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期末历史考点

如题所述

历史作为非热门考试科目,却也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近年来的历史中考中,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在不断增高。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19大必考知识点,让这万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学科注重记忆理解与背诵,学生们不可忽视历史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8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
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
2、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5、半坡聚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结构:半地穴式。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
1、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结构:干栏式。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与黄帝
1、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
1、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禅让制)
三、大禹治水
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家天下”的夏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中国最早的国家),定都阳城。
3、夏启继承父位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汤灭夏
1、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
2、盘庚迁殷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三、武王伐纣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时期,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2、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齐桓公称霸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2、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
4、齐恒公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5、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候盟会,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二、问鼎中原
1、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向中原扩张,与晋国相遇,两国在城濮交战,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大举北进,问鼎中原,在比打败晋国,楚庄王升为霸主。
三、合纵连横
1、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战国七雄指:齐、楚、秦、燕、赵、魏、韩等七国。
3、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
2、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为在“公作则迟”。
二、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1、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变法(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2、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铭文,也叫金文。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呜
一、孔子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
二、百家争呜
1、百家争呜: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呜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2、掌握各学派名称(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少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二、神奇的编钟
1、 铜钟是周期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 编钟: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
1、 长平之战(秦-赵):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有关成语:纸上谈兵)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
3、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4、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
3、 时间:公元前209年。
4、 地点:大泽乡。
5、 起义过程中建立的政权:张楚政权。
6、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7、 相关成语: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三、楚汉战争(项羽—刘邦)
1、 鸿门宴
2、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废分封,立郡县(政治方面)
1、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二、车同轨,书同文(经济方面)
1、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3、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
三、御匈奴,筑长城(军事方面)
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秦长城是在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四、焚书坑儒(思想方面)
1、 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二、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
1、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三、强化监察制度
1、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2、在地方,设立刺史(13个)。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中原王朝一匈奴的和战关系
1、 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2、 西汉和亲政策:昭君出塞
二、张骞通西域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⑴、时间:公元前138年。
⑵、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3、 西域都护的设置:
⑴、时间:公元前60年。
⑵、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4、 丝绸之路(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
⑴、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
⑵、丝绸之路途经地方: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⑶、丝绸之路最后到达的地方:欧洲
⑷、为什么称之为丝绸之路?
(因为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⑸、丝绸之路经济交流的主要商品:
西传: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中国)
东来: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 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
2、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造纸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改进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4、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二、“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1、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2、 华佗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神医”。
三、《九章算术》
1、《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
2、《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周髀算经》(西汉),率先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约500年。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1、佛教
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⑵、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⑶、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⑷、佛教教义: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⑸、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2、道教
⑴、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⑵、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
1、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1、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统一北方
1、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三国鼎立
1、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 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南迁
1、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2、 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3、 北方人口开始南迁的原因:为了躲避战乱。
4、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5、 相关成语:祖逖----闻鸡起舞
二、淝水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 东晋(胜)—前秦(败)。
2、 相关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2、 丝织业:三国时期,蜀锦。
3、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4、 制瓷业:青瓷。
5、 城市:建康。
6、 230年,孙权还派人(卫温)航海到达夷洲。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合称“五胡”。
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⑴、迁都洛阳(从平城迁到洛阳)。
⑵、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南朝著名的科学家。
2、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贾思勰----北魏和东魏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一书。
2、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主要著作《水经注》
2、 从《水经注》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一、“书圣”王羲之
1、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有《兰亭序》。
2、 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3、 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二、顾恺之和绘画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绘画方面,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
2、 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作品以人物画为主)
三、石窟艺术
1、 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2、 著名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01
大题主要是: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江南地区开发
第3个回答  2021-01-17

影视版教材《初中历史》初一上-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历史课不再枯燥,此原创课件为以动画、影视视频和网络图片形式,结合专业配音老师解说教材,让学生更直观、兴趣的、生动的方式,预习和学习历史教材内容!

