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理复习(在线等,急)

http://img.bimg.126.net/photo/qSyHCyGXfiWHwQWQhHXRiA==/4788733778778666495.jpg
要类似于上面这种的整理复习。
需要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常见的量(名称,进率,单位换算),比和比例,几何(按平面,点,线,体分),图形变换,图形和位置,统计,可能性。(要分别整理的)
有好的追加50。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在网上找。
http://xtx363.blog.163.com/blog/static/47853395200931574139824/
图片地址

分数应用题
一“点”——点拨学生寻找题中的单位"1"的量

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知识,关键是通过分数应用题中的分率句寻找标准量,而教材中(包括课外书)的分率、标准量有明显的,也有隐含的。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必须通过有关分率句准确找出分数应用题的分率、标准量。如十一册教材第5页例2(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了3/5,用去了多少块砖?),总数(40000块砖)是标准量,盖房用去的是总数的3/5,通过“盖房用去3/5,”这一分率句,帮学生分析清楚:"3/5"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哪个量代表"1"?数量关系如何理解?这样,整道题的数量关系揭示无遗,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点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功效。

二“导”——导读、导议,培养能力

这里所说的“导”,是指通过导读教材和导议疑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我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按要求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之口读心思;然后导议,引导他们讨论疑难点(一般采用分小组讨论法),以使学生相互借鉴、启发,对疑难点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增进其独立思考、鉴别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十一册教材第70页例2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原计划造林160亩,实际造林200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我设立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原计划几公亩和实际比计划多多少公亩)?

(2)哪个条件不清楚(“实际比原计划多多少公亩”不清楚)?如何求?为什么?

(3)如何解题,为什么?(40÷160=25%,求实际比原计划增加公亩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用除法计算。)

学生通过议论,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基本上正确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提高了学生阅读、观察、探索等能力,并培养了集体研讨的良好习惯。

三“式”——运用“演”讲式、练习式、自学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我在教学中选择“演”讲式、自学式、练习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演”讲式教学。我通过电教演示、讲述、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优化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把静的东西变动,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们们提高分析、综合、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十一册第58页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作4尺,把绳子折来量,并外作1尺,求绳长和井深)。我借助投影,向学生分析了通过每种折法的线段图的关系,利用直观演示,使学生对这类难度较大的题易于明liǎo@①。

练习式教学。这种教学法,旨在使学生学得主动,深化认知,有效地提高解题技能,发展智力。如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中,我在扼要复习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后,有层次、有梯度地出示练习,例如:

(一)分析下面句子,找出标准量,列出乘法关系式:

1、海豚每小时游水速度比鲸鱼速度快1/6。

2、今天烧煤是昨天的6/7。

(二)解答如下应用题。

1、甲工厂6000人,比乙工厂人数少2/3。①本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为什么?②乙工厂有多少工人?③甲厂比乙厂少几个工人?

2、甲工厂6000人,乙厂比甲厂人数少2/3。①这里把什么量看作标准量?②乙工厂有多少人?

学生练习后,指导他们及时检查小结,运用同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去思考,去解题。这样,即巩固知识,也形成了技能,使学生能从多种不同角度理解题意,培养了发散思维。

自学式教学。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式教学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我在分数应用题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作业、测试检查等,促进了学生能力发展,使之聪明才智和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内容第一次测试时,我由学生分组命题进行测试,然后向各组提供题型样板,说明每种题型在考查时的侧重点,由学生讨论命题,把试卷交换作答,独立完成;再后互改互评,以组为单位批改、评议给分;最后我复阅、小结,对有特色的题目,让全班交流、学习。这就调动了他们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敏捷性、深刻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我认为,培养学生对概念、题型结构的思维深刻性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分数应用题有关概念的本质属性,探究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及其推理过程,从而对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我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题型结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一个数”、“几分之几”、“多少”等概念的理解。有此为基础,整个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就较容易进行了。

