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所谓的“不分别”是什么意思啊?(20分奖励)

如题!

不分别:
是指的“无分别智”,非指不加分别。是随顺众生分别,而不起分别想。
“分别亦非意。”
是意识心不再分别,直接转为妙观察智。
是智慧的起用,好比是光照那样,不再用想的,一看就彻底了知。完全不假功用,全自动化的 ...
一看就明白,而且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到果地转[成所作智],则会随感起应了(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是大智慧。
不是糊里糊涂,混在一起、不辨是非黑白。真的不分别,岂不是又回到混沌一片了?
那反倒是糊涂,不是智慧了。
简单来说,就是念头生起时,不去管它,不去分别善恶,不被它左右,由它自生自灭,
其他该做什么则做什么 ...
是心清静了,好像镜子一样,东西一来,影子自然就现了,并不是意识心刻意画出个影子 ...
用清净心去做、用智慧去做,而不是用思维去做 ...
一落思维就有了好坏、善恶、美丑、人我...
就容易被事件迷惑了... 然后,就容易生起烦恼了...
用智慧做事。离开这个“我”,反而做的更好。清清明明、自动化的。
脑子里很平静,念头微微,自生自灭,流水一样逝去,
做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波澜,不会因为这件事和“我”、和谁有关,而生起一连串的烦恼。。。
看问题很明白,知道其本质,不再为假象所迷。
不迷就是不分别!分别了,就叫为物所迷了。
其实,也可以说是通过修行把众生念念无间、向外攀援的心,转变为随缘的心。
勉强这么说说。。
无分别智,不是靠理解的,要会才行。
好比“烦恼即菩提,诸淫、怒、痴俱是梵行。”
会的根本不必转
(转烦恼是多此一举,只不随其分别,当下既归寂静)
“念起不随,尽流不住。”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3
不分别,这里用语言解释什么是不分别非常困难,不过要解释什么不是“不分别”就比较容易。有五种情况不是不分别:
无分别智的五种歧途
全知麦彭仁波切《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释云:“了知无分别智之相,当以远离
五种歧途的方式宣说。何故如是?无分别智虽然不见任何所缘相也不执著任何法,以智慧
唯见一切诸法的真如本性,但其实际境界在凡夫分别心前如盲人眼前的色法般,从肯定方
面无法一时显示。无分别智的自性虽是何者也不分别,但彼是无误证悟法性无有任何戏论
的所缘义后与法性相应而自然不执著任何,不是什么也不知或控制心识不起等的无分别,
故此处仅以远离五种无分别歧途的方式显示圣者无分别智。所谓五种歧途是哪些呢?即是

不作意
仅仅不生起对诸世间名言戏论以音义两相混合的作意,并非无分别智,因为譬如初生婴儿
与牛犊等相续中也无如是分别,但不说彼者是无分别智。虽然婴儿相续中将来会产生音义
相合,但现在不具有将二者直接和合而观察思维的能力,仅依此例便能成立上述之理。
超寻伺
仅仅超越具有粗细相的寻伺不能成立是圣者无分别智,如二禅以上的分别识一般。
寂 静
仅仅分别念寂静也不是圣者无分别智的境界,例如处于沉睡、昏厥、麻醉、安住灭定等分
位时。
自 性
无分别的自性义也不属圣者无分别智,例如色等境、眼等根都是无分别的尘的自性,但彼
等都不是无分别智故。
执息念
执著“什么也不想执著”的息念,也不是圣者无分别智,因为彼者实际已落入以念念显现
的方式执著此者彼者的执著相中。“什么也不能作意”等其自性本身就是执著,所以不成
圣者无分别智。
如是诸圣者的无分别智完全远离以上五种无分别的歧途,以此种方式宣说圣者无分别智的
自相。因此,若不执著任何边际及一切戏论而能对无缘实相胜义远离一切疑网并显露各别
自证的光明,当知即是真实的无分别智。
第2个回答  2009-05-23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佛教的所谓的“不分别”是什么意思啊?(20分奖励)
是指的“无分别智”,非指不加分别。是随顺众生分别,而不起分别想。“分别亦非意。”是意识心不再分别,直接转为妙观察智。是智慧的起用,好比是光照那样,不再用想的,一看就彻底了知。完全不假功用,全自动化的 ...一看就明白,而且清清楚楚,分毫不差。到果地转[成所作智],则会随感起...

我不太明白佛教里”不分别“的意思,是不要起念头?那怎么思考 怎么生活...
不分别,就是不向外求,不被假象迷惑本心(本心是什么可能和你的理解有差别,,如果有兴趣可以听闻《妙印法师:成佛之路》)。当能安住“真如本心”时,就自然没有分别不分别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你,不分别,不是不看路硬往河里走的意思 不分别,是有对应情况的 即使是明心见性的修行人...

佛学问题,佛教里面讲不要分别!为什么里面会有诸多善与恶!谢谢回答...
引申开去,各种善恶、美丑等思维都是一样,正常的中道而观就是分辨,错误的执著去理解就是分别心在作祟。

"不分别"、"离知离见"、"一真法界"是什么意思?
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

二不在佛法是什么意思
是指世间万事万物“真实不虚,如如不动”的本真。“一实二”,就是讲世间万事万物原本就是一体平等,而无分别的。“不二”,就是不去“分别”。3、在《佛学常见词汇》中“分别”,被定义为:“思量分别一切事理,如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分别由妄心而生,真心则视一切皆如。”...

佛教里人我不分是什么意思
所以从真如实相(即佛之见)来说,人与我本为一体没有分别,犹如海中的浪花。从浪花的角度来说一朵朵即有人我之别,其实都是海水,是海的一部分。如以上所说。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集月藏经》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

佛教说不分别,不执着善恶。是不是不做善事也不做恶事。达到什么都没有...
1.佛教说不分别不执着善恶。但还是要众善奉行。只有行善达到“至善”,断除“法执”,才是不分别不执着善恶的佛的境界。2.佛经说做善事而不执着分别,才教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成佛之意。比如:布施时能够不着于心,才叫“布施波罗蜜”,其他忍辱、持戒、禅定、精进、智慧,都是如此。(见《...

请问佛教说要无分别心,那这不是善恶不分哪
善恶不分那是愚痴,不是无分别,佛是觉悟者,佛教是觉悟的教育。觉悟了对任何事情都了了分明,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别心是执着心,有了分别就会产生我执,这是偏见,进而根深蒂固成为愚痴邪见,然后造业受报,循环无尽。无分别心是真心,是实心,是出离轮回之心,是无生无死之心,是无漏心,...

佛教问题:关于是非对错的分别,分别心。请各位菩萨指教。
有是非对错的认知,并不属于分别和执著,但是把“是非对错”的认知态度固定不变,则属于一种见解意识上的妄执(错误执著、刻板执著)了。即:所谓错误执著,针对的不是某个行为、某件事情,而是心态,是加入自我欲望、自我见解的错误思维。佛法讲不执著,不分别,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

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
1、怨憎会,是指对不喜欢的、不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与那些意图不好、无意、不安分的人异同交往聚会而产生的怨憎。2、爱别离,是指对喜欢的、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对希望有利、有益的、快乐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亲戚,却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交往、聚会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