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急需两个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像霍金,张海迪这一类,加起来700字左右。

1、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2、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4、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

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5、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

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故事]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鲁豫:为什么?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向天空敞开的窗口》、《轮椅上的梦》。
你写错别字了,是“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参考资料:这很久以前就摘录了,不记得出处了。关于史铁生的是自己打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30
1.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3.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4.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5.桑兰(1981年6月11日—),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6。贝多芬晚年失聪,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让我深深震撼的人! 不知早在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患有我们常人几乎忍耐不了多久的病----” 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因为医生曾说“只要得了这种病的人最多不会活过2年!”,虽然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通过一个手指来“说”!但他却是医学上的奇迹! 也不知他的心中是怎么想的总之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乏味的脑力劳动! 几年下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不顾艰辛的编写伦理宇宙,伦理黑洞,伦理大爆炸!的书籍,但是我们值得一注意的是,他全身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来动,他的秘书曾私下对别人讲,他写一篇1小时的演讲稿需要3天的时间,打一段话需要近乎一个小时! 但是令人惊讶的霍金坚持下来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册册的书籍出现在我们世人的眼前——《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篇》、《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 要知道这是他一个人,坐在一个40年都没有离开的轮椅上,用仅可以动的一只手指在一个小小的鼠标上来编写出来的! 不久以后社会渐渐的开始注意上了他!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渐渐的认识上了他!他渐渐的走上了讲台,为社会演讲,为那些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人演讲,虽然他所发出的是“机器合成音”但他依旧吸引这许多人!慢慢的一个一个奖项来到了他的身上!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我崇拜他! 但是当我们崇拜完了他我们也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如果连一个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可以动的残疾人都可以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那我们这些正常人是否可以做的更出色?我们有健壮的双腿、这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生活上自理因自理而浪费的时间,我们有灵活的双手、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因为打字所浪费的时间,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比霍金在身体方面上强。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为此感到欣慰! 同学们让我们快点抓紧时间学习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相信我们会比霍金还要更加出色! (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回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也有传说是波兰的),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年的《德法年鉴》。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文章,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张海迪: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桑兰: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把这些资料中的重点给于泽阡讲了一下,还算不错,她基本能理解并能做简单的复述。像她说的,明天老师让她们在课堂上讲故事时,她应该可以讲得出。 1.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3.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4.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5.桑兰(1981年6月11日—),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6。贝多芬晚年失聪,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第3个回答  2009-03-23
身残志坚的女硕士 (张海迪)
公元1955年,张海迪出生于山东济南,家人都亲昵地叫她"玲玲".
小时候,小玲玲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着许多美好的梦想.
而上天的考验却残酷地降临了.玲玲5岁时,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传出了可怕的厄运.
小玲玲患了脊髓血管瘤,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了.
打那以后,小院子里再也看不到小玲玲蹦蹦跳跳的身影了.
小玲玲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跳皮筋,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
她那幼小脆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
听说了玲玲的不幸,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在学校里的事.
有一次,大伙在谈论自己的理想.有个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想都没想就回答:
"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听到这话,妈妈背过身在窗前悄悄抹去忍不住滑落的眼泪.
一个下雨的中午,玲玲听到窗外穿来一个小孩的声音:
张海迪勉励残疾朋友自立自强

深圳法制报讯(记者 李文 张定平)“我有一个梦想,若干年的某一天,所有残疾朋友能够像健全人一样地生活,可以驾驶汽车、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游,那时我们残疾朋友就能完全融入社会,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这是昨天张海迪与全市六区的100多名残疾人面对面交流时说出的心里话。

昨天,市残联为庆祝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在五洲宾馆举办了座谈会。作家张海迪,以及中国社科院社科研究所副所长黄平参加座谈。

张海迪说:“自从有人类就有残疾人,他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存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残疾人事业紧密相关。深圳是一个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在罗湖商业城从事按摩工作的盲人马景阳听完张海迪的一番话后对记者说:“我今年26岁,是听着张海迪事迹长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一名残疾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的艰辛,我作为年轻人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勇敢面对生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20名聋哑学生到场观看座谈会,一名叫陆金辉的聋哑学生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道:“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张海迪,她是一名作家,我将来也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海迪已于今年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一个议案,建议将“全国助残日”更名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日”。她说:“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但是残疾人也应当在社会中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献,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帮助。‘自强日’这个提法能够激励残疾朋友自立自强,珍惜生命。残疾人很好地融入社会,社会才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建伟参加了座谈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今年,市残联将在完善《深圳市残疾人特殊优惠办法》、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多做工作,多层面营造理解、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故事]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鲁豫:为什么?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向天空敞开的窗口》、《轮椅上的梦》。
你写错别字了,是“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其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参考资料:这很久以前就摘录了,不记得出处了。关于史铁生的是自己打的。
第4个回答  2009-03-22
张海迪勉励残疾朋友自立自强

深圳法制报讯(记者 李文 张定平)“我有一个梦想,若干年的某一天,所有残疾朋友能够像健全人一样地生活,可以驾驶汽车、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游,那时我们残疾朋友就能完全融入社会,融入这个和谐的大家庭。”这是昨天张海迪与全市六区的100多名残疾人面对面交流时说出的心里话。

昨天,市残联为庆祝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在五洲宾馆举办了座谈会。作家张海迪,以及中国社科院社科研究所副所长黄平参加座谈。

张海迪说:“自从有人类就有残疾人,他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存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残疾人事业紧密相关。深圳是一个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在罗湖商业城从事按摩工作的盲人马景阳听完张海迪的一番话后对记者说:“我今年26岁,是听着张海迪事迹长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一名残疾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的艰辛,我作为年轻人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勇敢面对生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20名聋哑学生到场观看座谈会,一名叫陆金辉的聋哑学生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道:“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张海迪,她是一名作家,我将来也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海迪已于今年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一个议案,建议将“全国助残日”更名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日”。她说:“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但是残疾人也应当在社会中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献,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帮助。‘自强日’这个提法能够激励残疾朋友自立自强,珍惜生命。残疾人很好地融入社会,社会才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建伟参加了座谈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今年,市残联将在完善《深圳市残疾人特殊优惠办法》、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多做工作,多层面营造理解、关心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