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哥得巴赫猜想》

是的 是要解析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5 + 7 ”, “4 + 9 ”, “3 + 15 ”和“2 + 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 + 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 ”和 “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所以,这个“1+1”只是多少个质数相加的简称形式,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给你爸做一个科普教育啦 :)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wd=gedebahecaixiang&cl=3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27
楼主的意思是要解析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吧?
第2个回答  2006-07-01
数学 最差了我!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处?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个弧立的数学问题。当年华罗庚教授倡导并组织研究这个难题,是有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因为它是带动解析数论、较终带动数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孤立地看待哥德巴赫猜想,或把它当做一个数学游戏,可以随便猜一猜,那就偏了。目前看来,“1+1”这颗灿烂的“明珠”并非距“一步之...

“哥得巴赫猜想”是怎么回事儿?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

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这个猜想最早出现在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通信中。用现代的数学语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陈述为: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猜想与当时欧洲数论学家讨论的整数分拆问题有一定联系。整数分拆问题是一类...

哥德巴赫猜想(2)——Brun方法与命题9+9
将这些计算结果应用到Brun筛法的定理中,我们发现当x足够大时,每一个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9的乘积。这一突破性的发现,定理1(9+9),宣告了9+9猜想的近似解[7]。然而,Brun筛法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它为哥德巴赫猜想开辟了新的数学疆界[8]。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揭示Buchstab...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有什
哥德巴赫猜想,这个自1742年起便困扰着数论学家的未解之谜,核心内容是: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这个猜想最初由哥德巴赫与欧拉通过通信提出,挑战了当时数学家对整数分拆问题的理解,特别是关于素数的分解问题,即所谓的“哥德巴赫分拆”。尽管在提出后的数十年里,这个猜想并未取得...

哥德巴赫猜想怎么解
笔者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预印本”发表了“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文。不但证明了该猜想,而且得到了更强的结果。因而谓之“强哥德巴赫猜想”。有兴趣的数学爱好者可去该中心下载。由于该证明文章必须顾及数学证明的“严格性”,因此有面面俱到的缺点,反使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思路不突出了。此文试图用极其通俗易懂...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概述,郭敦顒于2012年3月9日发表。要点如下:前言:提出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要点的必要性,郭敦顒所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专著,于2009年在博客中国全文发布,并于2012年2月被百度快照收录。阅读此专著较为吃力,不利于理解与评价,因此概述要点,让更多人了解、认可证明方法与结论。第一部分...

哥德巴赫猜想的意思
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吗?
解析:既然是猜想,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当然不能用做公理 哥德巴赫猜想 8月20日 我们容易得出:4=2+2, 6=3+3,8=5+3,10=7+3,12=7+5,14=11+3,……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多难?
哥德巴赫猜想是解析数论中最重要的猜想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42年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在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他的猜想,用后人整理过的语言,可以这样表述:(1)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2)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