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评,是指对某个区域或某个行业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整个区域和行业的环境容量,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其科学性在于从规划环节对项目的科学性及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分析。
目前公众熟知的“环评”,是对单个项目做出的环评。由于建设项目处于决策链(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因此项目环评只能做修补性的努力;对单个项目的认可或否决,并不能影响最初的决策和布局。而环境问题在人们着手制定政策、规划和计划时就已经潜在地产生了。从我国20多年来实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对环境产生重大甚至全局影响的往往不是某个或某些区域开发的项目,而是政府制定的有关经济发展、区域开发规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计划。
目前,我国钢铁、流域开发、城镇规划等多种产业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上马、无序竞争的态势日益加剧,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布局重合、定位冲突的矛盾日益尖锐,中西部与东部环境不公平、污染产业转移的问题依然突出,流域和区域开发行政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日益固化,这些现象都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太湖蓝藻爆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有规划出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延续以往的发展模式,继续采用“水来土掩”的后补救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决策的内在要求。而规划环评正是在更接近环境问题的源头处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从决策源头上对发展布局、结构、规模等进行优化调整。它的缺位将使得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生态文明的观念得不到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受到挑战。
参考资料:规划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