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如何理解

如题所述

【破窗理论的定义】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企业化解危机的方法
* 苦练内功,提高开发自己和竞争优势。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企业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 与外界积极沟通,让其他反映迅速的人站在你这边。
*高度警惕,保持组织结构的简单并加强其对外界反映的灵活性。
*将危机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
* 出现危机后,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
核心理念: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应用要诀: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
应用领域:社会生活、组织管理
从“破窗理论”看巨灾对股市影响
以扩大经济活动增量来刺激经济的思路,现在似乎没得到响应
2008注定是一个多事之年。2008年1月25日湖南雪灾;到3.14西藏大骚乱;到5.12汶川地震;到8.8到北京奥运;到9.11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911事件);到9.20深圳龙岗特大火灾、及一系列高官免职、问责风波;到9.23黑格比特大台风,掠走60亿;到9.25神舟七号升天;10月美国次代金融风暴,波及中国……
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股市的运行,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要研究2008年的中国经济,或者是分析2008年的中国股市,恐怕都绕不开年初的冰雪灾害与年中的地震灾害。
重建只增加无效益的经济总量
讲到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现在的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破窗理论”。19世纪50年代,有个法国人巴斯夏在讲授灾难经济理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房屋上的一块玻璃被打破了,这固然会造成经济损失。但是,为了修复窗户,人们必须去安装新的玻璃,导致对玻璃的需求增加,并且拉动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从而最终创造出新的GDP刺激经济。
表面来看,这个推导颇为完整,于是有人把它归结为“破窗理论”。应该说,“破窗理论”实际上是阐述了灾后重建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应该说在分析重建需求的传导与扩散方面,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不过,“破窗理论”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因为灾害的发生本身是对财富的破坏,灾后重建则是一种修复性的行为,假设是按原样修复的话,那么实际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增加的只是没有效益的经济活动总量,并且以消耗社会资源为代价。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防止灾害的发生,而不是“破窗理论”引发的预期。正因为这样,在经典的灾难经济理论体系中,并没有“破窗理论”太高的地位。事实上,即便后来黑兹利特将“破窗理论”予以系统化,也没有得到多少呼应。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社会学中也有个分析犯罪现象的“破窗理论”,该理论似乎比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更有知名度。
中国1998年发生了特大洪水,当时就有人引用“破窗理论”来分析水灾对经济的影响。当时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样一方面抑制了危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国家面临了很大压力,经济增长面临滑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特大洪灾的出现,使得灾后重建的任务大大增加,客观上为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提供了契机。
“破窗理论”刚好适合当时的市场氛围,因此在当时开始流行起来是很自然的。不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增长模式的转变,近几年来,人们对“破窗理论”的有效性、合理性也开始有了更多的质疑。今年年初冰雪灾害发生后,就有人依据“破窗理论”,提出灾后重建将成为松动银根的一个转机。但是几个月下来,很明显这个预期要落空。时下,面对破坏程度更大的地震灾害,人们当然更不能沉湎于“破窗理论”而不能自拔了。
宏观调控因灾松动迹象尚未出现
前面提到,“破窗理论”的一大缺陷是没有充分考虑灾害对社会财富所造成的破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落脚点局限在恢复与重建所带来的经济活动增量上。而面对灾害,人们首先要评估的是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就以这次四川汶川地震来说,已经有海外研究机构在测算损失额了,初步估算是200亿美元。不过,由于灾情还在发展,这个估算显然偏保守。也有国内研究机构评估,这次地震将影响我国GDP的增长约0.2个百分点;CPI上涨0.3个百分点;PPI上涨0.4个百分点;同时压缩消费0.6个百分点;推动投资增加0.3个百分点。
应该指出,在抗震救灾还处于最紧张的关头、灾后重建尚未开始的时候,上述判断尽管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但精确度不会很高。但即便这样,人们还是可以看到灾害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在这里,可以将地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地震造成直接损失,包括几万人伤亡、大量房屋及基础设施、生产设施被毁、灾区生产停止等。应该说,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虽然当地损失的绝对数很大,但是其在国家经济格局中所占的权重毕竟不高,相对数有限。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在工业生产方面影响最大的大约有占全国约1%的发电与输电能力受损。显然这方面的损失是可控的。
其次,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抗震救灾。这个数字非常大,同时在调动相关人员抗震救灾、并腾出通道与其他资源予以支援时,势必对别的经济活动产生“挤出效应”。不过,理论上抗震救灾有个“黄金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救灾的重点会出现改变,强度会有所下降。同时,我们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国家本身就有救灾物资的战略储备,因此抗震救灾的投入相对于国家的供应能力来说是有限的,这方面的支出也完全可以承受,不会因此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
