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是注重孝还是忠?

如题所述

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之序,忠为先,精忠报国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荣耀!忠孝难两全时,选择忠,忠则尽命,喻孝于忠;如果二者可兼为,也要重视孝,孝当竭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8
平时都是说,忠孝不能两全;难道你听说过,孝忠不能两全吗? ”忠“在前肯定是先忠后孝了?

提个佐证,玩笑一下,听听郁钧剑的《说句心里话》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
常思念梦中的她
梦中的她
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来来来就知责任大
你不扛枪我不杠枪
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
谁来保卫她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
也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
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
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看到了吗? 有国才有家,有忠才能孝。
第2个回答  2009-05-18
忠。
古代把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家庭,皇帝是父亲,人民是子(民)。认为孝子必会忠君,所以才说“百善孝为先”,其实还是想大家忠君。
第3个回答  2009-05-18
忠孝应该是都注重的
我觉得从个人角度来说肯定是要追求忠孝两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古人也会变通,不会提倡愚忠或者愚孝.

如果存在偏重某一方的话,那应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对政治需求的考虑,比如改朝换代.
魏晋时期,司马氏篡位之后就是提倡以孝治天下.因为如果提倡忠的话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了.当时如果被检举不孝是可以直接砍头的
第4个回答  2009-05-18
忠孝不能两全,则舍身取义,忠字为重了。
第5个回答  2009-05-22
百善孝为先!

中国历史上是注重孝还是忠?
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之序,忠为先,精忠报国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荣耀!忠孝难两全时,选择忠,忠则尽命,喻孝于忠;如果二者可兼为,也要重视孝,孝当竭力。

自秦朝之后历朝历代占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那几个字,为什么
忠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强调对国家、君主或上级的忠诚。历朝历代封建王朝均强调忠的重要性,如汉朝、唐朝、明朝等通过强化君主权威、推行忠君思想巩固统治。然而,并非所有朝代都将忠置于首位,如晋朝因其得国方式备受争议,忠的宣扬较为尴尬。孝是中国伦理范畴,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顺从。在中国历史上,孝是...

为何中国人历史上会把“忠”“孝”二字看得特别重要?
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为什么把“忠”排在“孝”前面?
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

忠与孝两者关系的理解
忠孝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或家庭伦理问题,而且和国家政治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忠与孝是和谐的,从某些角度讲孝甚至是忠的基础。在“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忠孝一体,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家以父为权威,国以君为权威,在家孝顺父母尊长,就为奉国尽忠、效...

怎么看待忠和孝?
自古以来所说的忠孝不能两全是在大义的前提下说的。忠,是君臣,国家与百姓之间的尊卑;而孝则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伦理,两个都是中国人很注重的,因此如何抉择和看待,一直都是人们所讨论的。忠,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人们所倡导的,也是一直弘扬的。在古代,大家都很熟悉,君臣关系是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孝文化指的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孝文化是一直备受尊崇的。而且还出现过很多朝代的“以孝治天下”的典范,也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孝文化的根本就是“善”,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家如能尽孝,为国方能尽忠”,历史上的“忠孝”是既融合又独立的。这就是从宏观的家国情怀来讲的,孝也是立国的根本,试想:如果一个皇帝...

什么是忠什么是孝
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维系统治(“家国同构”,混淆群己权界,公私互犯)的最根本的礼教准则,是汉民族家庭美德与传统文化罪恶糟粕极具争议和威力的混合体。需要明辨的是,理论上和现实中的儒家孝道体系...

古代人说的忠孝仁义具体指的是什么?
1、忠孝指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出自《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译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2、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出自《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中国历史上对人的道德、思想有影响的字,忠、孝、诚、和、容、谦、勤...
西晋李密的《陈情表》表“孝”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表“诚”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和”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表“容”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表“谦”韩愈的《进学解》表“勤”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表“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