第4个回答  2019-01-20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
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
2、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5、半坡聚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结构:半地穴式。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
1、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结构:干栏式。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与黄帝
1、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
1、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禅让制)
三、大禹治水
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家天下”的夏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中国最早的国家),定都阳城。
3、夏启继承父位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汤灭夏
1、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
2、盘庚迁殷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三、武王伐纣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时期,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2、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齐桓公称霸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2、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
4、齐恒公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5、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候盟会,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二、问鼎中原
1、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向中原扩张,与晋国相遇,两国在城濮交战,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大举北进,问鼎中原,在比打败晋国,楚庄王升为霸主。
三、合纵连横
1、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战国七雄指:齐、楚、秦、燕、赵、魏、韩等七国。
3、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
2、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史书上记载这一时期为在“公作则迟”。
二、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1、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变法(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2、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铭文,也叫金文。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呜
一、孔子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
二、百家争呜
1、百家争呜: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呜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2、掌握各学派名称(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少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二、神奇的编钟
1、 铜钟是周期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 编钟: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
1、 长平之战(秦-赵):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有关成语:纸上谈兵)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
3、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4、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
3、 时间:公元前209年。
4、 地点:大泽乡。
5、 起义过程中建立的政权:张楚政权。
6、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7、 相关成语: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三、楚汉战争(项羽—刘邦)
1、 鸿门宴
2、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废分封,立郡县(政治方面)
1、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 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二、车同轨,书同文(经济方面)
1、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3、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
三、御匈奴,筑长城(军事方面)
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秦长城是在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四、焚书坑儒(思想方面)
1、 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二、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
1、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三、强化监察制度
1、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2、在地方,设立刺史(13个)。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中原王朝一匈奴的和战关系
1、 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2、 西汉和亲政策:昭君出塞
二、张骞通西域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⑴、时间:公元前138年。
⑵、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3、 西域都护的设置:
⑴、时间:公元前60年。
⑵、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4、 丝绸之路(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
⑴、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
⑵、丝绸之路途经地方: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⑶、丝绸之路最后到达的地方:欧洲
⑷、为什么称之为丝绸之路?
(因为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⑸、丝绸之路经济交流的主要商品:
西传: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中国)
东来: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 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
2、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造纸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改进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4、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二、“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1、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2、 华佗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神医”。
三、《九章算术》
1、《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
2、《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周髀算经》(西汉),率先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约500年。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1、佛教
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⑵、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⑶、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⑷、佛教教义: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⑸、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2、道教
⑴、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⑵、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
1、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1、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曹操统一北方
1、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三国鼎立
1、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 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南迁
1、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2、 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3、 北方人口开始南迁的原因:为了躲避战乱。
4、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5、 相关成语:祖逖----闻鸡起舞
二、淝水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 东晋(胜)—前秦(败)。
2、 相关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2、 丝织业:三国时期,蜀锦。
3、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4、 制瓷业:青瓷。
5、 城市:建康。
6、 230年,孙权还派人(卫温)航海到达夷洲。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合称“五胡”。
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⑴、迁都洛阳(从平城迁到洛阳)。
⑵、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南朝著名的科学家。
2、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贾思勰----北魏和东魏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一书。
2、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主要著作《水经注》
2、 从《水经注》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一、“书圣”王羲之
1、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有《兰亭序》。
2、 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3、 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二、顾恺之和绘画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绘画方面,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人顾恺之。
2、 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作品以人物画为主)
三、石窟艺术
1、 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2、 著名石窟艺术: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快速的熟悉历史学科考核重点,现将七年级上册历史的期末必考知识点分享如下: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4、北京...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必考重点内容
东晋人顾恺之流传至今的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魏石窟艺术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5.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必考重点内容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

归纳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归纳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复习,希望大家期末可以取得好成绩。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

初一上册期末历史考点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2、春秋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 4、齐恒公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5、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候盟会,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二、问鼎...

七年级上册历史有什么重点
10、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11、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 (1)实质:它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表现:第一,新的部落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

初一历史北师大版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 一.历史之最: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秦国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陈胜吴广起义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史记 。4、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 地动仪 5、“神医”华佗发明的 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6、世界上第一个...

初一上册期末历史复习资料(全的)急...在线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

明天就要历史考试了,期末!!!望提供一些关于历史期末考试的题目,一定要...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170万年。2、 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3、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