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1940.11.27-1973.7.20)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
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龙之档案
李小龙,伟大的武术技击家,世界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
原藉:广东顺德
生于:1940年11月27日
卒于:1973年7月20日
生肖:龙
肆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入门功夫:咏春拳
父亲:李海泉(粤剧名丑)
母亲:何金棠(欧亚混血)
太太:莲达
儿子:李国豪(拍摄电影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从影)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1971年)
《精武门》(1972年)
《猛龙过江》(1972年)
《龙争虎斗》(1973年)
《死亡游戏》(1973年)少年时期的李小龙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赴美深造自创截拳道
李小龙在家庭的告诫下,18岁那年决定离开香港到美国留学。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人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1964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全美空手道比赛,当时年仅24岁的李小龙横扫所有选手取得了桂冠。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李小龙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为基础,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等技击术的优点和特长,总结多年的经验自创了一种拳术---截拳道。设馆广授徒宣扬真功夫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
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莲达,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俩正式结婚。婚后,李小龙夫妇双双辍学,合力经营武术馆。
自从李小龙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李小龙的名字便传遍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等电视台也请他表演腿法,中国功夫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他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了。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并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他的“以武会友”的宗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涉足电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龙接受香港嘉乐电影公司的邀请,拍成一部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该片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300万港元。
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拍摄了《精武门》,引起更大的轰动。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令人赞不绝口。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英年突夭折龙威仍未减
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游戏》的时候,由于药物过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岁。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一生时,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生平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于美国,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细凤),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为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为何东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
爱瑜。
◎1946年
参与演出第一部电影《富贵浮云》,正式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更与父亲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艺名“李小龙”在《细路祥》片中演出,自该年起在香港参演二十二出粤语片,除《细路祥》外还有《雷雨》、《人海孤鸿》等的表现最为突出。曾用过的艺名有“李龙”、“小李海泉”、“李小龙”。
◎1955年
该年夏天拜咏春宗师叶问门下习武。
◎1957年
夺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
◎1958年
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同年夺得“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冠军,并参与电影《人海孤鸿》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国。9月入读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上课,晚上于周路比餐当侍应换取食宿,开始半工读生涯。
◎1960年
12月毕业于爱迪生技术学校。
◎1961年
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1962年
4月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及创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参加加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作表演嘉宾,同月12日与莲达(Linda Emery)在西雅图结婚。
◎1965年
儿子李国豪(Brandon Lee)于2月1日出世,七日后(即2月8日)父亲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参演福斯公司的电视剧《青峰侠》助手加藤一角,一举成名,开始私人教授好来坞名人如史提夫,麦昆及罗曼-波兰斯基。在洛杉矶唐人街开设第四间“振藩国术馆”。
