尚品德。现在邯郸就快支持不住了而魏国的兵还没有到,公子你的急人之困跑哪里去了呢!况且公子你纵然看不起我赵胜,不管我让我成为秦国的俘虏,你就不可怜你姐姐吗?”公子内心焦虑,数次向魏王请求,又召集能说的门客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就是不听公子的劝。公子自己考虑最终还是说服不了魏王,也不能独自偷生令赵国灭亡,于是准备了百余辆车马,召集门客,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共存亡。
走的时候路过夷门,公子看望侯生,把他想要和秦军拼命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之后向他诀别,侯生说:“公子努力去做您想做的事情吧,老臣我不能陪你了!”公子走了几里地以后,心里很是不痛快,说:“我已经对待侯生那么好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就要去送死了,侯生却连一言半句话都没有送给我,我难道有什么做的不够的地方吗?”于是又赶车回来,质问侯生。侯生笑道:“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说:“公子爱才的名声是天下所共知的。现在有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去和秦军拼命,就象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用呢?你还养门客干什么呢?然而公子待我这么好,公子要去赴难而我没有去送,所以知道公子会有遗憾而返回来的。”公子再拜,向侯生询问对策。侯生于是把闲杂人等屏退,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在大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得大王宠幸,能够出入大王的卧室,一定能够把虎符偷过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三年抓捕凶手,自大王以下都想能够为如姬报父仇,而没能够做到。如姬曾为此向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的仇人的首级献给她,如姬想为公子赴汤蹈火也不会有什么顾虑的,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而已。公子如果真的开口求如姬,那如姬肯定会答应盗取虎符,那样的话得到虎符就可以夺取晋鄙的兵权,向北救助赵国而向西击退秦国,这是五霸才能达到的功业呀!”公子听从了侯生的计策,请求如姬,如姬也果真盗来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要走了,侯生说:“大将在外,主公的命令也有的是可以不接受的,以有利于国家。所以即使公子你对上了虎符,晋鄙也很有可能不交兵权而向大王请示,这样一来,事情就麻烦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公子一起去,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公子的命令是最好了,如果不听,那么就让朱亥解决掉他好了!”
听到这里,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你怕死吗?哭什么呢?”公子说:“晋鄙是我国叱咤风云的老将了,我去恐怕不会听从命令的,到时候就会杀掉他,所以感到伤心才哭的,有怎么会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朱亥跟随自己前去,朱亥笑道:“我不过是市井间的一个屠夫,而公子却屡次登门慰问,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报答公子是因为感觉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急事,正是我效命的时候啊!”于是就和公子一起去了。公子又去感谢侯生,侯生说:“我本来也该跟着去的,可是老了走不了了。我会计算着公子的走路的日子,等公子到晋鄙军营的时候我就会面向北方抹脖子自杀的,以此来送别公子。”公子于是就出发了。
到了邺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晋鄙虽然合验过兵符,还是有些怀疑,抱拳看着公子说道:“现在我统帅着十万之众驻守在边境上,这是国之重任,为什么公子现在却人单影只地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想不听从公子的命令,朱亥在袖子中藏了一个四十斤的大铁锥,这时候拿出来击杀了晋鄙,于是公子就接管了晋鄙统帅的军队,整顿军队并传下命令,说:“父子都在军队中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军中的,兄长回家;自己一人在军中的,回去赡养老人。”最后剩下八万人马,进军攻击秦军,秦军撤围而去。这样就解救了邯郸之围,使赵国得以保存下来。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去迎接公子,平原君身负弓箭为公子在前引路。
赵王以再拜的隆重方式感谢公子,说:“自古以来的贤能之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了!”这个时候开始,平原君再也不敢和人比较长短了。公子和侯生诀别,到了军中以后,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刎而死。