第三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今年,我国将执行了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该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把“防止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变为全面上涨、防止经济增长从偏快变为过热”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实际上,政府在努力在控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维持某种平衡。
从1—4月份的情况来看,通胀压力仍然很大,而制约经济增长的各种潜在矛盾都在逐渐地暴露,宏观调控进入到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特大地震灾害的突然出现,对经济运行会有一定的干扰,从而使得在进行决策时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和年初一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地震灾害的出现有可能使得调控有所松动。但必须承认,现在还看不到出现这种变化迹象。
进而言之,“破窗理论”所提出的以扩大经济活动增量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思路,在现在似乎没有得到响应。以后的情况会怎么样?根据现在所披露的信息还很难预期,人们只能说地震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使得经济运行增多了新的变量,增添了困难。这个问题,显然要认真加以关注,并不能简单地靠“破窗理论”来引导解决。
不必夸大地震灾害对股市影响
理论上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它对于经济运行状况乃至相关政策变化,都会有反应。实践也表明,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股市会根据具体情况当即作出强烈反应。
1998年洪水灾害时,股市表现的相当疲弱。今年年初冰雪灾害发生时,股市也连续好几天大幅下跌。至于这次地震灾害,大家都记得当消息传出后,股市迅即掉头向下,次日更是再度下跌。
不过,这只是一种短期的表面现象。股市对自然灾害的反应很复杂,一般来说首先会选择下跌,随后又会依据灾害的具体情况,形成对某些具有抗灾概念股票的炒作行情。而大盘的最终运行态势,还是会依据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换言之,只要自然灾害没有使得经济运行态势出现本质上的改变,那么这阶段股市的走势不会出现趋势上的改变——自然灾害只是短期行情的某种扰动因素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1998年洪水灾害时,股市本身就处在调整格局中,因此当时不过是让弱势态势变得更弱一点。今年年初,股市的内在调整压力很大,冰雪灾害的发生使得原本就要回落的股市加快了下跌的步伐。而这次,本来大盘已经在政策的推动下,开始走出底部试图上涨。此刻遭遇到地震,自然会对行情发展形成负面因素。
不过,这方面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久就将得到消化,所以几天以后,行情还是回归到原有的轨道。现在可以说,地震对股市行情所形成的总体冲击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大盘走势,更多地需要宏观政策指引,在释放利空、消除不确定性之后,再有所表现。当然,地震本身也是一个不确定性,多事的2008年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这些不确定性未必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在这个意义上,投资者关注地震之类突发事件对经济、对股市的影响是必要的,但是不必过于夸大这些因素。进一步说,在这里实践“破窗理论”的操作空间并不大。
当然,对于具体的股票来说,地震的影响就不那么简单了。现在,人们比较关注救灾对医药用品需求的增加以及灾后重建对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扩张,因此相关股票出现了一段比较明显的上涨行情。这里有些是合情合理的,有些则未必。譬如水泥,考虑到它的运输半径,把所有水泥类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封上涨停,只能是一种低劣的题材炒作。
根据海外市场经验,大地震以后的一段时期,建材方面的需求确实会比较旺盛。这类股票上涨是大概率现象,问题在于对具体的公司要进行具体分析。在笔者看来,由于国内上市公司众多,对于那些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有关联的,要细细梳理,不能盲目。
同样还是这句话:因为有“破窗理论”,所以在股市方面将地震利空当利多来做,寄希望于出现一波大行情,特别是形成什么“抗震板块”,这实在很幼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3
【破窗理论的定义】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编辑本段]【破窗理论与经济】
在中国,破窗上升为了理论,并用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当1998年我国南方发大水时,有学者曾经撰文分析,依照破窗理论我国的经济将会因此而加快增长,这次9·11事件,给了破窗理论一个施展的机会。破窗谬论在现实中真的可以成立吗?不知道是否能找到这么一扇窗子,打破它可以创造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因为砸破玻璃带动的经济效用是以另外一部分负效应为代价的。整个社会上的资源并没有增加,所以孩童砸烂玻璃是破坏而不是建设。
眼下引进的经济理论,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各地拼命引进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生产线一样,可称得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引进高潮”。拉动消费,归根结底还是在制度,而万万不能将宝押在“窗子”被打破这种预期行为上。老百姓的消费行为总是在现有制度和制度预期下的理性选择。要拉动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来带动经济增长,政府除了出台一般性的鼓励消费政策外,最终还是要改变制度和老百姓的制度预期。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老百姓的储蓄率就低;东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老百姓的储蓄率就高,拿到钱后往往是紧紧攒着,为生老病死作打算,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以说,有时常识比什么深奥的理论更实在,更容易让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俗话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怕就是这层意思。经济学家们,请收起你的“破窗理论”,打开窗户,呼吸和窗外的平民百姓同样的空气,跟他们聊聊家常,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向他们说说你的观点吧!否则别怪他们要打破你的窗子了。
[编辑本段]【破窗理论与细节暗示】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编辑本段]【破窗理论与企业管理】
