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千古绝唱?

如题所述

郑和下西洋。虽然从时间、规模、航海技术等方面看,郑和下西洋所达到的高度都远在之后的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之上,但令人惋惜和遗憾的是,在郑和之后,中国人从此绝迹大洋,曾经轰动一时、震惊世界的航海活动竞成为一曲空前绝后的独唱。

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结束于1433年,前后共7次,历时28年,航程十万余里,历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东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郑和船队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对于郑和船队的人数,史料上明确记载的有4次: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船队由240多艘海船,其规模是之后的西方航海家所望尘莫及的。

据《明史》记载,郑和船队所使用的宝船“修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若是按照这个尺寸换算成公制,这艘船的长度是148米,宽度为60米。在尚无螺焊工艺的明朝,造出如此巨大的宝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也说明了当时中国造船技术的先进。宝船可容纳上千人,上层建郑和船队宝船筑豪华壮观,是郑和等领导成员乘坐的旗舰,也为使团的重要成员、外国使节所乘坐。

如此一个庞大的船队,在漫长的航行过程中是如何解决补给问题的呢?事实上,整个船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共同编队组成的,以保障航行途中的各种需要。粮船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计算,两万七八千人的饮食每天至少需要20吨以上。船队中还专门配备了饲养牲畜的船只,使船员在航海的时候能享用新鲜美味的肉食。由于很好地解决了船员的营养问题,所以避免了不正常减员,这也是郑和顺利完成下西洋使命的重要原因。另外,在那个时代一直困扰着欧洲航海者的坏血病,也几乎没有在郑和船队中出现,其原因在于,船队存储了大量的黄豆、绿豆,用中国传统方法发成豆芽做菜吃,以弥补新鲜蔬菜的匮乏。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郑和船队在航行的过程中并没有远离海岸,所以可以经常靠岸进行补充。

一个长达万里的航行自然是离不开先进的导航设备和地图的。郑和船队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里面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

郑和下西洋,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郑和首航之后的87年,哥伦布才率领西班牙舰队横渡太平洋,发现了美洲西印度群岛;再过6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舰队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抵达印度西海岸;又24年过去后,才有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开始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可是,中国成就如此显赫的航海活动却在明成祖和郑和去世之后戛然而止,郑和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后继无人。到16世纪之后,海洋已经成为西方探险家、殖民者和商人的天下,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人在海上消失了,再也寻觅不到他们的身影。

如何释这个带有诡异色彩的现象?恐怕还是应该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谈起。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首先是从政治上考虑的。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从传统观念上看,这是“篡逆”行为。因此,他继承帝位的合法性受到广泛的怀疑。明成祖要郑和出使西洋,为的是“颁正朔”,广加招徕,促使周围各国“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制造一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况,以便提高自己的皇帝声望。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仅1423年就有16个使节、率1200人随郑和来华。永乐年间是明朝对外交往的高峰期。当然,郑和使团在海外也进行了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但这只是附带进行的。这种交换活动只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营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实,明成祖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他在遣使四出、努力加强与周边邻国的正常友好关系的同时,又实行严厉的海禁,不许私人出海贸易,也不准外国人来华经商,海外贸易完全被政府垄断,这跟宋元时期政府鼓励私人海外贸易相比,已经趋于保守和内向,是退步了。

正是因为郑和下西洋追求的是政治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以及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所以,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当时无论郑和到海外交易,还是西洋贡使来华,明朝政府都不考虑外国贡纳多寡,回赠却十分优厚。这种赔本的买卖,对广交朋友,加深情谊,固然有积极作用,但不断赔本,必然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使其在经济上难以坚持下去。随着明朝国力衰退和支持航海的人离世,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所以,中国不以发展海外贸易和牟利为目的的航海活动因为缺少强大的经济动力而注定不可能持久。反观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一批又一批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有无数人无功而返,也有无数的人葬身海底。如此执著,如此义无反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是为了到东方和新世界掠夺财富。就是靠着这种对财富贪婪的追逐,才最终换来了整个世界的大发现。

不同的目的必然带来迥异的结果。在郑和之后,中国船队便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航海事业中断,明中期以后,中国转入闭关自守状态,明禁民出海法令竞实施200年之久。清朝继续实施禁海政策。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的经济的刺激作用也微乎其微。此后,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占据,并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相反,哥伦布和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在西欧激起了远洋航海的热潮,为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人在海外广阔的领域里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从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大量的黄金,白银流人欧洲,引起“价格革命”——金银贬价,使得物价上涨,而“价格革命”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对于西欧乃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郑和下西洋所无法比拟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千古绝唱?
正是因为郑和下西洋追求的是政治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以及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所以,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当时无论郑和到海外交易,还是西洋贡使来华,明朝政府都不考虑外国贡纳多寡,回赠却十分优厚。这种赔本的买卖,对广交朋友,加深情谊,固然有积极作用,...

为什么有人评价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些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即进入闭关锁国,在中国历史上再无第二次如此规模的远航。在世界航海史上也算是独一无二的。

为什么有人评价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
其实就是他妈的炫富效果,让中国成为殖民地的估计这也算是个原因!

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把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国际贸易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可以让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和非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友好关系,但是,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像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到一个地方,就在一个地方建一个殖民地,而是宣传“天朝”的强大,并且,下西洋的规模...

急求我找一下关于航海史的。
中国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的海上交通,架起了一座桥梁,并造就了明初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阿拉伯人则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中介,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过海道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维京人在欧洲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崛起,他们的海上探险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并发现了格陵兰等未知陆地,开人类远程海上探险的...

谁发现了大西洋
“大西洋”并非翻译名,是地道的国产外洋地名呢!中国自明代起,在表述地理位置时,常习惯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作为界线,此线以东为东洋,此线以西为西洋。这就是我们常称日本人为东洋人,称欧洲人为西洋人的原因。明神宗时,利马窦来华拜见中国皇帝,他用中国方式说,他是“小西洋(当时中国指印度...

明朝对中国的统治成功还是清朝对中国的统治成功?
那肯定是清朝的,因为明朝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算是最黑暗的一个朝代吧,特别是中后期,太监弄权,搞得朝野上下是乌烟瘴气的。而清朝是明朝的后面一个封建王朝。对于皇室统治天下来说,一定是吸取了前一个王朝的长处。抛弃了一些前一个王朝亡国的不利因素,毕竟害怕自己的王朝也重蹈覆辙嘛。所以,单单讲...

(1\/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曹雪芹能用饱蘸人生感慨的笔墨,创作出...
26.那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那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 27.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

写一句排比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近代屈辱史演讲稿
只留下文天祥空叹零丁洋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此历史又翻开了新的篇章。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一支独秀,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也使一代天骄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是这个草根皇帝没有看到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没有看到明朝的中兴,当郑和强大的无敌舰队驶过一个个大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