魏王对公子盗取兵符,矫杀晋鄙相当震怒,公子自己也知道,于是在击退秦军救活赵国后就让军中的将军独自帅军回魏国,而自己和门客独自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来救助赵国,使赵国得以保存下来,于是和平原君商议,想把赵国的五座城池封赐于公子,公子听说这件事后,很有自得之色。于是他的门客就劝谏他说:“有的事情是不能忘记的,但是有的事情也是不能不忘记的。要是别人对公子有恩,公子一定不要忘记,公子施恩于人的事情,希望公子就忘掉吧!而且假传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来解赵国之围,对于赵国来说是大功一件,对于魏国来说却不是忠臣了。而公子却骄傲自得,把这件事情作为自己的功劳,我私底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么做。”公子听完,马上自责起来,仿佛羞愧地难以自容。赵王亲自扫除来迎接公子,备尽地主之宜,引公子从西边的台阶上去,公子侧身推让,从东边的台阶上上去。在席间不断地说自己的过错,有负于魏,对于赵国也没有什么功劳。赵王陪酒陪到了傍晚,还是没有能把向公子贡献五城的事情说出口,都是公子推让的原因。公子最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送给公子作为他的汤沐邑,而魏国也又把信陵送还给公子,公子留在了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混迹于赌徒之间,薛公以卖酒为生,公子想见一见两人,两个人却躲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了他们的住所,步行去拜访他们,相处甚欢。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后,对他夫人说:“原来我听说夫人你弟弟,公子无忌是天下无双的贤德之人,现在我却听说他和那些卖酒的和赌徒混在一起,看来公子也是名不符实啊!”夫人把平原君这席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向姐姐道歉要告辞,说:“原来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不惜辜负魏国来救助赵国,以表达我对他平原君的景仰之情。平原君结交的,只是草莽英豪而已,却没有去寻求真正的贤人。无忌在大梁的时候就听说这两个人有贤德之名,到了赵国,害怕见不到他们,才整天跟他们在一起的,我还害怕人家不和我交往呢,而平原君却认为这是件丢人的事情,他不值得我和他交往了。”于是收拾行装,准备离去。平原君夫人把公子说的话详细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摘下帽子去向公子谢罪,坚持留公子下来。平原君的门下听说这件事情后,大半人离开平原君投奔公子,天下贤能的人也不断投奔公子。公子的门客超过了平原君。
公子在赵国待了十年没有回到魏国,秦国听说公子在赵国,日夜谋划出兵向东攻打魏国。魏王很是担忧这件事情,数次派使者请公子回国。公子害怕魏王会还在记恨自己,告戒他的门下说:“有谁敢和魏王的使者互通消息的,只有死!”门客们都是跟着公子背叛魏国来赵国的,谁也不敢去劝解公子。毛公和薛公两个人去劝谏公子,说:“公子之所以被赵国所倚重并且名闻天下,就是因为有魏国呀!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你却无动于衷,倘若秦军真的攻破大梁而把魏国宗庙夷为平地,那公子你以后还有什么面目立足于天下呢!”这些话还没有说完,公子的脸色早已经变了,匆忙告辞架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个人一起哭了很久。魏王把上将军的印绶授予公子,公子于是就开始将军。魏安僖王三十年,公子让使者遍告天下诸侯,诸侯听说是公子带兵,纷纷派军救助魏国。公子统率五国军队在河外攻破秦军,使蒙骜落荒而逃。于是乘胜一直把秦军赶到函谷关,以绝对的兵力压住秦军,使之不敢再出来。这个时候,公子的名声是威镇天下,各国宾客纷纷献上兵法,公子都一一为之命名,所以世上都称为魏公子兵法。
秦王感到很是忧虑,于是花掉万金在魏国找到晋鄙的门客,让他在魏王面前诋毁公子,说:“公子在外国逃亡十年了,现在作为魏国的大将,诸侯的兵马都归他管,诸侯只听说有魏公子,却没听说过魏王你。公子也想趁现在这个形势北面称王,诸侯基于公子的威望,也想共同拥立他呢!”秦国的使臣也数次反间,来向魏王恭贺公子没有坐成魏王。魏王天天听到对公子的诽谤,不由得不信,后来果真派人代替公子领兵。公子心知因为诽谤被再次架空,于是就向魏王称病,不再上朝。和宾客们日夜饮酒,喜欢上了醇酒美人,这样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过了四年,公子因为饮酒过量而死。那一年,魏安僖王也死掉了。
秦国听说公子死了,派蒙骜攻打魏国,连下二十座城池,这个时候才设置了东郡。之后秦国慢慢蚕食了魏国,十八年后秦军俘虏了魏王,血洗大梁城。
高祖刚开始还没有发迹之前,曾经数次听说公子的贤明。等到后来登上天子之位,每次路过大梁都会去祭祀公子。后来高祖在狙击黥布归来的时候,为公子指定了五户人家为其守坟,世世代代在每年的四时来祭祀公子。
综述: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使信陵君能这么虚怀若谷地礼贤下士,在战国四公子中我最钦佩的还是这位的忍耐力与不朽的成就。从实际功业德行的修养来说,也确实是其他三位所无法比拟的,公子以自己的真心也换来了众多FANS的倾心相许,而且也对其功业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左右。因为侯生的计谋,信陵君得以全身完成却秦救赵的让人称道的事迹;因为不知名的忠心门客的提醒,婉言拒绝五城,免去了招惹赵国人非议的是非;更是不顾姐夫平原君的讥讽结交的赵国贤人推动他最终返回魏国,领五国人马痛击秦军直至函谷关,达到一生辉煌的顶峰。虽然后来不免失势,但比起平原君的反复失去人心,孟尝君为人不齿的鸡鸣狗盗和春申君的身死家灭而言,公子幸运了很多。

