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上怎么样

如题所述

读这本书是为了了解两个人,一个是郑成功,一个是陈舜臣。第一次完整阅读陈先生的小说,我想可能受制于语言和翻译的影响,以及“根据历史记载”的局限,所以既没有金式的荡气回肠,也没有古式的奇峰异路。相对而言,本书更有助于了解郑成功。以下所有读后感并不针对真实的郑成功,而是针对这本《风云儿》的郑成功。 本书给我不少“万万没想到”的体验。首先,郑成功有整整二分之一的日本血统,并且他出生在日本,如果按照当今的行规,在哪里出生就要在哪里上户口的。那么郑成功的国籍问题……好在并没有出生在朝鲜半岛南部(一个叫大韩民国的地方)。 其次,我们都知道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收复台湾的功绩。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收复台湾应该算哪个朝代的事情?应该算作哪个政府的功绩呢?当时明崇祯的尸骨早就寒了,而清顺治也已经驾崩(崩于收复台湾前一个月左右)。明朝在名义上和史书上都已经不存在了。之后一些朱家的王子王爷们相继称帝,但基本都是昙花一现的节奏,不被承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只有桂王永历皇帝还在四处奔波勉强活着。 所以从历史上看,这不能算明朝政府收复台湾,因为这时虚岁8岁的康熙都已经火线登基,准备开启康乾盛世了。当然也不能算是清朝政府,因为郑成功是不折不扣的抗清名将(尽管他老爸投降了清政府,但也被砍了脑袋)。那就只能这样说,收复台湾是明朝政府在清朝时期干的一件事,带头大哥是一个出生在日本的中日混血儿。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收复”。我们常说从阳台上往下乱扔东西不是对的,但如果扔下一块砖头偏巧砸倒一个小偷,那就会被宣传成好人好事。可能这个例子并不恰当,但郑成功的初始动机,绝不是因为荷兰人殖民了台湾,他要把他们赶走,解救台湾人民于水深火热中。而是郑成功兵败南京,需要一个新的根据地,加上其他因素,台湾便成了最佳进攻目标。的确台湾是他给打回来的,但“收复”二字明显有点无心插柳的意味。历史书上认为直到郑克爽(被韦爵爷耍弄的那个倒霉蛋)向康熙投降,台湾才算真正被中国收复。 以上内容只是知识的范畴,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对于指导实践的价值)。有价值的地方,大概有三件事,统一郑家,北伐南京,攻克台湾。 统一郑家。 他是郑芝龙的长子,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继承权。这和他那一半日本血统有很大关系。郑芝龙回国后又娶了中国老婆,郑成功和母亲已经边缘化了。但郑芝龙也迟迟没有选定接班人,甚至可以说,他最为器重的还是郑成功,所以才让他成为“脚踩两只船”战略的主要实施人。也许他就没有亲选接班人的能力吧,还不能完全统治郑家军。所以他投降后,还有很多族人带着兵继续抗清。 郑成功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势力最小的那一股。要不是施琅等人的追随,他可能都不能算是一“股”力量。在随后的统一过程中,也不乏传统的情感加暴力的全套手段。但我认为之所以能统一,手段只是手段,根基还在于他心中始终存有大志(正如他自己认为所沉溺的东西),以及必不可少的个人魅力(连唐王一个男人看他第一眼就被折服了)。也就是说,如果别人想帮你,总得有个过硬的理由说服他自己。 北伐南京。 统一郑家的成就,的确很了不起。但成就也很容易给人带来危险。失败既然是成功之母,成功也一定可以导致失败。北伐过程中,对一些人和事的处理,他都因为刚愎自用而产生了比很坏还坏的结果。 对施琅,朱舜水,他处理的都非常糟糕。当年刘邦杀韩信拘萧何,也是要等到江山已定的时候,而在楚汉相争的用人之际,怎么能做这样的傻事呢?何况施琅对郑家的军事了如指掌,即便不用也应该除掉,结果他除掉了不该除掉的人,逼反了施琅,闹了个自己减分敌人加分。 对待朱舜水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这问题正如朱舜水所看到的——不重闲。既然承认朱是军中第一文人,到最后也没去过问一句,搁谁不寒心呢?朱舜水儿子病死的这一段故事,倒是看出陈先生写推理悬疑小说的功底,也算是本书中为数不多的精彩之一。 郑鸿逵(郑成功的叔叔)本是勇将,郑成功既然夺了他的军队,掌握了郑家大权,就该想办法发挥出郑鸿逵的能力,结果闹得郑鸿逵来了个闭门思过,不问军事。总之就是既没有发动运用所有的能量,还制造了很多负能量。这是国姓爷在用人上的巨大错误。 在事情上的错误,比较典型的就是对崇明岛的军事决策。其实不打也罢,毕竟只有几千人马,但总该关注其动向,或者派出几千人马截住援军。打南京之前已经派人去进攻周围其他地方,就是为了截断后援,可是对崇明岛援军的估量太失败了。 攻克台湾。 全书只留了十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收复台湾的情况,这也是和我以往的观念有些出入,以前总以为收复台湾是郑成功所有的事情,现在看来只是十分之一了。 在台湾战役上,只有几千人的荷兰军队,竟让十几万海盗出身的郑家军一筹莫展,一度要放弃进攻。最后居然靠一个历史上莫须有的日本大夫,伙同一位中国海农搞了一次逆袭,才扭转了战局,收复了宝岛,也真是一道幽默题。 最后说说书外的东西,有地方记载(好吧,是百度上记载),清政府一直把郑成功当做叛贼海盗,直到郑克爽投降以后,为了拉拢台湾人民的心,才把国姓爷塑造成民族英雄。但不管怎么说,郑成功胸怀大志,在祖国危难之际不甘当亡国奴,奋起反抗,仅此一点,就值得后人学习。所以我想说,向郑成功同志学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为什么说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地民族英雄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岛清朝初年,郑成功率350艘战舰,两万多名将士,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登上台湾岛。荷兰殖民者无力抵抗,只好投降,并撤出台湾。郑成功抗击外侵略者,维护领土主权,是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什么的郑成功
综上所述,郑成功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英勇智慧、仁义之心的人物形象。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历史上不朽的丰碑。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是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促进祖国统一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于1661年3月23日,率领2.5万东征大军沿海向东挺进,进行收复台湾的战争。历经八个月,终于打败了荷兰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最终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38年的统治,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二...

