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衣食住行和二人转

文字资料(不多不少.东北人的衣食住行和二人转每样都有哦!不人不多加分哦!!!!).
暂时是5分,资料如果好的话会加的!!!!!!.
今天晚上9点之前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东北人都喜欢二人转,但是说起它的来历、门派,却很少有人说得清,其实,二人转要看出门道并不难———

  二人转的来龙去脉.不外是两股绳拧在一起的。东北的民歌小调和大秧歌是它的根儿。关里来的莲花落、凤阳歌等等给它加了枝,添了叶。换一句话就是,它的根儿是深深地扎在农村,扎在平民百姓的心里。二人转是在东北民间流行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古能今,能文能武,雅俗共赏,以俗为主,易于普及推广。和云南人喜“花灯”,湖南人好花鼓,江西人乐采茶戏,内蒙人迷“二人台”一样,咱东北人就稀罕这满天满地满胸满臆满腔满嗓的二人转。

  秧歌里生吃百家饭

  二人转的起源到如今尚无定论,从清嘉庆年间(1796—1821)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在东北民间歌舞秧歌的基础上,吸收河北、山东等地移民带来的其他艺术形式(如对口莲花落)演变而成。

  东靠唱南靠浪西路板头北腔亮

  在长期流传与发展中,二人转大致形成中路、南路、西路、北路四个流派,“东靠唱、南靠浪,西路板头北腔亮”,这句顺口溜说出了四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东靠唱”:以吉林市为中心,清朝有“是唱手,往东走”的说法,意思是说东路艺高,好唱爱唱,吉林二人转艺人被称为“木头老鸹”,意思是嘴皮子利索、唱硬舞也硬,艺人手绢、扇子、大板、手玉子都有绝活。

  “南边道”(南路)是流传在辽宁营口、大石桥一带的二人转,受秧歌影响较大,其特点是以舞见长,唱扮俱佳。

  西路又称西口,以辽宁黑山、锦州为重点,其特点是曲目(剧目)丰富,板头粗壮。

  北路又叫北边道,泛指黑龙江省的二人转,其演唱特点是高腔大嗓,热闹红火。

  目前,在东三省及全国一些大城市都有二人转演出。

  一树有三枝二人转有三岔

  过去二人转有句话叫一树三枝,指二人转有三个分岔: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下面还细分成二人戏、群舞和坐唱等等。

  单出头是指一个人表演,根据情节需要,可搭架子(幕后帮白)也可以有帮唱和伴唱。因为是一个人演一出戏,表演难度大,对演员要求较高,比较出名的作品是《王二姐思夫》、《红月娥做梦》等。

  二人转:由一女一男两个人演唱是二人转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鲜明地方色彩,载歌载舞,一人多角、化出化入,有独特的表现技巧与诱人的艺术魅力。女的叫旦或上装、包头的,男的叫丑或下装。

  拉场戏:在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拉开场演的,是人物化了的二人转,像赵本山演的《摔三弦》。有以唱为主的《回杯记》,以说为主的《二姑爷拜寿》,歌舞并重的《梁祝下山》和戏味浓浓的《马前泼水》。

  表演唱:由一人或多人表演,载歌载舞的群唱;多人表演,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独唱:当然是一个人唱,亦可帮唱,此类民歌小调很多,如《送情郎》。

  二人转是东北黑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特点是土色土香,人是关东人,事是民间事儿,词是大众词儿,味是乡土味儿。二人转艺术原是农民的艺术,旧社会二人转艺人是高梁红唱手,即农忙耕地,农闲从艺,艺人本身是农民,观众也多是农民,剧中人物也随之农民化了、地方化了。《包公赔情》中的包公,《西厢听琴》中的贵族小姐莺莺都有东北农民的性格特点。虽然题材不一,事是民间事,不管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的事,事件的地点在相府高衙,小姐绣楼,在二人转中都关东化、农民化了。唱词语言是东北话,朴实自然,很少雕琢痕迹。老段子里的《报菜名》、《点菜名》,说的就是东北人的饮食习惯:蘸大酱、吃生菜。东北人的性格、爱好也与二人转的风格相通。东北人听二人转十分亲切,和生活结合紧密,小孩一降生,就听《摇篮曲》、《悠孩子调》,逢年过节就听《五匹马》、《大姑娘美》,上工、收工路上或田间地头休息时听《月牙五更》、《光棍哭妻》等。