总得来说,战国四君子中间,孟尝君是齐国专权专业户,平原君是赵国专权专业户,春申君是楚国专权专业户。这哥仨有四个共同点:

第一、 专权。他们仨都长期担任相国,其中孟尝君、春申君的专权特征最突出,内政外事都他们说了算,不用问国君。“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虽名相国,实楚王也”,是当时人对他们的评价。平原君也是三次担任相位,三次离开相位,他的子孙的封地一直与赵国相始终,也是权势高重者。

第二、 养门客,为自己的专权地位服务。

第三、 出身贵族(是国君的亲戚),因贵族出身而当官,这是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他们是没落的贵族政治的大头,和秦国的“职业官僚政治”(布衣政治)相比,明显属于落后政治。

第四、 政治上无能,为人贪婪自私。孟尝君近交远攻,实属愚蠢。他报私怨而调动国家军队,三年伐秦,图靡消耗,给齐国的未来和韩魏盟国都带来了巨大损失(齐国士卒疲敝,不能抗后来的五国联兵的攻击;韩魏则被秦斩首二十四万)。楚国的春申君,则是极端专权,压制人才,奢华腐朽。至于赵国的平原君则目光短浅,一味贪利,在长平之战和华阳之战前因为贪利和不懂国际关系原则,两次作出错误建议,给赵国带来巨大灾害,以及任用田单打燕国的事,反应了他政治能力的平庸。