我不仅注重启发学生总结认知规律,而且鼓励他们运用规律,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寻求新的发现,培养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如我选出一道应用题:李村计划今天植树200棵,结果上午完成3/5,下午完成的与上午同样多。今天李村植树比原计划多多少棵?起初,学生解答为:200×(3/5+3/5)-200=40(棵)。我在学生解答后,问:这道题能否用更简单的方法解答?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学生经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的解法:①200×(3/5×2)-200;②200×3/5+200×3/5-200;③200×3/5×2-200;④200×(3/5+3/5-1);⑤200×(3/5×2-1)。我归纳了学生思考回答出的解法,指出了较简单的解法(解示⑤)。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品质,出现了一次飞跃。

我在教学中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训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研讨一道应用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我在分数应用题单元复习中,曾选用一道练习题:根据下面条件,看谁提的问题多,并列式(小张今天植树5棵,比计划多植树1/8, ?列式 。)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计划植树多少棵?②小张今天植树比计划多多少棵?③实际植树是计划植树的几分之几?④计划植树比实际植树少几分之几?⑤计划植树是实际植树的几分之几?而且列式正确。通过此类型的训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处理第十一册一道练习题(车站有货物45吨,用甲汽车运10小时可以运完,用乙车运要15小时运完,用两车同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1、运用一般解题的思路去解题:45÷(45÷10+45÷15)=6(小时)

2、运用分数应用题(工程)方法解:1÷(1÷10+10+1÷15)=6(小时)

这可使学生理解到从不同角度考虑,就有不同方法处理,培养他们灵活性的思维品质。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出能正确表达整个题数量关系的一个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并将这个相等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例如:

例1. 某商场将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30%,然后再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比原售价多赚了112元,求每台彩电的原价应是多少元?

分析 相等关系是:实际售出价-原售价=112(元)。

解 设每台彩电的原售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 .

解得:x=2800

答:每台彩电的原售价是2800元。

例2. 为了鼓励居民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如下的计费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按每度0.5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0.4元计算。

(1)若某用户2006年7月份交电费72元,那么该用户7月份用电多少度?

(2)若某用户2006年8月平均每度电费0.45元,那么该用户8月份用电多少度?应交电费多少元?

分析:

(1)由计费方法判断7月份交电费72元时,用电量超过100度;(2)由0.5元>0.45元>0.40元知,该用户8月份用电超过100度。

解(1)100度的电费为0.5×100=50(元)。

因为72>50,所以该用户7月份的用电量超过了100度。设超出x度,则0.4x=72-50,x=55.

故该用户7月份共用电100+55=155(度)。

(2)设该用户8月份用电x度,则应交电费为0.45x元。因为8月份平均每度电费0.45元

<0.50元,所以8月份的用电量超过100度。根据题意,得0.5×100+0.4(x-100)=0.45x.

解得:x=200.则0.45x=0.45×200=90(元)。

答:该用户7月份用电155度,8月份用电200度,应交电费90元。

练习

育英中学七年级(2)班决定派小聪、小明两人选购圆珠笔、钢笔共22支,捐给结对的山区某学校同学,他们去了商场,看到圆珠笔每支5元,钢笔每支6元。

(1)若他俩购买两类笔刚好用去120元,问钢笔、圆珠笔各买多少支?

(2)若圆珠笔9折优惠,钢笔8折优惠,在所需费用不超过100元的前提下,请你设计出一种选购方案。

(参考答案:(1)圆珠笔12支,钢笔10支;(2)答案不惟一,如圆珠笔18支,钢笔4支;圆珠笔19支,钢笔3支等。)

常见的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 =1000毫升

1时=60分 1分=60秒

比和比例
制造一个零件,甲需6分钟,乙需5分钟,丙需4.5分钟。现有1590个零件分配给他们三个人,且要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每个人应该分配多少个零件?(比例解)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30。如果分子加上3,分母加上31,得到的新分数约分后是1/3,原来分数是多少?(用比例解)

假设三个人都工作了x分钟
x/6+x/5+x/4.5=1590

计算得出x=2700分钟

甲:2700/6=450个
乙:2700/5=540个
丙:2700/4.5=600个

(X+3)/(30-X+31)=1/3
X=13
原来的分数 13/17

图形变换
平面:有上下左右的移动,倾斜,旋转,我不知道分类是不是恰当,改变了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

图形和位置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运用: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运用: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列,行)

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来确定。

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来确定。

运用: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图略)

