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是什么?

就是说,旧时天津人结婚都有什么旧礼儿,娶亲的排场是什么样儿的?最好全面一些,准备娶亲的过程最好也有,需要的物品什么的。
还有就是所谓“喜娘”说的那些吉祥话儿,都有什么。
呵呵,我打算把我的婚礼弄成老婚俗的样子!所以拜托各位了哦!
辛苦前辈了,知道了好多东西,那么这应该是订婚的规矩了,结婚的呢?继续欢迎各位前辈来指教,多谢!

  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内容太多,这里细说迎娶之礼。
  迎娶,是婚姻礼俗中最热闹的仪式,相当于古代“六礼”中之“亲迎”。迎娶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除前面已专门叙述过的晾轿、布置洞房等事宜外,还要将请茶房、吹鼓手、订酒席、赁桌椅等一系列事情落实到位。
  一、聘请吹鼓手
  吹鼓手分3种,一是用唢呐吹奏满乐;一是以管弦吹奏汉乐;一是以铙、钹、大鼓演奏“南吵子”的打击乐。鼓手均为以此为副业的剃头匠,他们一律身着红色外套,天马补子,头戴红缨帽,一副清制服饰装扮,而其他吹鼓手则皆着明制服饰。
  送亲花轿
  二、送“摄丝盒子”
  迎娶当天,男家的茶房张罗招待亲朋好友;厨房的大师傅预备面条和酒席饭菜;主家打发家中一女仆到女家为新娘送去一个长方形的小提盒,名曰“摄丝盒子”,一盖两底,盒内放有胭脂、香粉、丝线和一对被称作“丁香”的小耳环等物品。这些大都是为新娘上花轿前梳妆打扮时准备的,只是其中的丝线是待新娘坐帐时绞脸用的;新郎要由伴郎陪同沐浴更衣。因结婚有小登科之说,故新郎可穿官服。一般人家多穿长袍马褂,颜色以棕、绛紫、蓝等色为主(民国以后多蓝袍青马褂),脚穿绸布黑靴。头上插一对小金花,曰“装新”。新郎在发轿、响房前不得走出新房。
  三、发轿
  发轿,就是要派杠房的人员搬抬花轿等仪仗执事去接新娘子。发轿的时间是上午七八点钟,若距离较远,则还要早起程。这时杠房的人员以取扶手板为暗号通知忙活喜事的各行人工。然后,由茶房喊一声“齐啦家伙!”吹鼓手便吹号筒传示,先向新房方向吹打一通,称之“响房”。接着,鸣锣开道,依次序出发,仍是由茶房引导,其后是执金花和条盒的2对人员。条盒内装有“到门帖”,由新郎以“侍馆甥”的名义送到新娘家(最初,到门帖是新郎自己在迎娶时坐八抬大轿亲自送到新娘家,俗称“大娶”)。其后,便是旗、锣、伞、扇等各式仪仗执事。除此,还必须有4个夹着红毡的人,因花轿和新娘都不得直接挨地,须用红毡垫地,故这4人就是负责倒红毡的。另有穿戴整齐的坐在花轿中的“压轿童子”和被称作“公鸡凉席”的2个童子。
  此时,女家亦是一派繁忙。除准备招呼款待亲友的食物外,要打发一女仆给男家送100个煮好的水饺(说是100个,实则96个,女家留下4个),以备新人坐帐时食用,谓之“子孙饽饽”,俗称“子孙扁食(轻音shi)”。这些水饺交与男家,由全可人将其连同4个小菜碟一起放到新房的炕桌上。(在天津卫全可人儿指的是夫妻子女都俱全的、子女数目是吉祥数的人。如子女有五男二女的, 吉祥数,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不行。)
  当男家的花轿等一行到来后,女家聘请的茶房要陪同主家出来迎接,待新娘的表兄弟、舅父等近亲2人把花轿的里层即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方退出等待,随行的一切响器均要热闹地吹打一番。
  四、上头
  当迎娶的花轿到后,新娘由全可人负责搀扶到炕上的一把按指定方向摆放的圈椅上坐好,换上大红的新内衣裤,然后开始梳头,俗称“上头”。其发式是将每一绺头发横盘在头上,用红绒绳系好,称之“抓髻”,取“结发夫妻”之意。盘头上配戴簪子1个,冠子1个。冠子是用厚纸夹做的,呈小圆碗形,别在头上,名为“老冠子”,在坐帐后便要取下来。新娘上头时,脚下踩着2条船模,谓之“喜船”,并各有寓意,一条名曰“麒麟送子”,一条名曰“葫芦万代”。喜船与头上戴的冠子合意,取“官代流传”之意,表达了祈盼新郎及后代仕途顺畅的心愿。新娘口中要含一糖块,意喻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甜美。这时,男家派来的“公鸡凉席”2个童子皆站在新娘上头的屋外窗下,抱公鸡的男童要打公鸡,令其叫几声,名为“打鸡上头”,而抱凉席的男童则围其左右、来回走动。
