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名声而论,德化还是不及景德镇的,但在陶瓷工业的发展上,德化已经走在景德镇的前面
“民窑”与“官窑” 德化和景德镇的较量
编者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暨美术陶瓷行业研讨会日前在瓷都德化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在会上说,工艺美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文化,工艺美术陶瓷是一种特色商品。这次会议的来宾,包括了来自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江苏宜兴、湖南醴陵等著名陶瓷产区的代表。会后,早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以德化和景德镇为例,试图对当前陶瓷工业的市场与文化作一番探讨。
德化县委书记许昆贞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研讨会上说,目前德化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去年,全县陶瓷的产值为53.1亿元,其中出口近50亿元。德化作为新科的“中国瓷都”,上述数据让人想起了老瓷都江西景德镇。德化和景德镇,平心而论,还是景德镇的名气更大,但有关资料显示,景德镇去年的出口不到10亿元,还不足德化的1/5。
日用瓷与艺术品
泉州新门街,有一家江西景德镇人开的瓷器店,在店里,记者见到了店主陈平科。
整整两层的店,记者触目所及的都是艺术陈列瓷,如一人多高的大花瓶、直径超过一米的大瓷盘。老陈说,到泉州来卖瓷,就要卖点景德镇的特色,至于日用瓷器,泉州的德化已经做得很好了,何必班门弄斧!
全国各地到处卖瓷,很多景德镇下岗瓷工正是靠此谋生。老陈说,近年的景德镇政府和民间不断地组织各种展销团,不仅去全国各地举办展销会,也有一部分景德镇瓷器商去了国外,如欧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地举办展销会。泉州人可能还记得,自前年以来,就有好几批景德镇人来泉州开瓷器展销会。
老瓷都景德镇,陶瓷一直是主业。按照当时的计划经济模式,各大国营瓷厂都有所分工,如建国瓷厂是以花瓶为主,光明瓷厂是以青花为主,东风以日用瓷为主。
精品就这样产生了。据陈平科介绍,每当有领导或者特殊的客人来,厂里就会安排“技术科”和“实验组”做一些特色瓷。“技术科”和“实验组”里藏龙卧虎,不少真正的陶瓷专家都是这里的工匠,他们做出来的礼品陶瓷往往都是精品。陈平科说:“那是很值钱的。”
而到了近年,由于很多陶瓷师傅和陶瓷艺术家出来自己开作坊,做小老板,自主经营,景德镇瓷器的品种、造型总体比以前增多,精品便从“官窑”走向民间。
“民窑”与“官窑”
德化第五瓷厂的厂长温克仁对记者说,德化和景德镇发展轨迹恰恰相反。德化的瓷窑是“民窑”,是从民间手工作坊开始,滚雪球一样逐步壮大,如今已成为一个大产业;景德镇则由于政府的重视,自古以来就是以“官窑”居多。可到了如今,遍布景德镇的,却是家庭作坊。
德化去年新当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柯宏荣则指出,论人才,论设备,德化的基础与国内任何产区都比不了,连湖南醴陵都比不过,更不用说景德镇了。
想想上世纪50年代的景德镇,有隶属于江西省陶瓷工艺公司的十大瓷厂,如东风、艺术、建国、光明等。但在三四年前,这些国营大厂已经全部解体了。有的厂土地出让了,重建的厂厂名也没有了。站在原来东风瓷厂的地基上的,是国贸广场,广场内只剩一个陶瓷商贸城。
拥有数十万陶瓷工人,这是景德镇的巨大财富。走出工厂的工人如今纷纷开起了家庭作坊。主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就是合伙或独立承包原国营工厂的车间;另一种就是自己搭一间厂房做陶瓷。主要产品当然是景德镇最大的特色———陈设陶瓷。
就规模来说,如今景德镇的家庭作坊通常只有一二十个工人,多的也不过四五十个,这有点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德化。想想当年的国营瓷厂规模有多大,光明瓷厂连退休工人就有3000多人。
而在德化,历史似乎倒了过来。德化的民营瓷厂是从家庭工厂起步,当时无非就是几个人。而如今德化的大瓷厂,如德化的龙头企业佳美公司,有员工近7000人,按公司的规划,年产值在2005年要达到10亿元。
“奔驰”和“夏利”
陈平科正是景德镇当年的老瓷工。据他介绍,他在景德镇的东风瓷厂工作了整整20年,1975年进厂一直干到1995年下岗。最初当烧炼工,后来转到供应科。工资从1975年的18元一路涨到1995年的200多元,现在他拿的是每月167元的下岗补贴,再加上10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卡。在景德镇,像老陈这样的瓷厂下岗工人很多,据了解,前两年景德镇市有6万陶瓷工人,当时市政府的计划是“下2万,退2万,留2万”。据德化的企业界人士介绍,如今有很多景德镇的陶瓷人才都流入了德化,在德化的一些企业内,高级的管理人员和陶瓷设计人才的月薪很多都是上万元的,一般工人的月薪也有800元左右。
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不仅仅是员工,还有老板。记者和陈平科聊起了老板们的“坐骑”。他说,如今景德镇一些赚了钱的作坊老板也开始买车了,不过档次不高,属于“家轿系列”产品,一辆车不过10万上下,景德镇的小老板们有辆“夏利”就比较风光了,如果有辆“本田”就到顶了,和德化老板的“奔驰”没法比。陈平科很肯定地说:“景德镇没有资产上亿的大老板,有个几百万就了不起了。我去年刚出来,一年时间,变化不可能那么大。”
有相当部分的景德镇陶瓷工人流入销售环节。他们自己家里没有作坊,就从同乡的作坊里贩瓷去全国各地卖。陈平科说,以前在国有企业时的那种安全感没有了,做生意有风险,风餐露宿在外面卖瓷器的人有的赚了,有的赔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瓷器是娇气的东西,出发前要用木头箱子封起来,用稻草包严实,饶是如此,很多还是弄破了。不过,即使生意好的瓷器贩子也做不出德化大企业的大宗生意,一年能赚几万几十万就不错了,要赚到上百万几乎不可能。
记者手记
德化瓷的体制优势
德化陶瓷界人士也承认,单就名声而论,德化还是不及景德镇的,但在陶瓷工业的发展上,德化已经走在景德镇的前面。今天的德化,既有规模化的现代企业,又有发达的陶瓷贸易,其产业优势已经很明显。
德化陶瓷工业的大发展是近20年的事,在上世纪80年代,德化全县瓷器的产值不足2000万元。但正是在那个时候,德化的民间陶瓷作坊开始发展,经过20年的滚动发展,德化瓷已经今非昔比。同样是千年古瓷城,同样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德化之所以能走在景德镇的前面,德化瓷拥有体制上的优势。与景德镇瓷厂都是国有企业不同,德化瓷厂都是民营企业。
去年9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推出《中国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名人录》,上面有70位景德镇的陶瓷名人,个个都是工艺美术大师,其中不少还是国内著名美院的教授,阵营相当豪华。
尽管是市场经济时代,景德镇的深厚底蕴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据了解,除了陶瓷这个传统产业,景德镇还有新兴的产业,如昌河飞机制造厂,是“哈飞”迁往南方的项目,专业生产直升机,另外还有华意电冰箱厂,这两家都是有名的国营大厂。景德镇陶瓷在经济中已经失去主导地位。陶瓷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以前是烧煤,现在是烧油、烧燃气。市区在重新规划后,新办的陶瓷厂也都往景德镇郊区迁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