标出点D(6,1)、E(10,1)、F(9,4)、G(7,4),并顺次连接D、E、F、G、D。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4.联系比例尺的知识 ,用方向、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日常对方向的描述:东、南、西、北,以及(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为准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精确的以指南针的南、北为准)。

运用:教师投影一幅野生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图略)

(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

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4.补充:以校门为观测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校园各建筑物的位置。

统计
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

1.两组资料:

1)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资料

(1)若方差齐性,则作成组t检验

(2)若方差不齐,则作t’检验或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小样本偏态分布资料,则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多组资料:

1)若大样本资料或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则作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LSD检验,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两两比较。

2)如果小样本的偏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则作Kruskal Wallis的统计检验。如果Kruskal Wallis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用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但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等)进行两两比较。

二、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1.单样本资料与总体比较

1)二分类资料:

(1)小样本时:用二项分布进行确切概率法检验;

(2)大样本时:用U检验。

2)多分类资料:用Pearson c2检验(又称拟合优度检验)。

2. 四格表资料

1)n>40并且所以理论数大于5,则用Pearson c2

2)n>40并且所以理论数大于1并且至少存在一个理论数<5,则用校正 c2或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3)n£40或存在理论数<1,则用Fisher’s 检验

3. 2×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分组变量,则行评分的CMH c2或成组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二分类,列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则用趋势c2检验

3)行变量和列变量均为无序分类变量

(1)n>40并且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Pearson c2

(2)n£40或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4. R×C表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分组变量,则CMH c2或Kruskal Wallis的秩和检验

2)列变量为效应指标,并且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行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作none zero correlation analysis的CMH c2

3)列变量和行变量均为有序多分类变量,可以作Spearman相关分析

4)列变量和行变量均为无序多分类变量,

(1)n>40并且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Pearson c2

(2)n£40或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行列表中格子总数的25%,则用Fisher’s 确切概率法检验

三、 Poisson分布资料

1.单样本资料与总体比较:

1)观察值较小时:用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

2)观察值较大时:用正态近似的U检验。

2.两个样本比较:用正态近似的U检验。

配对设计或随机区组设计
四、 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

1.两组资料:

1)大样本资料或配对差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小样本资料,作配对t检验

2)小样本并且差值呈偏态分布资料,则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检验

2.多组资料:

1)若大样本资料或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则作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LSD检验,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两两比较。

2)如果小样本时,差值呈偏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则作Fredman的统计检验。如果Fredman的统计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检验,但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等)进行两两比较。

五、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1.四格表资料

1)b+c>40,则用McNemar配对 c2检验或配对边际c2检验

2)b+c£40,则用二项分布确切概率法检验

2.C×C表资料:

1)配对比较:用McNemar配对 c2检验或配对边际c2检验

2)一致性问题(Agreement):用Kap检验

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六、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1.两个变量均为连续型变量

1)小样本并且两个变量服从双正态分布,则用Pearson相关系数做统计分析

2)大样本或两个变量不服从双正态分布,则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2.两个变量均为有序分类变量,可以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3.一个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另一个变量为连续型变量,可以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

七、 回归分析

1.直线回归:如果回归分析中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大样本时无需正态性),残差与自变量无趋势变化,则直线回归(单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称为简单回归),否则应作适当的变换,使其满足上述条件。

2.多重线性回归:应变量(Y)为连续型变量(即计量资料),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如果回归分析中的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大样本时无需正态性),残差与自变量无趋势变化,可以作多重线性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3.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应变量为二分类变量,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

1)非配对的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2)配对的情况:用条件Logistic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4.有序多分类有序的Logistic回归:应变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5.无序多分类有序的Logistic回归:应变量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自变量(X1,X2,…,Xp)可以为连续型变量、有序分类变量或二分类变量。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八、 生存分析资:要求资料记录结局和结局发生的时间(如;死亡和死亡发生的时间)

1.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曲线

2.大样本时,可以寿命表方法估计

3.单因素可以用Log-rank比较两条或多条生存曲线

4.多个因素时,可以作多重的Cox回归

1)观察性研究:可以用逐步线性回归寻找(拟)主要的影响因素

2)实验性研究:在保持主要研究因素变量(干预变量)外,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其它可能的混杂因素变量,以校正这些混杂因素对结果的混杂作用