  五、亮轿、熨轿
  在等待新娘上头的这段时间里,女家要设宴款待前来接新娘子的一行人,其饭菜质量很高,须有燕窝鱼翅等美味,因而,亦称之“燕翅席”。更有讲究的人家还要将花轿摆在院中,将轿顶灯及随行的所有串灯、提灯等全部点燃,称之“亮轿”,以示阔绰。一根蜡烛的点燃时间为1堂,通常以亮1堂为多,有的要燃2堂,这时须给轿夫、吹鼓手和众执事另加喜钱。特别是对轿夫的招待格外重视,喜钱亦比其他人多,目的是让他们把轿子抬稳,使新娘少受罪。还要请亲朋邻里的一老年妇女用灯或镜子向轿里面照一照,曰“照轿”,意在驱除邪祟不祥。同时,手持熨斗(内燃香料)绕花轿走2圈,称之“熨轿”,取温暖如春之意。
  六、梳妆上轿
  新娘上头后,把婆家换帖时送来的首饰全部佩戴好,下地穿上袍裙嫁衣。嫁衣的颜色极为鲜艳,装饰物富丽堂皇,里面一层是大红或梅红的绸缎衣裤一套,外罩响铃裙,花衫子。响铃裙是清代褶裙样式,褶裙为大红绸缎面料制成,从裙腰部下垂缀有上窄下宽的由红、黄、粉、绿、蓝等多种颜色组成的带子,带子上绣有石榴、葫芦、牡丹及其它花草图案,带子下摆处为三角状,缀有一小铃铛,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十分悦耳,故名曰“响铃裙”。花衫子底色为大红绸缎料制成,上绣有团花图案。其衫上有霞帔。脚穿绿袜(此袜在拜堂时不得让新郎看见,故在下轿前都要脱掉藏在袖里)及软底红绣鞋(俗称“踩堂脚”)。
  打扮完毕,新娘上轿。早先,新娘是由其兄长抱到轿上。后来,随着新娘结婚年龄增长到二十几岁,不宜再由其兄长托抱,故新娘脚上要套着一双其兄长的大鞋倒退着由2位全可人扶到轿心子前,把套着的鞋脱下迈进小轿心子,新娘的舅父、表兄弟等要出来2个人将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套进大轿内。此两种方式都谓之不沾娘家的土,免得带走娘家的财气和福运。新娘不可在轿中转脸扭身。其左手要拿一枚小银锭子,右手拿一串红头绳穿的制钱,俗称“一手银子一手钱”,表示不空手到婆家去。同时,将一小铜镜揣进胸口处,据说可以免受灾祸,去邪避祟。迎娶途中若两家娶亲花轿相遇,则被视为不吉。
  七、进门闭性
  花轿抬至男家,名为“进门”。进门之时不得过午,先要在大门口停留片刻,新郎家人鸣放鞭炮迎接,并以此崩走邪气。此时,新郎家大门紧闭,新娘须连唤几声“妈妈开门!”后,男家才将大门打开,迎接新娘,此谓“闭性”,目的是让新娘在婆家没有脾气。之后,吹鼓手和各仪仗执事入院,轿夫将轿心子抽出,新娘的舅父、表兄弟等还要出来2个人将轿心子抬到堂屋门口。新娘下轿时,新郎要将置于喜堂八仙桌子上斗中的弓箭拿出,向未揭盖头的新娘虚射3次,新娘从婆家事先准备的火盆上面迈过去,这些都意在驱邪避灾。“妈妈例儿”多的人家还要让全可人将供桌上的宝瓶和柳条送到轿心子口让新娘抱一下,以祈求平安,生活富足。新娘不揭盖头,并用伞扇遮严不露天光,脚踏红毡步入洞房,以示新人头不见天日,脚不沾泥污。新郎家专门安排人负责倒红毡的工作。倒红毡与旧时传麻袋的风俗意义相同,取“传宗接代”之意。
  新娘步入洞房时,须由新郎用红、绿巾牵引,红绿巾是两块绸布方巾系在一起,男红女绿,象征“红花要用绿叶配”,显示男子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新郎的家人向新娘新郎身上撒高粱、谷子、豆子及金钱、果子等,预祝其多子多福,丰衣足食。此俗现已改撒五颜六色的电光纸屑或喷射胶质彩带。
  对于迎娶的时间,古今有所不同。旧时,讲究上午娶媳妇,下午则是娶寡妇。自20世纪20年代文明结婚出现后,改为下午娶媳妇,而寡妇改嫁才是上午。今郊县等地区的婚俗,仍依照老规矩,上午娶媳妇。
  八、拜堂