参考资料:http://www.whereshow.cn/hotviews/history/1301.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13
战国四公子就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 ”,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因此多归公子。而列国也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安嫠王即位十数年,齐楚相约攻魏。老臣唐睢西说秦昭王,秦发兵救魏。安嫠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居然“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信陵君乃纵论天下形势,谏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国,“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韩为魏之屏障,韩存则“卫、大梁、河外必安”,韩亡则魏危在旦夕。事实上,后来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韩,二十二年亡魏。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信陵君可谓高瞻远瞩。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王请救于魏。三晋本为一家,赵魏尤其唇齿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晋鄙将十万大军屯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数劝魏王不得,乃窃符救赵。目光高远,当机立断,信陵君可谓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将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强,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复加兵谋魏。
信陵君亲韩救赵存魏,于三晋及天下其功可谓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间计日毁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将”。为免杀身之祸,信陵君“谢病不朝”,“饮醇酒,多近妇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实令人扼腕叹惜。
四公子皆称喜士,致食客数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闻贤者,必卑躬往请,以诚相求,以礼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郸毛公、薛公。汉高祖少时即闻公子贤,即位后“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为战国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获守冢者独信陵君一人。史记: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辅国持权,说一不二,自有其过人之能。
黄歇初以博闻辨术事顷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烧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复拔巫黔中郡。是时黄歇为楚使于秦,知秦王轻楚,恐秦举兵灭楚,遂以滔滔辨才说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强于秦楚”,秦楚相争犹如二虎相斗。蚌鹤相争渔人得利,灭楚而致韩魏强盛实属不智之举。再者秦楚素来友好,韩魏于秦却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韩魏。昭王以为善,乃止将军白起,“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顷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质于秦,黄歇随行。三十六年,顷襄王病,黄歇乃设计使太子逃归楚。秋,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从此荣宠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无子。赵人李国欲献其妹于楚王,恐无子失宠,遂投春申君门下。春申君性好渔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园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虽幸君,然王无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异日恐有杀身之祸。不如进妾于王,一旦有子,则楚国尽为君之天下矣。”春申君“大然之”,乃进之楚王,欲效吕不韦故计。后果生男,立为太子,李园遂受重用。
李园本非善人,得势后更是野心勃勃,阴养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申君徒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门下贤者朱英劝春申君:“楚王卒,李园必杀君以灭口。”可怜春申君一生玩弄权术阴谋,此时居然天真,以为李园“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园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门,“尽灭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为左徒时,外无宾客之助,内无王室之亲,说秦以存魏国,设计而归太子,独赖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为相国,五年将兵救赵,八年北伐灭鲁,复兴楚国。以非王室宗亲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听、计必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为相国实则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见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灭族于竖子之手,可怜!可叹!
三、孟尝君
齐田文,父为田婴,祖为齐威王。宣王为其亲叔,缗王为其堂兄。田婴封于薛,谥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少有远谋,深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劝田婴舍家业而厚待宾客,由是“名声闻于诸侯”。孟尝君待客平等,“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且常施惠于宾客亲戚,客以此多归孟尝君。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不得。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杀之。孟尝君赖其客中能为鸡鸣狗盗者之力,得脱此难。
后孟尝君相齐,缗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赖其客冯獾游说秦王和齐王而得复其位。
及田甲劫缗王,缗王甚疑孟尝君为主谋。孟尝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缗王乃“复召孟尝君”。
孟尝君所经此三难,卒赖宾客之力而免,故世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司马迁以为“名不虚”。但其心胸狭隘,好为阴谋,故王安石于“鸡鸣狗盗者出其门”颇有微词,不为无因。
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脱秦难,经赵返齐。赵人闻其贤,出观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气量何其小哉!
孟尝君谢病归养后,秦逃将吕礼相齐。孟尝君恐失势,乃行阴谋手段排挤吕礼,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终将吕礼逼走。
齐缗王三十八年,齐灭宋,欲废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缗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尝君为泄一已之愤,不思破六国之合,致使乐毅将六国之兵,下齐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单出世,行反间计,排火牛阵,齐国几乎宗庙无存。孟尝君实为齐千古罪人。
战国时诸侯争霸,目无周王,然名义上周室仍为共主,有类于近代军阀割据。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负,并无忠君爱国之念。魏张仪相秦,齐孙武事吴,卫吴起事魏相楚,东周苏秦事燕并佩六国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吴,引兵伐楚,以报父兄之仇,时人未尝稍有非议。但孟尝君身为齐宗室嫡亲,不思救国反为魏相,坐看齐几乎灭国,实乃数典忘祖之辈。
