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如题所述

1

倾听比表达重要

“言多必失”,这道理在亲子教育问题上一样适用,以下场景有没有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呢?

孩子:妈妈,周末我想……

妈妈:(打断孩子的话)周末没时间啊,你别想了……

孩子:爸爸,我的好朋友轩轩的爸爸上周给他买了一辆小火车,我的生日快到了,我可以要个小火车做生日礼物吗?

爸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从没要过生日礼物,你看看你都有多少小汽车小火车了……

当孩子在倾诉时,比起被打断/否定,他更渴望的是大人的正面回应。如果总是打断他,或者从不愿意满足他的小“愿望”,说不定孩子以后就不愿意告诉你他的心事了。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你可以在孩子提出想法时,为孩子找到一个替代方案,让孩子觉得有盼头,比如把“别想了”改为让他先实现一个可以达成的小目标,再答应给他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

情绪比内容重要

当孩子不听话,尤其是哭闹的时候,如果父母对他打骂,只会让矛盾升级,破坏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感到悲伤难过或是遇到挫折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先让孩子发泄情绪,再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让孩子说出让他不开心的事情,这样才能让他平静下来。

亲子沟通中一定要“就事论事”。比如你反复提醒过孩子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你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对孩子一顿批评,进而拿孩子和隔壁家的小孩作对比,然后再翻出陈年旧账对孩子一通再教育。其实细想一下,这种行为既让你更愤怒,又让孩子感觉更挫败。

3

尊重比方法重要

当孩子感到疑惑、烦恼和不开心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急于做出评价,最好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真正“不听话”的原因。





孩子: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

妈妈:为什么呢?

孩子: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去!

妈妈:这个理由不太能让人接受呢,但是如果你有合适的理由,妈妈可以考虑。

孩子(想了半天,迟疑地):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不好,但是数学老师总是点我回答问题。

妈妈:宝贝,这是好事儿啊!说明老师很看重你,想让你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帮助你提升数学成绩。你应该更加努力地听课,不会的问题多去请教老师才对啊!





向这位妈妈学习,不要上来就批评孩子,而应该试着去宽慰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面对孩子的失落情绪,家长还可以巧妙运用游戏心态来解决问题,比如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一集,猪妈妈建议孩子们收拾房间却遭到了佩奇的拒绝,猪爸爸巧妙化解,引导佩奇和乔治用组队形式比赛“看谁收拾得快!”孩子们很快就开始整理房间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越是家长不让做的事情,他可能越想尝试。对待这样的孩子,与其明令禁止,不如在安全的范围内让他自己去尝试一下,比如:

△ 这个菜太辣了!但如果你想尝尝,就拿筷子沾一点试试吧!

△ 热水杯太烫了不能碰!但如果你想感受下温度,那就摸一下试试吧……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建立在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基础上。如果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就一定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积极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比如是不是父母发出的指令、行为本身有错误,或言不由衷、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亦或孩子出现叛逆、进入青春期、已有独立的意识,如果有以上的问题要对症进行处理,无论是谁的问题都应该及时改正。

应该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父母跟孩子可以做朋友,但是前提是互相尊重且积极的沟通,互相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想法,父母心中有理想的孩子表现,孩子心目当中也有理想的父母形象,只有两个人互相理解、互相契合才能不出现矛盾、冲突,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

第2个回答  2020-09-29
孩子不听话往往令家长极为头痛,遇到孩子不听话有什么方法解决呢?应该怎么办呢?

1、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若是用打骂去阻止他的,往往会令他情绪更加激动。这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服他,让他一个人在屋子呆一会,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2、有时候孩子做事解决的方法不正确,大人就会阻止,从而令到孩子闹脾气。其实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没试过是不会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体验,他尝试过,碰壁了,再给他讲道理,他会更明白更乐意接受。

3、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家长只懂得指责孩子,会令他反抗性更强,更加不会听话。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受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特别的“犟”。

转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孩子,要耐心说服,说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给宝宝制定一定的规则

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来。”或者“别忘了,在停车场一定要拉着妈妈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从这些规则时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办法。比如,如果他因为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让他帮忙给妹妹喂饭或洗澡,然后为他安排一个可以和你单独在一起的特别时段。如果他因为怕黑而从床上溜下来,那就在他的床头柜上放一把手电筒好了。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第3个回答  2020-09-29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受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特别的“犟”。

转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孩子,要耐心说服,说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给宝宝制定一定的规则

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来。”或者“别忘了,在停车场一定要拉着妈妈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从这些规则时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办法。比如,如果他因为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让他帮忙给妹妹喂饭或洗澡,然后为他安排一个可以和你单独在一起的特别时段。如果他因为怕黑而从床上溜下来,那就在他的床头柜上放一把手电筒好了。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第4个回答  2020-09-29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

,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家长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

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

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

,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

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

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

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

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