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址线不同
32位的CPU的地址线是32位的,即CPU一次能够传送、处理32位的二进制数,所以理论上它能够寻址的范围是2的32次方,即4个GB,所以即使你的电脑能够安装8个GB的内存,系统也只能使用前4个GB的内存,而另4个GB的内存电脑就当没有。当然由于32位XP的限制,32位的机器也只能使用3个GB多点的内存。
2、数据线不同
64位的CPU的数据线等是64位的,即CPU一次能够并行处理64位的二进制数,所以理论上它能寻址的范围为2的64次方,比32位的大得多多多,总之是N多个GB。只要系统、主板等支持,你的电脑可以装很大的内存。(当然电脑能够使用多大的内存,还要看主板北桥芯片,内存控制器,内存插槽数量等综合来看。)
3、兼容性不同
64位的系统要比32位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数据更多,带宽更大,处理的速度更快。64位的CPU现在是向下兼容的,64位CPU组成的系统,能够装64位的操作系统,也能装32位的操作系统。当然由于目前大多数人使用的软件还都是32位的,因此并不能完全发挥出64位CPU的性能。
扩展资料:
计算机操作系统历史:
纵观计算机之历史,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息息相关。操作系统之本意原为提供简单的工作排序能力,后为辅助更新更复杂的硬件设施而渐渐演化。从最早的批量模式开始,分时机制也随之出现,在多处理器时代来临时,操作系统也随之添加多处理器协调功能,甚至是分布式系统的协调功能。
其他方面的演变也类似于此。另一方面,个人计算机之操作系统因袭大型机的成长之路,在硬件越来越复杂、强大时,也逐步实现以往只有大型机才有的功能。
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它的每一代进化都以减少成本、缩小体积、降低功耗、增大容量和提高性能为目标,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操作系统(简称OS)的形成和发展。
最初的电脑没有操作系统,人们通过各种按钮来控制计算机,后来出现了汇编语言,操作人员通过有孔的纸带将程序输入电脑进行编译。这些将语言内置的电脑只能由制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序来运行,不利于程序、设备的共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操作系统,这样就很好实现了程序的共用,以及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
随着计算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在美国1976年的时候就研制了DIGITAL
RESEARCH软件公司出8位CP/M操作系统。
这个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控制台的键盘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对文件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其他设备文件或硬盘文件的自动存取。此后出现的一些8位操作系统多采用CP/M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操作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64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32位
几位处理器是指什么 处理器是解释并执行指令的功能部件。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个独特的诸如ADD、STORE 或LOAD 这样的操作集, 这个操作集就是该处理器的指令系统。计算机系统设计者习惯将计算机称为机器,所以该指令系统有时也称作 机器指令系统,而书写它们的二进制语言叫做机器语言。注意,不要将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与 BASIC 或PASCAL 这样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令相混淆。 CPU 的位宽对CPU 性能的影响绝不亚于主频。位宽是指微处理器一次执行指令的数据带宽。处理器的寻址位 宽增长很快,业界已使用过4、8、16 位寻址再到目前主流的32 位,而64 位寻址浮点运算已经逐步成为CPU 的主流产品。 受虚拟和实际内存尺寸的限制,目前主流的32 位CPU 在性能执行模式方面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当面临 大量的数据流时,32 位的寄存器(注:为了处理数据,暂时储存结果,或者做间接寻址等等动作,每个处理器 都具备一些内建的内存,这些能够在不延迟的状态下存取的内存就称为“寄存器”,每个寄存器的大小都相同) 和指令集不能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 32 位C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