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4-05-01
平时要多读一些作文选集,分析他们如何立意,如何安排结构,如何驾驭语言,多加揣摩学习。另外还需多读一些好的散文以及其他类的好文章,积攒一些对生活的看法,借助文章帮着自己更好得理解生活,使自己思想深刻起来,另外需要多积累一些典型事例,名言警句,运用到自己文章中,既可做议论文的论据,又可使文章文采斐然。除了多读,还要多写多练多修改。写作过程中有些技巧,如下: 一、浩浩话题,善取当中一“瓢” 作文对所给的话题规定了一个写作范围,但这个范围较大,可写的内容很多、很广。有的同学直接以话题当成文题,往往导致两种偏向:要么只对话题作肤浅的图解、扩写;要么泛泛而谈,不着边际,这样的作文当然得不到高的评分。要防止这两种倾向,应在全面理解话题、材料的基础上来个“大题小作”,于浩渺水面取一瓢饮,从宽泛话题中只取一点来写。这样,也就不难拟出一个范围适中、能体现内容方向的题目。大题小作,最直接的办法是寻找文章构思的凝结点。有了一个凝结点,就有了构思全文的生发点、支撑点和中心点。凝结点或为具象,或为抽象,前者如莫泊桑《项链》中的“项链”、鲁迅《祝福》中的年终“祝福”大典;后者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之心”,亦即作者的忧乐观。 二、无论写啥,不离一个“真我” 在作文中,将一个怎样的自我展现在阅卷者面前,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有的同学知识面太窄,作文中缺少应有的文化熏陶;有的作文缺乏“钙质”,不见当今学子应有的胸襟抱负,反倒充斥着嗲声嗲气;有的作文暴露了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误,诸如“弃诚信,要金钱,诚信哪有金钱重要”、“一些人好心助人却不得好报,都是良心惹的祸”、“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就再不用为考试发愁,我就可轻易知道别人的隐私”等;有的虚拟家庭、亲人的不幸,或者自我作践。凡此种种,都值得注意。“作文如做人”,“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这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必须记取的至理箴言。 三、倘若“无米”,勿忘“粮库”两座 有的同学苦于“无米之炊”,于是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作。其实何尝“无米”?18个春夏秋冬、6000多天的生活经历,就该是一座不大不小的“粮库”,就看你是否珍视、利用。退一步说,要是搜尽枯肠也“无米”作“炊”,可别忘了,你还有另外一座贮备丰足的“粮库”。这就是我们朝诵夕读的文科课本,从小学到高中24册语文几百上千篇课文,还有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及人文选修读本中的大量的“粮食”。 四、扬“我”所长,打造一二“亮点” 作文贵有特色。近年的佳作,已远不只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记叙文”,而多是见解深刻、手法多变的杂文,构思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或故事有趣、行文曲折的小小说,乃至寓、戏剧等纷纷亮相,佳作迭出。多数考生虽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但如能使文章有一两处精彩亮点,也会明显提高档次。 总之要多读多写多修改,选定自己擅长的文体,反复训练,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好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