可能性
1. 本知识是在二年级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三年级初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用经常,偶尔,差不多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年级教学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由可能性的大小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进一步加深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 本知识循序渐进教学分数的可能性,从例1中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员的左手或者右手,运动员猜对猜错的可能性是1/2.随后的试一试,从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1/2和1/3.例2开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几分之一发展到几分之几,随后的试一试与练一练则先让学生计算某个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再计算结果推算实际操作时该事件的可能性.在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学生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在转盘里涂色或者在口袋里让不同颜色的铅笔,这样的编排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加深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要求设计相应活动方案.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用分数简单表示事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初步掌握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 难点: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3. 关键: 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提高了学生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3
eblog.cersp.com/UploadFiles/2008/4-21/421642226.doc

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88928
第2个回答  2009-05-03
第3个回答  2009-05-03
买本《工具王》
第4个回答  2009-05-03
呃……没有
第5个回答  2009-05-05
劝你去买《优等生数学》保证你什么题都能解决

在线等,急。小学数学题。
76.根据题意可知,每件商品每减价1元,就多订购3件。差价 4%,就是100x4%=4元,售价100-4=96元,多订4x3=12件。所以假设成本为x元,则列方程:(100-x)x60=(96-x)x(60+12),解方程得,x=76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题 在线等,急等 夺小旗
第三空:0+4=4,所以填4 第四空:4-3=1,所以填1 第五空:9-5=4,所以填4 第六空:4+7=11,所以填11 第七空:11-6=5,所以填5 第八空:5+6=11,所以填11 希望会帮到您,望采纳

在线等待,小学数学题``急..高分!
1.解答:5\/0.5=10.锯成每段长50厘米锯9刀就好,5\/1=5,锯成每段长1米锯4刀。0.6*4\/9=4\/15小时。2.因为210=2*3*5*7=14*15,周长=2(14+15)=58。3.剩下的是1\/4,运走的比剩下的多2\/4=1\/2。故沙子共5\/8*2=5\/4吨。4.设沙子x吨。5\/8-(x-5\/8)=3x\/4。得x=5...

小学四年级数学,在线等急急急!!
=50(双)2*50=100(双)答:每个木箱装100双球鞋,每个纸箱装 50双球鞋.

小学数学在线等
体积:28.26×10=288.6cm³2.半径:4÷2=2m 底面积:2×3.14=6.28m² 宽:4×3.14=12.96m 侧面积:1.5×12.96=19.44m²瓷砖贴的面积:6.28+19.44=.25.72m²3.高:8×50%+8=12cm 底面积:3.14×8²=3.14×64=200.96m² ...

小学数学一道.要过程。在线等,一直等着。肯定给好评的。
大圆阴影部分面积=大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 大圆阴影部分面积=小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 所以大圆阴影部分的面积比小圆阴影部分的面积多:(大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小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大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小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16π-9π =7π ≈7×3.14 =21.98 平方分米 ...

急,在线等答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
行一段路程,小明3小时行了5千米,平均每时行( 5\/3 三分之五)千米,行1小千米需要( 3\/5 五分之三 )时。一个文具盒的表面积约是5( 平方分米 )这个空填一个单位名称

小学数学题(在线等待中)
1.四个人的年龄之和为82岁,其中一个人是22岁,这个人与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人年龄之和大12岁,求最大者的年龄.2.有两堆棋子,个数相等,若从第一堆拿96个棋子到第二堆,则第二堆棋子是第一堆的4倍,原来两堆棋子各有多少个?3.商店运拉橘子.苹果.香蕉共53千克,橘子的重量是苹果的3...

小学 数学题 急急急 在线等
540\/18=30,18\/3=6,因为两端有红灯所以只有5盏黄灯,总共黄灯30x5=150

小学数学题,急,在线等!!!
第一个圆,所有数字加起来等于14 第二个圆,所有数字加起来等于13 第三个圆,所有数字加起来等于12 所以推出第四个和第五个分别是11和10 所以第四个圆=11-4-3-2=2 第五个圆=10-9-1-3=-3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