其后田单复齐,襄王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遂绝嗣无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乃武灵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赵之诸公子中,赵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使平原君请救于楚,赖客毛遂之力而定赵楚合纵。平原君返赵,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郸危在旦夕。平原君听李同之劝,尽散家财以飨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却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军至,邯郸围解。
赵胜虽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实。史书所言其“喜宾客”,其实“徒豪举尔,不求士也”。为一美人而寒宾客之心,毛遂处其门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过尔尔。后信陵君留邯郸,从贤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闻之,笑信陵君妄从博徒浆者游,致门下士“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可见平原君徒好虚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虽为赵相,其实才具平庸,目光短浅。孝成王四年,秦攻韩上党,旦夕且下。上党守将冯亭乃使使者告赵王:“韩不能守上党。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王大喜,召平阳君赵豹相商,赵豹以为不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王向无自知之明,脸皮又极厚,居然说:“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复召平原君问之。平原君同样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祸之计,也未考虑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劝赵王道:“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王乃使赵胜受地。秦以倾国之力攻韩而赵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赵。赵遂有长平之祸、邯郸之围。
平原君虽不识大体,但所谓庸人有庸福。孟尝君灭族,春申君灭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独平原君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无大难。死后,“子孙代,竟与赵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结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虚也
第2个回答  2006-07-13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因此多归公子。而列国也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安嫠王即位十数年,齐楚相约攻魏。老臣唐睢西说秦昭王,秦发兵救魏。安嫠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居然“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信陵君乃纵论天下形势,谏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国,“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韩为魏之屏障,韩存则“卫、大梁、河外必安”,韩亡则魏危在旦夕。事实上,后来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韩,二十二年亡魏。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信陵君可谓高瞻远瞩。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王请救于魏。三晋本为一家,赵魏尤其唇齿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晋鄙将十万大军屯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数劝魏王不得,乃窃符救赵。目光高远,当机立断,信陵君可谓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将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强,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复加兵谋魏。
信陵君亲韩救赵存魏,于三晋及天下其功可谓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间计日毁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将”。为免杀身之祸,信陵君“谢病不朝”,“饮醇酒,多近妇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实令人扼腕叹惜。
四公子皆称喜士,致食客数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闻贤者,必卑躬往请,以诚相求,以礼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郸毛公、薛公。汉高祖少时即闻公子贤,即位后“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为战国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获守冢者独信陵君一人。史记: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辅国持权,说一不二,自有其过人之能。
黄歇初以博闻辨术事顷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烧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复拔巫黔中郡。是时黄歇为楚使于秦,知秦王轻楚,恐秦举兵灭楚,遂以滔滔辨才说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强于秦楚”,秦楚相争犹如二虎相斗。蚌鹤相争渔人得利,灭楚而致韩魏强盛实属不智之举。再者秦楚素来友好,韩魏于秦却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韩魏。昭王以为善,乃止将军白起,“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顷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质于秦,黄歇随行。三十六年,顷襄王病,黄歇乃设计使太子逃归楚。秋,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从此荣宠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无子。赵人李国欲献其妹于楚王,恐无子失宠,遂投春申君门下。春申君性好渔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园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虽幸君,然王无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异日恐有杀身之祸。不如进妾于王,一旦有子,则楚国尽为君之天下矣。”春申君“大然之”,乃进之楚王,欲效吕不韦故计。后果生男,立为太子,李园遂受重用。
李园本非善人,得势后更是野心勃勃,阴养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申君徒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门下贤者朱英劝春申君:“楚王卒,李园必杀君以灭口。”可怜春申君一生玩弄权术阴谋,此时居然天真,以为李园“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园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门,“尽灭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为左徒时,外无宾客之助,内无王室之亲,说秦以存魏国,设计而归太子,独赖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为相国,五年将兵救赵,八年北伐灭鲁,复兴楚国。以非王室宗亲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听、计必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为相国实则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见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灭族于竖子之手,可怜!可叹!