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
①清理:清楚的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物。
②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物以“红牌”标示。
③清扫: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贴上“红牌”,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
④清洁:减少“红牌”的数量。
⑤修养:有人继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减少“红牌”。“红牌作战”的目的是,借助这一活动,让工作场所得以整齐清洁,塑造舒爽的工作环境,久而久之,大家遵守规则,认真工作。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应该是“破窗理论”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可能在于,企业中对待随时可能发生的一些“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对于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炒员工著称的公司,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收取加工零件来更方便更快捷一点。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发,除了目视着杰瑞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控制不住地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事到此时,杰瑞以为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有人通知杰瑞去见老板。在那间杰瑞受过好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室里,杰瑞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几个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他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这个故事是否能够告诉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把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举措。
[编辑本段]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企业化解危机的方法
* 苦练内功,提高开发自己和竞争优势。
*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企业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 与外界积极沟通,让其他反映迅速的人站在你这边。
*高度警惕,保持组织结构的简单并加强其对外界反映的灵活性。
*将危机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
* 出现危机后,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
核心理念: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应用要诀: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
应用领域:社会生活、组织管理
从“破窗理论”看巨灾对股市影响
以扩大经济活动增量来刺激经济的思路,现在似乎没得到响应
2008注定是一个多事之年。2008年1月25日湖南雪灾;到3.14西藏大骚乱;到5.12汶川地震;到8.8到北京奥运;到9.11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911事件);到9.20深圳龙岗特大火灾、及一系列高官免职、问责风波;到9.23黑格比特大台风,掠走60亿;到9.25神舟七号升天;10月美国次代金融风暴,波及中国……
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股市的运行,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要研究2008年的中国经济,或者是分析2008年的中国股市,恐怕都绕不开年初的冰雪灾害与年中的地震灾害。
重建只增加无效益的经济总量
讲到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现在的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破窗理论”。19世纪50年代,有个法国人巴斯夏在讲授灾难经济理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房屋上的一块玻璃被打破了,这固然会造成经济损失。但是,为了修复窗户,人们必须去安装新的玻璃,导致对玻璃的需求增加,并且拉动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从而最终创造出新的GDP刺激经济。
表面来看,这个推导颇为完整,于是有人把它归结为“破窗理论”。应该说,“破窗理论”实际上是阐述了灾后重建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应该说在分析重建需求的传导与扩散方面,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不过,“破窗理论”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因为灾害的发生本身是对财富的破坏,灾后重建则是一种修复性的行为,假设是按原样修复的话,那么实际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增加的只是没有效益的经济活动总量,并且以消耗社会资源为代价。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防止灾害的发生,而不是“破窗理论”引发的预期。正因为这样,在经典的灾难经济理论体系中,并没有“破窗理论”太高的地位。事实上,即便后来黑兹利特将“破窗理论”予以系统化,也没有得到多少呼应。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社会学中也有个分析犯罪现象的“破窗理论”,该理论似乎比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更有知名度。
中国1998年发生了特大洪水,当时就有人引用“破窗理论”来分析水灾对经济的影响。当时的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样一方面抑制了危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国家面临了很大压力,经济增长面临滑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特大洪灾的出现,使得灾后重建的任务大大增加,客观上为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提供了契机。
“破窗理论”刚好适合当时的市场氛围,因此在当时开始流行起来是很自然的。不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增长模式的转变,近几年来,人们对“破窗理论”的有效性、合理性也开始有了更多的质疑。今年年初冰雪灾害发生后,就有人依据“破窗理论”,提出灾后重建将成为松动银根的一个转机。但是几个月下来,很明显这个预期要落空。时下,面对破坏程度更大的地震灾害,人们当然更不能沉湎于“破窗理论”而不能自拔了。
