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病的疾病概述

如题所述

《灵枢·本脏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特别是华佗夹脊理论的创立,就明确指出五脏六腑的病变为通过经络传输于脊柱两侧的腧穴上,并在这些特异穴位上进行针刺、指压、按揉,就能对五脏六腑进行诊断和治疗。经络学说中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脊背两侧部位。历代医学家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中五脏六腑均有腧穴走行于背部,《真气运行论》,记载有庄周说:“缘督以为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这里所说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阴阳互根,相为表里,阳生阴才能长。故全身十二经脉,都是缘督脉而发源的,所以说督脉是十二经的根本。因而背部的督脉线可作为治疗疾病的中枢治疗线。
《难经正义》曰:“五脏之俞皆在背,肺俞在第三椎下,心俞在第五椎下,肝俞在第九椎下,脾俞在第十一椎下,肾俞在十四椎下,又有膈俞者,在七椎下,皆夹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又注曰:“胃俞在十二椎间,大肠俞在十六椎间,小肠俞在十八椎之间,胆俞在十椎之间,膀胱俞在十九椎之间,三焦俞在十三椎之间。又有心包俞在四椎之间,亦俱夹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因此祖国医学中许多治疗内脏疾病的疗法都常规的在背部进行。其实这就是最早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西方医学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学说,是在一百多年前(1885年),美国医生D.D.Palmder首先提出了“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1983年美国Porker手治法研究会在广州学术交流时,曾报道说脊柱错位后引起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或脊髓损害出现相应的内脏症状。Rurhjackson在《颈椎综合征》一书中亦有颈椎病引起颈部、眼、耳、喉、胸部及心脏等器官症状的报道。1895年,美国有一个名叫Harvey的民间医生,他沿用一种源自2500年前希伯克拉底时代的自然疗法,为一位因外伤引起听力丧失17年的打更人检查,发现患者第四颈椎棘突向后移位。他认为若将后突棘突复位可能会对患者有所帮助,经打更人同意后便采用手法复位,将后突棘突推回原位,打更先生的听力奇迹般的恢复了。至此便拉开了一个新专业的序幕,即脊椎矫正学。随着脊柱矫正医师在临床上的不断观察及治疗,发现许多似乎与脊柱无关的内脏疾病通过脊柱矫正也得到了改善或治愈,脊柱相关疾病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前苏联谢尔巴克及其学派对节段反射理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颈交感神经区域电疗有调节大脑及器官营养的功能。据有关资料证明,目前世界医学界在通过治疗脊椎而达到治疗内脏器官的病症已达七十余种,可见脊柱相关性疾病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脊柱病因学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内最早进行临床治疗及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带头人,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魏征教授和龙层花教授,他们总结编著的《脊柱病因治疗学》一书,60年代,他们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自主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并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其核心内容为脊柱及骶髂关节出现损伤或退变,从而出现脊柱功能紊乱(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滑膜嵌顿)、韧带钙化、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了神经根、椎动脉、椎静脉、脊髓、自主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龙层花对脊柱的微细解剖及生物力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创立了著名的龙氏整脊手法,为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宣蛰人教授自50年代初,从事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诊疗研究,在6000多例椎管内外的软组织松解手术中,发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伤,单纯的机械性神经压迫,不会引起疼痛,只会根据压迫程度不同出现麻木征象。提出了脊柱软组织损害所产生的疼痛,主要因素是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创立了无菌炎性学说。并应用“以针代刀”的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治疗脊柱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疾病,取得了确切疗效。为脊柱病变、软组织损伤病变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50年前,罗有明教授在继承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对整脊手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创立了著名的罗氏整脊正骨手法。同时,罗金殿主任,对罗氏手法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在继承发展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对罗氏正骨绝技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尤其对高难度的颈、胸、腰骨折的整脊复位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山东威海颈椎病研究所潘之清教授从70年代初,对颈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颈椎病与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缺血性脑病、视力障碍、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冯天有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提出了局部软组织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是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总结出了著名的现代冯氏整脊手法。
韦贵康教授在《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一书中,提出了脊柱相关性疾病是指由于脊柱软组织损伤出现局部症状外,还伴有脑神经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的复杂的临床症状。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有脊柱力学平衡失调或其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引起其他系统出现病症。提出“脊柱与症状相关联”的观点。
董福慧教授《脊柱相关疾病》,总结出了脊柱相关疾病是由于脊柱力学不平衡而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刺激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涉及临床各科,引起相关的临床症候群,治疗时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配合整脊手法,整复错位的小关节,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从根本上治疗该类疾病。
王燮荣教授对脊柱相关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颈椎成角定点复位法、胸椎反向推按复位法、腰椎反向推按法纠正脊柱错位。
田纪均教授应用田氏手法对脊柱周围的小关节错位,即“骨错缝”“筋出槽”进行田氏手法调整复位,恢复动态失衡小关节的原有位置。
张吉林教授根据其提出的椎间病理论,在中医正骨推拿和传统牵引的基础上,模拟中医推拿正骨手法中关键的整脊手法,设计出了治疗脊柱椎间病的三维正脊仪,可瞬间完成人工推拿正骨所不能达到的复合动作。
王遵来主任在继承罗氏手法基础上,根据脊椎病变特点,创立了脊诊诊法及“三小一高”整脊手法(即小角度、小力度、小手法、高疗效)。
作者经过二十余年临床应用水针刀微创针法,配合呼吸动静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对脊柱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提出了自己初步认识与见解。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脊柱相关疾病逐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从开始的中青年发病,逐渐发展为15岁以上的青少年发病。由于青少年学习压力增加,负荷加重,长期俯案学习,使头颈部后群肌肉长期性静态拉力损伤,引起静力性肌损伤,引发青少年出现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源性头痛、视力障碍、健忘等相关症状。因而发现青少年发病率占20~25%,20岁以上占30%以上,30岁以上占35%,40岁以上占45~50%,而50岁以上占60~75%,70岁以上占85%。
因而脊柱相关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百病之首。近期,国内外许多从事人体脊柱与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指出:人体衰老与疾病的根源,主要源于脊柱本身的病变与衰老,因而呼吁人类要重视脊柱、保护脊柱,延缓其退变,防其衰老,这样才能预防和控制脊柱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
脊柱相关性疾病多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
一、椎管内外无菌炎症的病理机制:
脊椎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椎管内外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无菌炎性反应,炎性致痛物质一方面刺激神经根鞘及神经根周围的痛觉纤维,引起颈肩腰腿痛等临床症候群。另一方面,导致无菌炎性软组织粘连、结节构成的炎性粘连物,累及椎周的脊神经、交感神经节,出现临床脊柱相关性疾病症候群。这些所累及的症状,上至头颅部,下至足趾,同时可累及深至内脏、浅至皮肤的相关症状,涉及临床各科,如:内科病症、神经外科病症、心脑血管病症、五官科病症、口腔科病症、妇科病症、儿科病症、男性科病症。
二、脊柱立体三角动静态失衡原理:
脊柱作为人体骨骼框架的中心力轴,是由多节动态椎骨与其间的椎间盘、椎间关节及椎周的肌腱、韧带稳定结构紧密连结,构成的人体三维动态的中心平衡力轴。脊柱的稳定是靠周围的肌腱韧带构成的无数立体三角区来维系其全方位、多角度的稳定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柱与内脏功能之间在机构上的联系、在功能上的协调、在病理上的影响。脊柱及其联系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脊柱和各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在病理上则是互相影响的。
脊柱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骨骼框架的重心力轴,其稳定是靠连接脊柱的软组织由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及肌肉构成无数的软组织立体三角区来维护起平衡。由于姿势不良或者在某一特定姿势下做重体力劳作而不适当的调节、剧烈运动前没有做适当的预备动作、反复长期的轻度扭挫伤及头颈、腰部受撞击等因素均可造成椎周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软组织的松弛、变硬(纤维化、钙化、粘连、瘢痕形成、挛缩)或炎性改变,导致了维持脊柱软组织立体三角的失衡,刺激压迫了脊神经后内外支、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节、椎动脉甚至脊髓,从而引起多种脊柱相关性疾病及临床疑难病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脊柱相关疾病内容简介
脊柱相关疾病,以脊柱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该书于1998年首次出版,2006年进行修订再版。修订版不仅增加了新的病种,还丰富了相关的内容。全书分为20章,共约40万字,配以约100幅插图。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脊柱相关的63种常见病,涉及内、外、妇、五官等多个医学领域。该...