  拜堂,也叫“拜天地”。一般在堂屋举行。喜堂的布置要求吉庆红火,迎面墙上挂有“和合二仙”中堂画轴,两边有吉庆联语,常见的如“彩凤双栖文鸾对舞,珠花并蒂玉树交枝”等。八仙桌上供天地神祃儿,上印一个彩色的乘车老人,并有“天地龙车”字样。桌上还供有用红棉纸糊过的木制方板斗内装高粱,中间有一片带孔的横板,上插3支箭,横缚一张弓,弓上用红绸系上一面铜镜,另插秤杆1根,戥子1个,戥窠分开另插,此曰“弓箭板斗”,以此比喻公平正直。在弓箭板斗两旁各放一个用红纸糊过的柳条升,其中一个贴有双喜字的升被称作“宝瓶”。桌上还有以“福”、“禄”、“寿”、“喜”字样的炉食供果和苹果,称作“喜字果子”。另有一个大香炉置于中间,两旁设有一对蜡扦儿,并燃烧红龙凤描金蜡烛。喜堂四周挂满亲朋好友赠送的帐子,通常是由茶房按送帐人辈分、亲疏次序排列摆放。帐子上多缀有“天作之合”、“天成佳偶”等吉祥语。喜堂上的所有摆设都贴有红双喜字剪纸。
  拜堂的时间要由星相士选定良辰进行。拜堂时,由主婚人唱喜词引导,2位全可人搀扶新娘新郎并肩而立在供桌前,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
  拜喜词的词语吉祥喜庆,且合辙押韵,如“一块檀香木,雕成一马鞍,新人下轿贵人搀,铺红毡,倒红毡,一倒倒到喜堂前。一拜玉皇张大帝,二拜高堂享平安。夫妻对拜多吉庆,搀入洞房结良缘”。
  叩头时,喜堂外燃放鞭炮庆祝。全可人将天地神祃儿取下,连同黄钱纸锞拿到院中并转递给家长,由家长放入火盆内焚化,叩头送神。
  九、坐帐
  送神后,全可人从板斗上取下秤杆,让新郎用它将新娘头上的盖头挑下,称“挑盖头幅子”。之后,将秤杆仍插在板斗内,此时,秤杆上的金星子要朝外。全可人要口念喜歌:“一撩门帘把箱抬,新郎新娘跟进来……”引两位新人入洞房。新人并排坐在椅子上,坐时谁都十分小心地怕自己的衣裙被对方压住(这是事先由各家的全可人嘱咐好的),以免将来受气。之后,要共饮交杯酒。酒杯是用红绒绳拴好的用椰瓢制作而成的。以后也有用此饮红糖水,都是以示百年和好之意,即古书所言“同牢而食,同器而饮”的遗念。这时,还要同食子孙饭。新娘要在胸前挂上一个红绸饭单(因当时婚礼服外罩多是租用的,富有之家亦是高价定制,故倍加爱护)。新郎要脱去外套、礼帽,换便帽。新郎的家人(一般是婆婆)用一双红漆描金纹饰或刻有龙凤图案的“子孙筷子”,夹起“子孙碗”中的小饺子送到新娘口中,饺子多为半生不熟,俗称“子孙扁食”,此时周围众人则问:“生不生?”新娘则要马上回答:“生!”以此口彩预祝新婚夫妇早生儿女,反映了人们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一套礼仪统称作“合卺礼”,俗称“坐帐”。
  十、开脸
  开脸是识别女人已嫁或未嫁的标志。全可人用丝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去,故也叫“绞脸”。之后用一个剥了皮的鸡蛋在新娘脸上滚几下,再重新敷脂粉。摘去上轿前戴在耳朵上的“丁香”,换镶珠宝的长耳环。开脸后,要将上头时梳的小抓髻破开重梳,并插戴各种首饰,除别顶的金簪子外,还要插一个点翠镶珠宝的小圆花钿,亦名为“冠子”。其直径不过四五公分,关系到妇女的身份。当年大户人家有纳妾之风,全仗冠子识别嫡庶,非明媒正娶的再受宠也不得戴冠子和穿大红裙子及氅衣。倘若丈夫有官爵,正太太按照丈夫的品级,在冠子上缀有微小的顶子和翎子。遇有喜寿应酬时,均戴上以示身份。
  十一、忌人
  新娘在迎娶进门后,要盘坐在炕头子孙灯旁,3天不下炕。这段时间亲友可进洞房“看新人”,但洞房外须有专人把守,逐个问明生肖,不许有星相士算定的某几种生肖的人(即所谓忌三相,是按新娘的属相推算。如新娘属牛,牛为丑,下为寅,便忌寅虎、午马、戌狗三相)、孕妇、结婚不满1个月的女子或正在服丧的人进入洞房,谓之“忌人”。
  十二、大师傅上汤
  晚间,新郎家要大摆宴席,来宾皆许开怀痛饮,猜拳行令,一醉方休,俗称“喝喜酒”。特别要着意招待好新娘的娘家人。宴席的第一桌饭菜就要请女方的家人、亲朋先用。新娘的哥哥、弟弟为上客,新郎家要格外尊重,不敢怠慢。这桌酒席的最后一道汤还必须由主灶大师傅亲自端上,此时,新娘家的主事人要代表新娘娘家感谢大师傅,要道辛苦,同时将装有礼钱的红封子送给大师傅。
