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王维 中心

简短的,重要的,好的。

中心: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文意境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3
山居秋暝①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赏析--诗画相融]

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山水诗清幽闲适,恬静淡远。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个非常恰当的评价。他晚年隐居终南山所写的《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怡人,大地洁净如洗,令人心旷神怡。“空山”的“空”在这里并非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而是指由虚空的意思引申的深远和宁静。正如“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人遥望空云山”(《桃源行》),“空山”二字,点出了此处有如世外桃源。首联领起全诗,用极其精练的语言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季节和天气,点名了题意,勾勒出画面的轮廓,框定了全诗的意境,既写出了客观环境的清丽空远,又蕴含着诗人主观意识的恬淡闲逸。下面一切景与情皆由此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色已暝,皓月当空,照耀松林,洒下斑驳的清辉;雨后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村景色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吗?颈联这两句写景如画,幽趣盎然,既写空中明月又写地上清泉,一静一动,静中有动,一见一听,错落有致。清幽的环境与诗人恬淡的心情和谐统一,随意挥洒,毫不着力,不加雕饰而境界全出,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写景的千古名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下荷塘的宁静。
点击看原图

颔联侧重写人,一 动一静,以动衬静,愈见其静。上句仅闻“竹喧”,下句只见“莲动”,诗人写人而读者不见人,愈发令人遐思。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宁静的画面上又增添了农家生活的气息。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蕴含着他内心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但却用笔巧妙,不着痕迹。

诗的中间两联如景如画,意境优美,同是写景,但笔法灵活,各有侧重。颈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颔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表面看来,诗人是以客观的态度描摹山中景物,但又处处有情在:明月、苍松、清泉、翠竹、青莲,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美好理想。这四句诗是四个景色优美的镜头,也是四幅明丽动人的图画,和谐、完美地创造出“山居秋暝”这一独特的意境。可谓诗画交融,诵之为诗,着壁成画,赏心而悦目,能充分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既然诗人是那样的高洁,远离污浊的官场,来到这个清幽雅致的佳境,流连不舍,触景生情,所以诗人在尾联直抒情怀:“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凭、照例的意思,“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诗原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思是说,王孙公子快回来罢,山中是不能久留的。在这里王维反用其意,点出了全诗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这里耐人寻味,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

这首五言律诗,只有四联八句四十个字。在这短短的诗篇中,诗人选择了最富于表现力的自然景色和山村风光,充分利用五言律诗的对仗,交织成一幅清新动人、恬淡雅致的图画。绘景抒情,托物明志,情怀高洁,意境深远。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千百年来,此诗令人百读不厌,传诵不绝,实在是山水诗中的精品。
第2个回答  2009-03-22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第3个回答  2009-03-25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任职时因为改诗的原因将苏东坡贬到了外地。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第4个回答  2009-03-22
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山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山居秋暝中心思想
山居秋暝这首诗虽然流露出淡淡的隐士情怀,但其格调明快,富有生动的生活气息,诗中蕴含的意境犹如一幅诗情画意的画卷,传递出诗人高尚的情感寄托和对理想境界的深深向往。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内心深处对于无拘无束的山林生活的深深渴望,流露出一种向往之情。它不仅是山水诗的杰出代表...

山居秋暝的中心思想?
山居秋暝的中心思想是: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此诗是唐代王维所作,全诗原文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和中心思想
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和中心思想具体如下: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代表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翻译具体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王维 中心
中心: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文意境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

山居秋暝的中心句是什么?
《山居秋暝》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

求山居秋暝的中心思想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山居秋...

王维《山居秋暝》的主旨是什么?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

唐诗山居秋暝的译文和中心内容
中心内容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以《山居秋瞑》为中心,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速度的啊!!
《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一开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空旷、静谧。王维受其母的影响较深,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来,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为全诗...

山居秋瞑的中心是什么?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