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与开发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一、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
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成熟的成长过程。
诺兰(Nolan)总结了这一规律,于
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 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到 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
1.初装
初装阶段指组织(企业、部门)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
应用程序。在该阶段,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到,个别人具有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一般而言,“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人事等数据处理量大的部门。
2.蔓延
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
应用程序,使组织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这便是所谓的“蔓延”阶段。在该阶段中,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得最为迅速,但同时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在此阶段,只有一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收到了实际的效益。
3.控制
管理部门了解到计算机数量超出控制,计算机预算每年以
30%~40%或更高的比例增长,而投资的回收却不理想。同时随着应用经验逐渐丰富,应用项目不断积累,客观上也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于是就出现了由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整个组织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这时,严格的控制阶段便代替了蔓延阶段。根据诺兰阶段模型,第三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
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4.集成
所谓集成,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连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
5.数据管理
根据阶段模型,“集成”之后,将会进入“数据管理”阶段。但 20 世纪 80 年代时,美国尚处在第四阶段,因此,诺兰没能对该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
6.成熟
一般认为,“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诺兰阶段模型还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六种增长要素:
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
应用方式: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
计划控制:从短期的、随机的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
MIS 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
领导模式:开始时,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 MIS,上层管理部门开始与 MIS 部门一起决定
发展战略;
用户意识: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
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都应首先明确本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
MIS建设。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
MIS。因为任何一个MIS的基本功能是数据处理,所以“自下而上”方法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
一些组织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设备、资金、人力)尚不完备,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由于这种开发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虽然一个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 MIS 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三、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 MIS长远发展的规划。由于建设 MIS
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着手开发之前,必须认真地制订有充分根据的 MIS战略规划。这项工作的好坏往往是 MIS成败的关键。
1.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 MIS
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
经济效益。例如,存在产品质量问题某企业战略规划中确定的战略是:为新产品建立
全面质量管理控制规程;由此导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为:建立新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控制
数据库系统。
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2.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MIS战略规划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 也包括一年的短期计划。规划的内容包括:
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其中:信息系统的目标确定了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的功能;信息系统的约束包括 MIS
实现环境、条件(如管理的
规章制度、人力、物力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指明了信息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的子系统。
组织(企业、部门)的状况
包括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情况、产业人员的配备情况以及开发费用的投入情况。
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手工方式下形成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再设计。
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这些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将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带来深刻的影响(如处理效率、响应时间等),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劣。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从吸收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使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四、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制定, 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最终能否成功开发,因此,制定 MIS 开发规划需要
一个领导小组,并进行有关人员的培训,同时明确规划工作的进度。
1.规划领导小组
规划领导小组应由组织的主要决策者之一负责。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应该是组织中各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系统分析人员完成有关业务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及数据准备工作。
2.人员培训
制定战略规划需要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为此,需要对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分析员和规划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正确掌握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
3.规定进度
在明确和掌握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后,
进一步为规划工作的各个阶段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安排,便于对规划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因过分拖延而丧失信誉或被迫放弃。
4.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
确定规划的性质。明确 MIS战略规划的年限及具体的方法。
收集相关信息。
进行战略分析。对 MIS的目标、开发方法。功能结构、计划活动、信息部门的情况、财务情况、风险度和政策等进行分析。
定义约束条件。根据单位(企业、部门的财务资源、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义 MIS的约束条件和政策。
明确战略目标。根据 3、4 的结果,确定 MIS 的开发目标,明确 MIS应具有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质量等。
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 MIS的初步框架,包括各子系统的划分等。
选择开发方案。选定优先开发的项目,确定总体开发顺序。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提出实施进度。估计项目成本和人员需求,并列出开发进度表。
通过战略规划。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档,经组织(企业)部门领导批准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