  十三、闹洞房
  闹洞房,是迎娶之日继拜堂之后的第二个高潮。宴席散后,须先让2对七八岁的童男童女进洞房。之后,人们便可涌入洞房,称为“怄新媳妇”、“逗媳妇”或“虏得(轻音de)媳妇”,以此表示对新郎新娘的新婚祝贺。此时,无论辈份大小,尽情戏闹,皆无禁忌,有“三天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
  此时,新娘娘家留下的陪房妈妈(多为女佣)要向闹洞房人百般招待、求饶。初时,通常是新娘坐在炕头上不动不语,一切由陪房妈妈代为应酬,以后则慢慢演化成新娘新郎共同应酬来宾。
  洞房花烛时新郎用秤杆挑起新娘盖头
  十四、焐被
  焐被,实际是天津地方化了的撒帐礼,由婆婆请全可人负责为新人铺床温被,俗称“焐被”,并将枣、栗子、花生3种食物撒在床边被下,一边撒一边念着喜歌:“一把栗子一把枣,闺女小子到处跑”、“花生花生花着生,枣栗子(早立子)来花着生”,以此来祝愿新人早育多生,儿女双全。铺完被后,全可人要把锡灯拿过来,添满香油,掺些蜂蜜,然后续上灯草点亮,曰“蜜里调油”,寓夫妻和美之意。之后,在灯前放一个凳子,上放一个铜盆,把锡灯放在盆里,叫念着“铜盆罗锡灯,养活孩子叫连生……”喜词念到某内容时,有关人等还要配以举动。如全可人说“姑拿盆儿,先抱侄儿”的喜歌时,新郎的妹妹或姐姐便将新婚夫妇晚上用的小便盆送到洞房中;若是小姑子给端进来,新嫂子须付给喜钱。
  当焐被的一切仪式做完后,全可人便把看热闹的人都轰出去,让新人安歇。由于盆中的油灯不能灭,得不时拨弄或添油,因此,新娘大多依喜桶而坐,新郎也只有合衣而卧。
  十五、食娘家饭
  新娘在进入洞房后3日内不能下炕。而且不许吃婆家的饭菜食物,须由其娘家每天送一桌酒席饭菜。娘家的每一桌酒饭都是按规定安排的,如第一天是父母送的,叫“随身饭”或“头桌饭”,是随新娘上轿时带来的;第二天是姑姑送的;第三天则是兄弟等同辈人送的。随饭菜附有可折四折的红礼帖,上写“全福”字样,里页上款写“谨具喜筵成桌,奉申饪敬”,下款写“适某郡某氏裣衽”。这一风俗表现出娘家人对出嫁姑娘的眷恋和爱护。并且,所送的饭菜都十分丰盛,包括16碟、4大碗、6小碗,俗称“上席”。16碟又分为4干、4鲜、4荤、4点共16种食品。主食大多以捞面为主,取“长寿”之意。由于新娘3天不下地,所以大都不敢多吃东西和多喝水,以免不方便。为了充饥,只吃些栗子、香蕉、苹果等干鲜果品,或象征性吃几根面条。婆婆在此期间也要为新娘准备4个苹果,取谐音“四平八稳”之意,并在收到“上席”礼品后,以女主人名义写一个四折红谢帖,表示对娘家人的谢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来是颇觉热闹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门两旁的红双喜字,嫁女之家贴的单喜字,便向人们宣告了新婚的喜讯。这红纸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红火喜庆气氛,把人们的欢乐心态都浓缩在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红喜字贴出之前和结婚之日,却有着琐细讲究的婚姻礼俗过程。那时天津民间的婚姻习俗基本遵循着古代的“六礼”程序。先是媒人说合,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然后下聘礼订亲,最后择吉日迎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实行新的文明结婚方式。
  那时富裕人家办婚事,最爱铺张奢华,追求体面热闹。男家下聘礼时,有的女家还请吹鼓手吹起唢呐迎接,亮礼给亲友看,吃一顿喜面。下聘之后,若男家聘礼重,女家也要准备很重的陪嫁。嫁妆多的有48台。最少的嫁妆也必有一个喜桶,一对灯台。临到嫁娶之前三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嫁妆”。男家也在院子里吹唢呐“亮轿”。晚上要让童男童女围着花轿边转边唱喜歌,叫“童子转轿”,引来观者满巷。