什么是脊柱相关疾病
脊柱相关疾病又称脊源性疾病,凡是由脊柱的力学改变或动力平衡失调,如椎体错位或骨盆的旋转引起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后,引起的病症,均为脊柱相关病症。脊柱相关疾病病症的引起,与脊柱力学改变有关,发生异常的器官常与脊柱相分离,各自有不同的功能。颈椎错位引起的颈源性耳鸣或在脊柱相关疾病内找到根...

科学认识脊柱相关性疾病
所谓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由于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关节紊乱、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医学上称这些和脊柱有关的疾病为“脊柱相关性疾病”。脊柱相关性疾病不单引起颈肩痛和腰背痛,还与许多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它未必是这些疾病的唯一原因,但也可...

脊柱相关疾病示意图的内容介绍
图说明:1、脊柱相关疾病是指脊柱软组织损伤引起脊柱以外相关系统的病症。2、本图是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作者数十年临床经验整理而成。3、因个体差异、损伤程度等因素的不同,故出现相关病症的特点与程序也不尽相同。4、本图供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教学人员及患病者就医参阅。

脊柱相关疾病小介
脊柱相关疾病是新兴学科。脊柱小关节紊乱等脊柱力学结构破坏不仅能引起颈肩腰腿痛等,还常常能引起很多内、外、妇等许多别的学科疾病表现。比如最常见的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多由脑供血不足引起。这种情况常规多用扩张血管药物治疗,有很多人效果并不理想。但如果用正确方法治疗颈椎可以立竿见影。还有许多头痛...

脊柱相关疾病介绍
脊柱相关疾病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主要包括骨科、神经内科、麻醉、疼痛等,是相关各学科的综合,是以整体观念诊治疾病的典型代表。脊柱相关病症除颈肩腰腿疼外,临床中还常见以下几种:1、 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表现特点为血压不稳,是由于颈椎失稳导致的,其影像学颈椎曲度的变化可提供直接证据,恢复颈椎...

脊柱相关病的疾病概述
山东威海颈椎病研究所潘之清教授从70年代初,对颈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颈椎病与血压异常、心律失常、缺血性脑病、视力障碍、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冯天有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提出了局部软组织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是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总结出...

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
所谓脊柱相关疾病是由于脊椎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或压迫了脊神经、血管、内脏神经等引起相应的内脏和其它器官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它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颈、肩...

脊柱相关疾病包括什么?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症。脊柱相关疾病不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颈、肩、腰、腿痛:...

?脊柱相关疼痛的相关诊断
椎管内硬膜囊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只有采取制动的卧姿下(脊柱无纵向压力)才能使炎症得到控制或消退。颈段病变则上肢屈曲上举位可使症状缓解。腰椎负重状态下的活动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突出的腰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运动后加剧疼痛,或运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