  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

  所谓九腔是指胡胡腔等九种腔,十八调有五更、小拜年、茉莉花等曲牌,这是指二人转的腔调既多且是杂揉的,把东北民歌全盘吸收成自己的一部分,像东北大鼓中《大鼓四平调》,河北喇叭腔中《锯大缸》,现在又加上了通俗唱法、电声乐器。二人转的舞蹈是把东北秧歌浓缩、提练为舞台化,变成自身秧歌体系,有“浪三场”、“掏灯花”等组合动作,有的还把云南花灯舞、西方芭蕾各种舞蹈语汇吸收过来。 表演上把秧歌的表演形式(一男一女一对对)与对口莲花落的演唱方法转化为二人转表演艺术,并把快板中的数板、相声中的包袱、戏曲中的身段、杂技中的技巧及秧歌中的道具(扇子、彩棒、大板)统统融进来。二人转的剧本大量移植其他曲种、剧目、曲目。像评剧《高成借嫂》、《夜宿花亭》,莲花落中的《王二姐思夫》和小说、故事、快板书,全部改编后为二人转所用。

  二人演一人人分神不分

  二人转表演时是一副架,外观上是一棵菜,相辅相承。两个演员既是演员身份,又是剧中人物,通过唱词,一会进入人物,一会跳出人物,有时同时演出一个人,演员自任主持人,兼任说戏人,未进入角色时可以身兼多人。一人演一个或多个角,这叫“一人演一人,转身又一人、二人扮一人,人分神不分”。演员可以直接与观众对话,打招呼,可以通过眼神,动作或直说明言,评论演出,解说剧情,发表感慨,增强观众参与意识,演员可以即兴抓词,见景生情,引起观众兴趣,有时还与乐队逗几句。

  观众可以现场点戏,不仅可以要求演员翻场,而且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点戏,点唱。

  二人转的表演不僵化不呆板,不受程式与行当的束缚,载歌载舞。用五种要素:唱、说、扮、舞、绝来体现。唱既要唱声,又要唱情,说讲究“铺得平,垫得稳,寸得住,甩得响”。扮要让演员进出人物进得自然,出得利落。舞功是讲究脚下有节奏,身上有韵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快慢结合,干净利落。绝活是指扇子、大板、玉子板等手持道具运用方面,技巧娴熟,有独到之处,如扇子的“转、抖、翻、拉、推、端、盖、倒、滚、飞,手绢功的片、翻、滚、缠、绕、抖、甩、飞、转、叨”等。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二人转在农村深受欢迎。过去就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在农村,就有“高梁红唱手”之说,指的就是农忙种地农闲作艺的业余二人转艺人,他们既是艺人,又是农民,他们对二人执著追求,农村几乎没还有谁不会哼唱几句的。“四季青唱手”是指职业的二人转小班流动演出。他们解放前唱屯场、唱金场、唱木帮、唱煤窑、唱大车店。新世纪,二人转舞台拓展到城市的剧场、茶社和夜总会。可以说,不光东北的大中城市都有二人转演出,二人转演员的足迹遍布华北、华中和华南沿海。人们不用像过去舍了饭,而是把听二人转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8
不好说啊。二人转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啊。衣食住行那都一样,注意,东方人的主食不是面,是米饭,别把这个弄错就行啊。那的天气冬天屋外冷,真冷,屋里热,真热啊,一般冬天室内20度以上,室外20度以下。夏天与南方差不多,都热,就是相对来讲能凉快一点,冬天不行南方那么潮还冷,因为有暖气啊,夏天也不想南方那么热,挺好的地方,还有,那的房子的墙很厚,基本不透风,略干,晾衣服比南方要快点多,有时今晚洗得衣服,明早就能穿,有点旱,不过氺也不少,几个大河,总之挺好的地方。
第2个回答  2019-06-14
不好说啊。二人转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啊。衣食住行那都一样,注意,东方人的主食不是面,是米饭,别把这个弄错就行啊
第3个回答  2009-04-29
穿皮衣,带皮帽,喝烈酒,穿皮靴!!!!!!!!!!!!!!!!!!!!!!!!!!!