5月出席华盛顿的“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作表演嘉宾。
6月出纽约的“全美空手道公开赛”作表演嘉宾。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 Kuen Do简称: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无线电视《欢乐今宵》及丽的电视《金玉满堂》的采访并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伤,卧床四个月,伤愈后仍须服用止痛药。
◎1971年
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万港币破香港纪录。
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
9月开拍《死亡游戏》
11月获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1972年
凭《精武门》一片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该片同时获剧情片殊荣。
2月停拍《死亡游戏》,接拍嘉禾与华纳公司合资的《龙争虎门》。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晕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岁零8个月。
◎1979年
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
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获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
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7年
在李小龙遗孀莲达及女儿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总会于美国成立。
◎1998年
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9年
美国政府计划于2000年发行李小龙纪念邮票。
李小龙语录名言摘录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重要的多,也更有价值。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以做观念上的俘虏。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有时,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或为了虚名,尊严也不顾了。总括地说,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钓誉。
*沽名钓誉或妄自尊大均不足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最为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发觉到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实际上是满途荆棘,所以一个有天才的人应该尽量发展他的事业,迫使自己去创造新业,所得的成就是万世不没的。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贪得无厌,毫无自律可言,更谈不上自我警惕。贪婪的人无法掩盖他自己丑恶的面目,他的身体是透光的,他
生活在戏剧化的人生里,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渊。
*骄傲是人类错误情感表现之一,而自尊心是人类基本潜伏意识。骄傲是不正常的,当人想像自己是一个领袖,自己比别人神圣,觉得自己比别人超能力,于是便看不起别人。骄傲使人不耐烦,使人畏缩,骄傲是脆弱的,是敏感的,当我们的信心动摇,或产生自卑感时,骄傲是隔开人和成就的深渊,为了夸耀自己,人会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无价值,我们都不会畏缩。
*对某件事视作极端毫无价值,这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一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发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只要多作实际行动,实际行动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同时你会懂得和洽地与人相处。
*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困扰,不良的情绪只会阻碍到我们学习或发展事业,这也发是了解自己其中的一个步骤。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随着时间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1973.7.20--2003.7.20:被误读的三十年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在李小龙辞世三十周年的时候为读者整理一些纪念李小龙的内容,我首先想到的竟是苏格拉底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很多人会对这句话有所疑问,但我要说,这是李小龙之所以成为某种意义的代表的最大原因所在。在对自我智慧与潜能的探索发掘上,李小龙是芸芸奋斗者中做得最好的那些人中的一个。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暴毙,至今已有三十年时间,三十年对于历史实在微不足道,但对于个人来说又实在太长。三十年中,李小龙的崇拜者周星驰成为喜剧之王后开始从巅峰滑落,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在[乌鸦]片场被“遗留”在手枪中的子弹击中致死,李小龙的截拳道学生詹姆斯-科本在去年辞世,另一个著名的学生罗曼-波兰斯基则靠[钢琴师]得到了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
但李小龙呢?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被误读了。
一方面,李小龙早已被人遗忘或淡漠,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内地的观众并没有在李小龙的辉煌时期知道有李小龙这样一号人物,相反却是在看到[少林寺]和李连杰之后又在种种传说中得知了这位曾经的功夫之王,而在功夫电影已经发展得相当精致(但更多的还是炫目)的今天,大多数人已经不再接受李小龙那些在制作上相当粗糙的电影,认为李小龙电影在今天已无意义。
另一方面正好相反,同样由于信息的闭塞,种种关于李小龙的轶闻传说纷纷出台,其中绝大多数是道听途说和荒诞不经的,无数的武师在大江南北教授着种种“正宗”的“截拳道”,各种网站和刊物报道着各种悚人听闻的李小龙传记和奇闻,无数对武术感兴趣的年轻人因为种种传说而将李小龙奉做真神,将“截拳道”奉为武林秘笈,模仿李小龙的一举一动。更可笑的是把李小龙在电影中打败外国武师的经历当成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因此将其奉为民族英雄。
无论是泥胎还是肉身,中国的神明都已经够多,何必再加上李小龙一个?何况李小龙最了不起之处,在于他倡导是思想的绝对自由,真正的导师把人引向真理,而不是引向他自己。
那么,李小龙的意义何在?李小龙何以在逝世三十年后,在全球仍拥有数百万的崇拜者?