  迎亲结婚之日,当然是最热闹的时候。男家的花轿在旗罗伞扇仪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门口,只打催妆。头蒙红盖头、上下里外一身红的新娘坐进花轿,怀抱一只装着枣、栗子的大瓶,被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迎到男家。花轿后面跟着的送亲人中还有一个夹着凉席、抱着公鸡的童男和一个抱着大瓶的童女。据说抱鸡意在拍鸡使鸣以避邪,凉AA放到新房窗台表喜泰吉祥。两只瓶寓双双平安之意。黄昏时,花轿停在男家门口,男家大门关闭,意为“避邪气”,新娘喊“妈妈开门”,实际也是改口称妈的仪式,这时门才打开。一对新人拜堂行礼之后,各抱包着贴金红纸的“金砖”一块,并肩坐帐,交换“金砖”,放进斗里。然后新郎有秤杆挑新开新娘的盖头,一对新人正式见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闹洞房、分大小等节目。在迎亲、拜堂等仪式过程中,司仪、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个仪式细节中都念着祝福的喜歌。

  婚礼后的第四天,还有“回四”礼仪。新娘带新郎回娘家。旧时回四时,新娘要带回“贞节红”(处女红)布,当众交给亲娘摆到祖宗供桌前,这是特殊的习俗。

  解放前,天津由于受九国租界地外来习俗的影响,已有一部分人家采用新的文明结婚方式。介绍人把男女青年及双方父母带到戏院看戏,双方借机对面相亲。然后按旧例下聘礼订婚。迎亲不用花轿,用轿车。新娘不是旧式打扮,而是头戴白纱,身穿拖地白裙,由童男童女拉纱,在教堂或礼堂举行结婚典礼。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简化了。不查八字,不坐花轿,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验贞节红。男女经人介绍,在公园或电影院见面,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男方给女方某种礼物订亲。双方商定,准备住房、家具、衣物,办好结婚登记手续,选个双日,贴出喜字,就迎亲结婚。

