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多选,也可不多选)
1、下列诗句中包含道理的有(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下列诗人中写过许多爱国诗歌的有( )
A、李白 B、杜甫 C、文天祥 D、陆游 E、白居易 F、王安石
3、下列诗歌中发现送别的古诗有( )
A、《赠汪伦》 B、《别董大》 C、《赋得古原草送别》 D、《送元二使安西》
4、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5、下列诗句,哪一句和南京无关( )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B、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提。 C、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E、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F、朝辞白帝彩云间,潜千里江陵一日还。
求古诗选择题20道,要有答案,急急急!!!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4、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C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A.王...
六年级关于诗句选择题
(共12分)《出塞》——(万) 《芙蓉楼送辛渐》——(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 《山行》——(二) 《乌衣巷》——(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四) 《陶者》——(十)《春日》——(一、万、千)《村居》——(二 )四、古诗中有许多对仗,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下面古诗中...
古诗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1,李白是(唐)朝代的人,被称为“诗仙”。2,白发三千丈,(原愁是个长)。3,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浇九天)。4,赠汪伦是(汪伦) 给(李白)送别时(李白)写送(汪伦)的诗。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翻译: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床前月光明朗,我还以为...
六年级古诗的选择题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杜 诗仙 诗圣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跪求25道古诗问答题+答案,好的哦!
七、选择题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3....
古诗词选择题60道最好要高中的,必须有答案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 )A、王昭君 B、西施 C、杨玉环 D、貂蝉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 )A、杨炯 B、王勃 C、李白 D、王维3、曹植以人神相恋为内容写作的一篇。3、《七步诗》的作者是( C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
古诗选择题求解答 急求!!!
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嘿,找着题了。大概是这样。
古诗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清朝乐清高垟人林大椿著有( )。A.《求是斋诗抄》 B.《垂涕集》 C.《红寇记》D.《刘蒙川年谱》 E.《...
求各种古诗题目和答案,最好是选择题,难度要高中的,急急急!
1、《山行》是描绘了( C)的景色。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B)的名句。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 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C )A、《忆江南》 B、《滁州西涧》 C、《咏柳》 D、《游园不值》4、...
关于古诗词选择题.
D 虽然根据历史背景分析,当时诗人的确是被排挤出塞,但本诗中只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可以约略看出作者有些失落的心境。很快第三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又让作者高兴振作起来,虽然身 处逆境,可是天地开阔,好男儿何处不成就一番事业功名,报效国家。到了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