东北人的衣食住行和二人转
二人转:由一女一男两个人演唱是二人转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鲜明地方色彩,载歌载舞,一人多角、化出化入,有独特的表现技巧与诱人的艺术魅力。女的叫旦或上装、包头的,男的叫丑或下装。拉场戏:在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拉开场演的,是人物化了的二人转,像赵本山演的《摔三弦》。有以唱为主的...

东北的生活特点(衣食住行乐)
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带上皮帽、手套、耳罩。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一家人围坐在少的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农闲时,东北人喜欢唱起二人转

东北人的生活特点
在东北地区,严冬时节,居民们外出时会穿着皮衣,头戴皮帽,手戴手套,耳朵裹上厚厚的耳罩。为了抵御严寒,家庭的窗户通常安装双层玻璃。晚上,家人聚在温暖的火炕上共进晚餐,闲谈家常,温馨和睦。农闲时节,东北民众喜欢聚在一起唱二人转。曾经有“东北几大怪”的说法,比如“窗户纸贴在外”,女性抽烟...

东北人在哪个节日会吃排骨炖酸菜和唱二人转?
原生态的二人转被称为“黄色”二人转,经过改造的二人转被称为“绿色”二人转。但东北人却认为,二人转最抢眼的地方就是“浪”字,略带点色的段子在二人转中表演得出神入化,既直露、火爆、不羁,又让初来乍到的你在冷不丁目瞪口呆、面红耳赤之后,心里暗自叫绝,咧嘴儿会心一笑。一笑之际,彻底放松,台下的观众在...

东北民俗有哪些
东北民俗有二人转、高跷秧歌、剪纸、睡土炕、吃酸菜等。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

“二人转”低俗吗?
回答:我的回答是“低俗,不是一般的低俗。” 到哈尔滨,晚上在饭店聚餐,又见“二人转”,这回可是真人。说起“二人转”的曲调倒不难听,很是欢快热闹,可演员无休无止的说口,罗里罗嗦,让人不厌其烦。他总想抖出点料来,将自己百般地丑化近乎自虐,还老是提醒观众“来点掌声”。对口的女演员扭扭捏...

为什么东北人的特征那么明显?
另一特征就是东北二人转了,好像是骨子里天生的一样,总感觉东北人讲话就像说东北二人转一样,二人转是东北的特产,近年来东北的节目(小品,相声)频频出现在银幕上,成为人们搞笑的来源。比如宋晓峰,宋小宝,杨树林,小沈阳等,我感觉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的本身就很搞笑,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要看到...

东北的八大风俗
确信烟着了在递给老人,一来二去自己就有了烟瘾,一代一代的传承了大姑娘叼烟袋。冬天白菜不易储存,在冬长夏短生产力低下的东北,大路菜很难保鲜,东北人就发明了白菜的腌渍法。把白菜洗净,晾晒几天,放在大缸里,撒上大盐,凉水要漫过白菜,用大块石头压住,缸口用黄泥封住,40天就可食用。

东北有哪些神奇的习俗与习惯?
立春时东北地区会吃春饼(一张薄饼两面刷上食用油,在锅上两面烙,食用时会卷上豆芽或土豆丝),而春分、立秋等节气则会吃饺子,这也是东北地区的一个特色。立春时东北地区会吃春饼(一张薄饼两面刷上食用油,在锅上两面烙,食用时会卷上豆芽或土豆丝),而春分、立秋等节气则会吃饺子,这也是东北...

东北的风俗有哪些
东北风俗有:火盆,小年祭灶,扫尘,扭秧歌,贴春联。1、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2、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