三、孟尝君

齐田文,父为田婴,祖为齐威王。宣王为其亲叔,缗王为其堂兄。田婴封于薛,谥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少有远谋,深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劝田婴舍家业而厚待宾客,由是“名声闻于诸侯”。孟尝君待客平等,“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且常施惠于宾客亲戚,客以此多归孟尝君。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不得。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杀之。孟尝君赖其客中能为鸡鸣狗盗者之力,得脱此难。
后孟尝君相齐,缗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赖其客冯獾游说秦王和齐王而得复其位。
及田甲劫缗王,缗王甚疑孟尝君为主谋。孟尝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缗王乃“复召孟尝君”。
孟尝君所经此三难,卒赖宾客之力而免,故世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司马迁以为“名不虚”。但其心胸狭隘,好为阴谋,故王安石于“鸡鸣狗盗者出其门”颇有微词,不为无因。
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脱秦难,经赵返齐。赵人闻其贤,出观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气量何其小哉!
孟尝君谢病归养后,秦逃将吕礼相齐。孟尝君恐失势,乃行阴谋手段排挤吕礼,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终将吕礼逼走。
齐缗王三十八年,齐灭宋,欲废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缗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尝君为泄一已之愤,不思破六国之合,致使乐毅将六国之兵,下齐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单出世,行反间计,排火牛阵,齐国几乎宗庙无存。孟尝君实为齐千古罪人。
战国时诸侯争霸,目无周王,然名义上周室仍为共主,有类于近代军阀割据。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负,并无忠君爱国之念。魏张仪相秦,齐孙武事吴,卫吴起事魏相楚,东周苏秦事燕并佩六国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吴,引兵伐楚,以报父兄之仇,时人未尝稍有非议。但孟尝君身为齐宗室嫡亲,不思救国反为魏相,坐看齐几乎灭国,实乃数典忘祖之辈。
其后田单复齐,襄王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遂绝嗣无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乃武灵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赵之诸公子中,赵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使平原君请救于楚,赖客毛遂之力而定赵楚合纵。平原君返赵,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郸危在旦夕。平原君听李同之劝,尽散家财以飨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却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军至,邯郸围解。
赵胜虽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实。史书所言其“喜宾客”,其实“徒豪举尔,不求士也”。为一美人而寒宾客之心,毛遂处其门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过尔尔。后信陵君留邯郸,从贤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闻之,笑信陵君妄从博徒浆者游,致门下士“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可见平原君徒好虚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虽为赵相,其实才具平庸,目光短浅。孝成王四年,秦攻韩上党,旦夕且下。上党守将冯亭乃使使者告赵王:“韩不能守上党。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王大喜,召平阳君赵豹相商,赵豹以为不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王向无自知之明,脸皮又极厚,居然说:“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复召平原君问之。平原君同样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祸之计,也未考虑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劝赵王道:“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王乃使赵胜受地。秦以倾国之力攻韩而赵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赵。赵遂有长平之祸、邯郸之围。
平原君虽不识大体,但所谓庸人有庸福。孟尝君灭族,春申君灭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独平原君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无大难。死后,“子孙代,竟与赵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结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虚也。
第3个回答  2006-07-13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使信陵君能这么虚怀若谷地礼贤下士,在战国四公子中我最钦佩的还是这位的忍耐力与不朽的成就。从实际功业德行的修养来说,也确实是其他三位所无法比拟的,公子以自己的真心也换来了众多FANS的倾心相许,而且也对其功业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左右。因为侯生的计谋,信陵君得以全身完成却秦救赵的让人称道的事迹;因为不知名的忠心门客的提醒,婉言拒绝五城,免去了招惹赵国人非议的是非;更是不顾姐夫平原君的讥讽结交的赵国贤人推动他最终返回魏国,领五国人马痛击秦军直至函谷关,达到一生辉煌的顶峰。虽然后来不免失势,但比起平原君的反复失去人心,孟尝君为人不齿的鸡鸣狗盗和春申君的身死家灭而言,公子幸运了很多。
总的来说,战国四君子中间,孟尝君是齐国专权专业户,平原君是赵国专权专业户,春申君是楚国专权专业户。这哥仨有四个共同点:

第一、 专权。他们仨都长期担任相国,其中孟尝君、春申君的专权特征最突出,内政外事都他们说了算,不用问国君。“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虽名相国,实楚王也”,是当时人对他们的评价。平原君也是三次担任相位,三次离开相位,他的子孙的封地一直与赵国相始终,也是权势高重者。

第二、 养门客,为自己的专权地位服务。

第三、 出身贵族(是国君的亲戚),因贵族出身而当官,这是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他们是没落的贵族政治的大头,和秦国的“职业官僚政治”(布衣政治)相比,明显属于落后政治。

第四、 政治上无能,为人贪婪自私。孟尝君近交远攻,实属愚蠢。他报私怨而调动国家军队,三年伐秦,图靡消耗,给齐国的未来和韩魏盟国都带来了巨大损失(齐国士卒疲敝,不能抗后来的五国联兵的攻击;韩魏则被秦斩首二十四万)。楚国的春申君,则是极端专权,压制人才,奢华腐朽。至于赵国的平原君则目光短浅,一味贪利,在长平之战和华阳之战前因为贪利和不懂国际关系原则,两次作出错误建议,给赵国带来巨大灾害,以及任用田单打燕国的事,反应了他政治能力的平庸。
第4个回答  2006-07-17
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战国四公子?[越详细越好!]谢谢!
侯生说:“今天我也把公子给难为够了。我不过是夷门的一个看门的,而公子你亲自赶车,在那么多人注视下让我坐在上位。本来公子这么高贵的人是不应该过我们贱民的聚集之地的,而公子你为我特意赶车过去。我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的车马在闹市等了那么长时间,让过往的人们都看看公子,公子却愈发恭谨。市集上的...

什么叫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战国时代末期的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他们都以礼贤下士,善待门客著称。但他们的结局却不尽相同,有人寿终正寝,有人惨遭诛杀,令人唏嘘不已。(孟尝...

"战国四公子''指谁?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因此多归公子。而列国也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
战国四公子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信陵君魏无忌位列四公子之首,其能力也都在其他三位之上,除了个人品质上的无可挑剔之外,为了拯救赵国苍生甘愿接受客死他乡的结果,说明此人忠肝义胆,尤其是在魏国国君犹豫不决时,明白赵国一旦灭亡,魏国也将活不长的道理,...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那四个人
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瑗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

请简略介绍战国四君子。。列出各君的小故事。。谢谢。
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黄歇的门客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赵国的平原君派门客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

战国四公子典故
一、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无疑是战国四大公子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排在第一位也是毫无争议、当之无愧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是四大公子故事中最闪耀的一个,这个故事流传千年,信陵君此次急人之困,千里赴义,以及前面礼贤下士的铺垫,都让这个故事有了足够的传奇性。这个故事因为流传广...

试指出战国四公子,并评价他们的优劣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齐国战国四公子之一,汉族。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黄歇评价—...

战国四君子之间有什么故事?
战国四君子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孟尝君与冯谖之间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增强了自己的实力,纷纷招兵买马,招募天下有才能的人。因此一时之间,出现了一股养“士”的潮流。而”战国四公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这四个人之中,实力最庞大,...

战国四公子哪个能力最佳?(人品,声望,智慧等),战国四名将哪个最牛B...
四公子能力最强的是信陵君,外交,内政都很强,是四公子中唯一一个有将帅之才的,可惜被国家所累,作为甚少。人品,智慧,声望最好的肯定是孟尝君,毕竟纵横时期齐国露脸机会多(平原君低调了一辈子,春申君被屈原抢戏)四将最牛的必须是王翦,灭了好几个国家呢!最悲情的是李牧,被国家所累。战胜次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