  近几年来,天津的婚礼习俗仍然是简化的趋势,男女双方量力而行。

  迎亲照例还有。迎亲时刻,市里是午后日落之前。郊区是上午。迎亲交通工具,必用双数汽车。高、中、低档汽车,根据条件选定。男方迎亲,有的还守旧例,给女家送一大块肉,让女家切下一半,男方带回另一半,这叫“离娘肉”。1993年宝坻县男家迎亲时,给新娘备有压腰钱带一条,上缀红、绿兜和一。男方先在一兜中装钱80元。女方也在另一兜中装80元。让新娘系此钱带,又备有小园镜一个,放入新娘胸前衣裙里。还准备一些硬币和小红双喜字。当车载新娘离开女家时,撒几张小红双喜字。在过河过桥时,也要撒一小红双喜字及硬币.这大概是对河神的敬奉和报喜吧!男方迎亲的人数应是单数(一或三人),算上新娘就成了双数。送亲人数不论。接亲、送亲人中有“姑不接,姨不送”、“哥送妹,穷一辈”的旧例。送亲女人,头上必插戴红喜字。新娘照例是上下里外一身红,头上插朵大红花,垂至耳下。也有穿白色、粉色婚妙的。
  迎亲轿车一到新郎门口,鞭炮齐鸣。西服革履、胸佩红花的新郎走向新娘的轿车门口,被两个伴郎小伙子按着头向新娘三鞠躬。新娘仍迟迟不下车,说是要压压新郎的性子。新娘下车后,有人向并肩站立的新人撒满彩色纸屑。这时摄影的、录相的忙乎一阵.新娘和送亲客就要进男方家门。门按旧例关着,等新娘改口叫“妈妈开门”,然后门才打开。新郎把新娘和送关客人引入新房,坐在床上、沙发上。随即上茶递烟,摆出苹果点心,招待送亲客人。

  “认亲”礼节在婚宴前或婚宴中。前几年结婚和认亲是分两天进行的,即头天举行婚礼,第二天请娘家人来吃饭、认亲。女家在新娘出嫁头天,也行席招待亲友。现在为了省事,男女两家合起来办。在把新娘接来之后,随即把新娘的父母和女方有关亲戚也接来参加婚礼宴席.在宴前或审中便要进行“认亲”活动。新郎把男方的父母、亲戚介绍给新娘。新娘也把女方父母、亲戚介绍给新郎。每介绍一位,新人即请叫一位,并给亲戚点烟。而被认的亲戚则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内包双数人民币)送给新人,作为正式见面、改口认亲的礼钱。父母所给礼钱则在百元以上,亲戚近的也得适当多给。婚宴开始后,新郎、新娘要同时给客人敬酒。如果在饭馆举行婚宴,时间就不能拖得太长。

  闹洞房的习俗也还存在。天津一般是同龄人逗逗新人,图个吉庆快乐。闹房内容一般是要新人给客人点烟、要一对新人同咬一块糖(两甜),二人同咬一个苹果(双双平安)。再难一点的,是以男女之事提问、暗示,要一对新人当众表演某种动作,如“拔葱”、“按电纽”、“开摩托”之类。现在闹房,一般也提早结束。

  婚礼的最后礼仪是“回四”。现在是新郎同新娘一起,带着四盒点心,骑车回娘家看望一番,吃顿饭,天黑之前就早早回家。从此,一对新人快乐地过起婚后的甜蜜生活,安心地投入各自的工作之中。

  此外,天津的婚礼形式在近些年还有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等,则更简化一些。总之,天津的婚礼习俗既显得红火热闹,又在由繁趋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06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情。天津的父母对于儿女订婚一事非常重视,最讲门当户对。要等级相当,不能悬殊,男女双方还需匹配。因此选男最注重知书达理、懂规矩,而且博学多才、精明强干,最重要的一点是孝敬双亲。人生莫忘父母恩,世代相传自古今。择女方为人最要老实、口紧、手稳、腿勤,符合做闺门的德、工、容、貌四字为佳。总之,男、女都要敬以持己,诚以待人,同甘共苦好度日,清寒亦觉有温暖。结婚后,儿媳要侍奉公婆,如同自己父母一样,邻族雍睦,背无怨言。

