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人不靠工资的收入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带来现金流的资产。

比如房产,租出去每月收房租。比如版权,各种艺术创作包括文学歌曲摄影等,都能带来收益。比如专利,如果有相关应用可以收专利费。

2.持有能增值的资产。其实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基金,房产,域名,债券,黄金,收藏品等有价值的标的。价格是会波动的,波动就会有利润空间。低买高卖自然就会有盈利。

3.粉丝带来的红利。比如你在空闲的时候去斗鱼当个坚持定时直播的主播(礼物)或者去B站当个Up主发布原创视频(打赏)或者在知乎回答问题成为大V(分答,live)积累一定粉丝以后自然能有收入,括号里注明了其方式。此外,还可以接广告,开网店等等。

4.利用信息分布不均衡。有句话叫千金难买早知道。比如在90年代你从一个城市把某个商品带到另一个城市高价卖出。再举个现在的例子。之前法航搞过一个活动,新号通过他们的平台预订两晚酒店,即送一万二里程。查询后可以发现,75欧左右的成本即可获得两晚酒店+12500里程。12500里程是什么概念?可以兑换国内任何两个城市间的单程票,国内往返欧洲也只需要四万里程即可。变现相当容易。比如你可以订个考研时间某大学旁的酒店(比如川大旁一家雅高旗下的isbs,两晚成本74欧)。然后机票放到携程上出。

其实这四条总结下来最简单的说法即:1.物—>钱2.钱—>钱3.人—>钱4.信息—>钱

至于出售自己的时间进行兼职等活动,我觉得其实算是工资的另一种形式。

灰色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玩得转的不说出来,说出来的大多玩不转。首先,明确下灰色收入的概念:法律没说不允许,但看起来也不那么和谐的收入。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规则。很多规则事实上你多思考一下,其实是有利可图的。

同样举几个例子:比如饿了么,Uber等平台之前有段时间对商家和消费者的补贴力度相当大。同时注册商家/司机+多个个人号,即可刷单完成套利。我了解到的就有通过这个方法赚到六七位数的,当然后期这些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不少人早已获利颇丰。

比如人保,安联等公司有全年的延误险套餐。延误或取消一次航班即可赔偿几百上千不等,同时购买多个这样的套餐,然后买机票延误一次即可获利几千上万。至于如何预测是否延误?说几个普通人够得着的方式:天气预报+飞常准。当然如果本身有航空公司的一手信息自然不必说。(不过现在其实不少保险公司基本已经被玩的差不多了...)

比如某些特定信用卡(如AE)的积分是有不小价值的,积分通过刷卡可获得。有些人则购买pos机刷出大量积分,然后兑换酒店机票等产品。(以前是有封顶机一说的,成本很低,但也存在一定风险)

2.特殊商品交易。某些物品可以通过较低成本获得,较高价格卖出。但又区别于简单的利用信息分布不均衡。继续举例:1.代扣分服务。驾照如果扣到12分,就会吊销驾照,所以就出现了代扣分服务。12分全扣相对难度较高,故价格较高;扣几分则相对容易,故价格相对较低。事实上存在产业链,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2.跨国连锁酒店集团、航空联盟的高等级会员卡。酒店集团包括万豪(Marriott),希尔顿(Hilton),凯悦(Hyatt),喜达屋(SPG),雅高(俗称牙膏),洲际(IHG)等。航空联盟包括天合联盟,星空联盟及寰宇一家。这些酒店航司的高等级会员卡拥有多项权益,且遍布全球,价值不低。而其中不少会推出各种活动,最容易得到的自然是MATCH(用其他集团的高等级会员卡匹配)。有一个神技叫PS。

思路决定出路。资本积累很累,但并非天堑。

灰色建议少沾为妙,还是存在审计风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