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娘”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妈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在妈妈面前,他们可以肆无忌惮。
而且,这些“撒泼”也是有更大的积极意义的。
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积蓄的都是成长的力量。
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逐渐成熟,有了“小心机”知道这样能释放情绪,让自己获得满足,还会向妈妈寻求帮助,这对孩子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
内心安定,愿意表达负面情绪的孩子,比看起来听话懂事的孩子,要幸福的多。
小说《无声告白》中,莉迪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乖孩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的,妈妈”。
妈妈逼她去完成自己梦想,做一名女医生,她就去学那些东西;爸爸希望她能融入白人的交际圈,她就每天假装和朋友打电话。
实际上,她看不懂的物理生物,更没有什么朋友。
最终,无数压抑情绪的堆积,让莉迪亚走上了绝路。
相比之下,那些敢于表达,敢于向妈妈索爱,心理有安全感的孩子,多么令人羡慕。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负面行为背后,都蕴藏着积极的心理动机。他们不是故意使坏,只是为了表达某种需求。
孩子三岁以前,对妈妈的依恋最为激烈。
因为十月怀胎,他们在子宫这样“安全”的环境中,熟悉了妈妈的心跳、味道,这种依恋难以割舍。
想要他们长成一个“独立”的人,这个过程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
当然,这种依恋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而逐渐变淡,我们不要粗暴的制止,保护好孩子脆弱又敏感的心,不让宝宝失去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