这首先源于李小龙超人般的意志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李小龙告诉人们,无论资质如何,人人经过奋斗都可以成功,这并不仅限于武术或者电影。李小龙生来很普通,甚至身体素质比普通人还要差些,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成为最伟大的武术家和明星,二十多年来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情况下努力不辍,不断地超越自己,追求身心的完美和体能的极限,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才有最终的成就。即便是他最潦倒的时候,也依然坚信自己做的事在将来是大有意义的事。他的意志非常人所能达到,但这种精神却的确曾激励过无数的人,所以周星驰才会说:我相信李小龙对青年的影响会是正面和积极的。
其次在于李小龙的思想的魅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某些思想、理念甚至是某些人控制,但李小龙的思想是绝对自由的。李小龙绝非一介武夫,相反他是少数能够拥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并且从思想中得到乐趣的人之一,他不迷信权威,对一切都充满疑问。李小龙生前有众多的武术家拜服和追随,有斯特林-西利芬特(曾获奥斯卡的名编剧)那样的艺术家愿意拜他为师,很大程度上是被李小龙思维的魅力所折服,李小龙除以武入哲之外,更从尼采、道、禅等各种哲学中汲取营养,他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他的观念与思想无不让人佩服。从他所留下的电影和著作里,从他那些流传的生活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由的思想者,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追求真理的完美主义的智者。李小龙武术上的自由无羁,首先来自于他心灵上的自由。
当然,人们喜爱李小龙更源于他的个人魅力,由于时代等方面的缘故,李小龙的电影大部分都是相当粗糙的,针对李小龙本人的造型、化妆、用光等更是极为可笑,但李小龙的表现仍然魅力四射。不论是[猛龙过江]中的热血青年,[龙争虎斗]中的坚毅武者,都让人过目不忘,生命可以死去,形象却可以是不朽的。李小龙的银幕魅力来自于他自我磨练出的坚毅自信、无所羁绊的性格,电影形象只是李小龙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就像曾为李小龙做特技人的成龙回忆的那样:“即便是走路的时候,这条龙也散发出不可阻挡的魅力。”李小龙是多才多艺的,他的诗、画、舞、哲学思想都令专业人士所佩服,他的截拳道理论对人们的启发绝不止于武术一道,所以他的崇拜者全自各种不同的职业。李小龙的个性与智慧和他在武术上技到无心的境界,使李小龙在银幕上的打斗充斥着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当然仅限于由李小龙控制的两部影片中),在功夫电影方面,李小龙是一位伟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后无来者的。如果你能够真正看够这些动作,你会发现它们一点也没有过时,它们甚至是不朽的。
李小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他不只属于电影或武术,甚至也不只属于中国,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就像乔丹和阿里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以民族或肤色为局限得到无数不同国家的人们的尊敬、崇拜和纪念一样,李小龙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这个时代,你可以看到即便是被李小龙在电影中不断嘲弄的日本人也真心拜服,将其奉为“武之圣者”,只是做为诞生了李小龙的这个民族中的一员,我们尤其感到骄傲。事实上,如果你了解李小龙在世界上得到了巨大尊敬和崇拜,你会发现,我们对这位民族的骄子实在淡忘太多了。
以上这些,在下面的专题中都会具体谈到。关于李小龙的介绍有很多,但很多都是漏洞百出甚至是想当然的。但请你相信,以下你看到的这个专题将是至少对中国内地而言,有史以来对李小龙最全面,最准确,最深入和最精美的一次回顾,对于所有对李小龙感兴趣的人来说,它都将是绝对值得珍藏的。它将带你去认识一个绝对真实的李小龙。
李小龙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但正如他所信奉的超人哲学,这个悲剧是一个光辉的悲剧。在西雅图,李小龙之子李国豪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日未完人生路,一日错信路漫长。李小龙的人生传奇,永远在提醒着人们:人之潜能无限,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文/小飞)
为使这个专题的内容更加准确和丰富,我们对三位当年比较有发言权的人分别做了一个采访。分别是当年的资深记者杜惠东先生,嘉禾公司的创办者之一黄握中先生,和当年最惹非议的丁佩,很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视角分别见证了李小龙的辉煌,黯淡和死亡。以职业记者、同事和女朋友的身份讲述了李小龙的三个不同方面。而且除丁佩外,前两个采访出乎意料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绝对珍贵的资料和内幕,也使很多传闻得到了证实和确认。它会让你觉得你就活在李小龙身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我们没能在这期出版之前采访到邹文怀先生,邹先生的专访将在近期登出,请注意关注。但尽管如此,我最后的感想却是: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这些内容,而只记得李小龙的辉煌与传奇。就像现在的我们只记得李白那些瑰丽的诗篇,却不会记得李白的生活一样。
参考资料:http://ent.sina.com.cn/s/u/f/bruc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