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学人钱钟书
1998年12月19日,中国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钟书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八岁。事实上,许多人认为钱钟书的逝世,实是中国文坛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而台湾政大中文系教授尉天骢更指出,钱钟书是中国近现代文坛中唯一一位通晓古今中外文学的才子。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有笔名中书君等。于1910年江苏无锡世家出生,其父钱基博历任清华大学、圣约输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曾参与本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且着有《中国现代文学史》;而学者钱穆、中国大陆导弹之父钱学森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至于其名"钟书"的来由,亦是一段有趣的故事:当钱钟书还在周岁的时候,抓周抓到了一本书,便取名钟书。钱钟书兼通数国语言,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皆有成就。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著作包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以及长篇小说《围城》。《围城》可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书中主角方鸿渐,一般被视是中国近代书生的典型。其妻子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亦提到,“方鸿渐的角色源自他的两个亲戚,一是智大才疏、满腹牢骚,另一则是狂妄自大、自吹自擂"中国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曾说,钱钟书花了三至五年的时间写出了《围城》,其幽默的技巧、睿智的方式,确立了钱钟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事实上,钱钟书在《围城》自序中曾自述创作《围城》的心情:"两年里忧事伤国,有一种惶急的情绪。"难怪,尉天骢教授表示,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用语冷隽幽默,有人甚至认为刻薄,实际的情况是,他唯有藉此讽刺方式才能表达他对中国文化的沉痛思考。
在学术研究方面,钱钟书的著作更是丰富,包括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以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篇》五卷等。钱钟书并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也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份的编写。事实上,他的学术地位成就早已超过他的小说。现在,钱钟书的学术著作《管锥篇》、《谈艺录》已成为绝响。而北京的文人与知识分子圈中,也流传着一则关于钱钟书的趣闻。钱钟书心性孤高,不喜接受媒体采访,他晚年因病住院期间曾有一位记者在一次机会到了钱钟书病房,想拍张钱钟书照片,结果钱钟书干脆拉起棉被整个将头蒙住,自己则是躲在这棉被下吃冰棍。
钱钟书大事简表: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书香世家
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
1935年赴牛津大学深造得到副博士(B.Litt.)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 研究法国文学。
1938年回国,被清华大学破格录用为教授 1946年发表其代表作《围 城》;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遗作《宋诗纪事补证》尚未发表
参考资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04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