宏观调控因灾松动迹象尚未出现
前面提到,“破窗理论”的一大缺陷是没有充分考虑灾害对社会财富所造成的破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落脚点局限在恢复与重建所带来的经济活动增量上。而面对灾害,人们首先要评估的是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就以这次四川汶川地震来说,已经有海外研究机构在测算损失额了,初步估算是200亿美元。不过,由于灾情还在发展,这个估算显然偏保守。也有国内研究机构评估,这次地震将影响我国GDP的增长约0.2个百分点;CPI上涨0.3个百分点;PPI上涨0.4个百分点;同时压缩消费0.6个百分点;推动投资增加0.3个百分点。
应该指出,在抗震救灾还处于最紧张的关头、灾后重建尚未开始的时候,上述判断尽管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但精确度不会很高。但即便这样,人们还是可以看到灾害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在这里,可以将地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地震造成直接损失,包括几万人伤亡、大量房屋及基础设施、生产设施被毁、灾区生产停止等。应该说,由于这次地震的震中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虽然当地损失的绝对数很大,但是其在国家经济格局中所占的权重毕竟不高,相对数有限。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在工业生产方面影响最大的大约有占全国约1%的发电与输电能力受损。显然这方面的损失是可控的。
其次,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抗震救灾。这个数字非常大,同时在调动相关人员抗震救灾、并腾出通道与其他资源予以支援时,势必对别的经济活动产生“挤出效应”。不过,理论上抗震救灾有个“黄金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救灾的重点会出现改变,强度会有所下降。同时,我们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国家本身就有救灾物资的战略储备,因此抗震救灾的投入相对于国家的供应能力来说是有限的,这方面的支出也完全可以承受,不会因此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
第三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今年,我国将执行了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该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把“防止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变为全面上涨、防止经济增长从偏快变为过热”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实际上,政府在努力在控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维持某种平衡。
从1—4月份的情况来看,通胀压力仍然很大,而制约经济增长的各种潜在矛盾都在逐渐地暴露,宏观调控进入到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特大地震灾害的突然出现,对经济运行会有一定的干扰,从而使得在进行决策时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和年初一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地震灾害的出现有可能使得调控有所松动。但必须承认,现在还看不到出现这种变化迹象。
进而言之,“破窗理论”所提出的以扩大经济活动增量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思路,在现在似乎没有得到响应。以后的情况会怎么样?根据现在所披露的信息还很难预期,人们只能说地震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使得经济运行增多了新的变量,增添了困难。这个问题,显然要认真加以关注,并不能简单地靠“破窗理论”来引导解决。
不必夸大地震灾害对股市影响
理论上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它对于经济运行状况乃至相关政策变化,都会有反应。实践也表明,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股市会根据具体情况当即作出强烈反应。
1998年洪水灾害时,股市表现的相当疲弱。今年年初冰雪灾害发生时,股市也连续好几天大幅下跌。至于这次地震灾害,大家都记得当消息传出后,股市迅即掉头向下,次日更是再度下跌。
不过,这只是一种短期的表面现象。股市对自然灾害的反应很复杂,一般来说首先会选择下跌,随后又会依据灾害的具体情况,形成对某些具有抗灾概念股票的炒作行情。而大盘的最终运行态势,还是会依据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换言之,只要自然灾害没有使得经济运行态势出现本质上的改变,那么这阶段股市的走势不会出现趋势上的改变——自然灾害只是短期行情的某种扰动因素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1998年洪水灾害时,股市本身就处在调整格局中,因此当时不过是让弱势态势变得更弱一点。今年年初,股市的内在调整压力很大,冰雪灾害的发生使得原本就要回落的股市加快了下跌的步伐。而这次,本来大盘已经在政策的推动下,开始走出底部试图上涨。此刻遭遇到地震,自然会对行情发展形成负面因素。
不过,这方面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久就将得到消化,所以几天以后,行情还是回归到原有的轨道。现在可以说,地震对股市行情所形成的总体冲击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大盘走势,更多地需要宏观政策指引,在释放利空、消除不确定性之后,再有所表现。当然,地震本身也是一个不确定性,多事的2008年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这些不确定性未必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在这个意义上,投资者关注地震之类突发事件对经济、对股市的影响是必要的,但是不必过于夸大这些因素。进一步说,在这里实践“破窗理论”的操作空间并不大。
当然,对于具体的股票来说,地震的影响就不那么简单了。现在,人们比较关注救灾对医药用品需求的增加以及灾后重建对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扩张,因此相关股票出现了一段比较明显的上涨行情。这里有些是合情合理的,有些则未必。譬如水泥,考虑到它的运输半径,把所有水泥类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封上涨停,只能是一种低劣的题材炒作。
根据海外市场经验,大地震以后的一段时期,建材方面的需求确实会比较旺盛。这类股票上涨是大概率现象,问题在于对具体的公司要进行具体分析。在笔者看来,由于国内上市公司众多,对于那些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有关联的,要细细梳理,不能盲目。
同样还是这句话:因为有“破窗理论”,所以在股市方面将地震利空当利多来做,寄希望于出现一波大行情,特别是形成什么“抗震板块”,这实在很幼稚。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8167.htm