为什么郑成功在明朝历史上被称为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但是民族英雄不多。和其他人相比,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中的佼佼者。清朝入关,1645年入侵江南。其父郑之龙被贬清,而郑成功则率领其父旧部在东南沿海地区抗清,成为南明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并一度打回江宁府。但是,他毕竟战败了,不得不借助海战优势坚守厦门金门。此时,郑成功要求华商...

历史上真实的郑成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郑成功 1.郑成功的身世 当人们说起郑成功,或许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威风凛凛,如同岳飞般的英雄形象来,但事实上郑成功真的是如此伟大吗?事情还得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讲起,当时在福建泉州,有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小伙子郑芝龙,随着一艘荷兰商船去了日本。在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内町千里滨...

历史上真实的郑成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郑成功,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本名福松、郑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他的父亲郑芝龙,曾是南明隆武朝的“建安伯”。1646年,清朝顺治三年,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被俘,郑芝龙在洪承畴的诱降下,率军投降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的决策,先在广东南沃岛起义,后占领厦门鼓浪屿,1650年控制了厦门、金门两...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厦门等闽南沿海岛屿为主。但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5、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随后积极开发台湾,施行屯垦政策并开展贸易,使台湾迅速摆脱贫困。

历史上给予郑成功的评价是
提起郑成功,多数人只知道是收覆复台湾的民族英雄。真实的郑成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抗清复明大业,曾经挥师北伐直抵南京城下,江南人民箪食壶浆以迎郑军,感叹十五年未见的华夏衣冠;北伐失败后,满洲可汗顺治追击郑军时,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思明港。公元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中国大陆基本轮陷,昭宗匡...

为什么历史上说郑成功是“杀父保国”的“逆子忠臣”
郑成功一生充满传奇,他身为汉奸的儿子,却是精忠报国的英雄;他是不孝之子,与父亲断绝关系,树立“杀父”的大旗,但是他的“杀父”是建立在“保报国”基础之上,“杀父”为了“保国”,因此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逆子忠臣”。郑芝龙投降清廷,他为了保持实力,为了能得到清廷许诺的闽粤总督。有纵横福建的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