第2个回答  2020-12-22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身边的故事讲解我们生活中不得不知的心理学知识,今天讲解 破窗理论的由来,并解释其具体含义

破窗理论是什么意思
破窗理论的意思是:任何一件事情的恶化,都是在一点一滴中被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第一次的失误或者轻微的损害不被重视和修复,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换句话说,破窗理论强调的是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性。接下来进行详细解释:破窗理论源自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其主要观...

解释: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源于黑兹利特和巴斯夏的见解,强调了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孩童的破坏行为,如打碎窗户,看似负面,但实际上可能间接推动经济发展。学者们通过这一理论批评政府过度干预的政策,认为修复“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然而,这个理论的适用性受到了质疑,因为打碎窗户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

如何理解破窗理论
破窗效应指的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告诉这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要高度警惕那些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

破窗理论如何理解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

什么是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
1. 破窗效应指的是一个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忽视,将会诱使更多不良现象出现。比如,一栋建筑的窗户被打破,如果未及时修复,其他窗户也可能不久后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即人们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环境中的某种行为被默许或忽视时,其他类似行为也会随之增加。2. ...

什么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给我们教育带来了哪些启示?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的。原意是指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人去理会它,那么不久之后,其它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此理论认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破窗效应给我们的...

关于“破窗理论”,你应该知道的更多--《破窗》
最后,我想给“破窗”理论,尝试着给出一个新的理解和定义,那就是任何导致混乱增加,导致熵增的行为和事件,都是“破窗”,需要立刻及时的去改正和消除。这个定义,无论是用在企业管理上,还是用在个人成长上,都有参考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凡事没有大事,有大事也解决不了,都要关注细节,关注小事,把每个小事都管好了...

破窗效应和破窗理论不一样吗
破窗理论是指,人们看到一些未修复的损坏现象,他们会感到不安和不满,从而导致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不同于破窗效应,破窗理论更强调的是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分析。在经济学中,破窗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企业运营中的运营成本等问题。如果一个经销商一次性出售的商品中,有一些因为显示不良而不被认可,这会导致...

2012衡阳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目:谈谈你对破窗效应的理解
“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一扇窗户的玻璃,得不到及时维修,其它人就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种破窗户就给人以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扩大。“破窗”理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坏事,如果在...

爱情的破窗理论是什么?
3. 重新定义阶段(mature love stage):如果双方能够共同面对现实的问题并努力克服困难,他们可能会进入重新定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两个人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爱情,接受对方的缺点,并建立更稳定和成熟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爱情的破仓理论并不意味着所有恋爱关系都注定会破裂,而是帮助人们理解恋爱关系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