我国几千年来沿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过去如有违背,实为“大逆不道”。当女儿们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便总有至亲至友前来给父母推荐认为匹配的男女,更有一些媒人,以说媒为赚钱手段。更有称为“大宾保亲”的即由双方亲友出面撮合,此外还有亲戚间出面直接说合订婚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双方要根据对方家庭现状,洞察入微,面面俱到。

由于封建礼教束缚,“男女授受不亲”,而未婚男女又都想瞧一瞧对方,所以天津人常说,相姑爷、相女婿。

再后的工作就是“合婚”。请算命先生为男女双方“批八字”,以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及属相,什么命等,详细批算,不能出现所谓“金鸡怕玉犬”、“白马犯青牛”、“蛇虎如刀错”、“鸡猴不到头”、“龙兔泪交流”等,指的是这对夫妇属相相克难以百年偕老,实际上毫无科学根据。

“换帖”俗称“放小定”,这是男女双方订婚中最隆重的礼节,男方需要准备龙凤帖四份,帖外有封套,内印有金色龙凤图案的四折大红帖,各夹红纸签两枚,里面分红、绿两色,男方用红色,女方用绿色,帖内行文简单,字数取双数,不准用单数,取之为“对对成双”。

换帖的当天早晨,双方都要准备好一至两对上铺红色缎的盒子,一对盒放龙凤帖,一对盒放订礼,男方的订礼为四件首饰,得看家庭条件,或纯、或镶、中包不等的金、银锞子、镯、簪子,簪子为订礼的重要物件。

一般放订后,未必立即婚娶,有的男女双方尚未出学,或男方尚未出差、当事(未工作),提出暂不婚配,或女方年龄小,女儿养得娇些,提出暂缓成亲,男方多是谅解等待。待年岁时间适宜时,男方要求迎娶,女方即行遣嫁,准备择吉办喜事。

顺便祝你们幸福美满 :)

参考资料:http://tianjin.enorth.com.cn/system/2004/03/15/000749873.shtml

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是什么?
老天津卫的全套婚俗内容太多,这里细说迎娶之礼。 迎娶,是婚姻礼俗中最热闹的仪式,相当于古代“六礼”中之“亲迎”。迎娶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除前面已专门叙述过的晾轿、布置洞房等事宜外,还要将请茶房、吹鼓手、订酒席、赁桌椅等一系列事情落实到位。 一、聘请吹鼓手 吹鼓手分3种,一是用唢呐吹奏满乐;一是以管弦...

天津卫 小老姑是怎么回事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简化了。不查八字,不坐花轿,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验贞节红。男女经人介绍,在公园或电影院见面,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男方给女方某种礼物订亲。双方商定,准备住房、家具、衣物,办好结婚登记手续,选个双日,贴出喜字,就迎亲结婚。近几年来,天津的婚礼习俗...

印象天津卫地址在哪里?
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了《天津婚俗复原陈列》、《天津市民俗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等专题陈列展览,向游客展示了旧时居住习俗、贴饰习俗、服饰文化以及木刻、剪纸、杨柳青年画等多种民间工艺。总的来说,印象天津卫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民俗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天津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天津过年去哪玩
比较有名的茶馆有名流、大金台、谦祥益等等,这些你在网上都能查到地址,票价估计要100+,毕竟是过年了,茶馆都赚这个钱。\\x0d\\x0a想看看比较有天津特色的庙会,那就只有古文化街了,过年期间,去古文化街转转,肯定能感受到满满的新年气象,买点有天津特色的民俗玩意儿,吃点天津小吃,还算是不错了。

天津区号是多少
独具特色的天津杨柳青博物馆荟萃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内设有民俗陈列和石府复原陈列,其中,民俗陈列包括:具有北方浓郁民族特色的天津婚俗陈列;展现清末杨柳青店堂商铺繁华的商俗陈列;反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且独具中国建筑艺术特色的杨柳青砖雕陈列;反映古镇民间消防组织发展的水局复原陈列;具有杨柳青民间特色的...

天_旅游景点介绍 天峨旅游景点
独具特色的天津杨柳青博物馆荟萃了民间工艺的精华,内设有民俗陈列和石府复原陈列,其中,民俗陈列包括:具有北方浓郁民族特色的天津婚俗陈列;展现清末杨柳青店堂商铺繁华的商俗陈列;反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且独具中国建筑艺术特色的杨柳青砖雕陈列;反映古镇民间消防组织发展的水局复原陈列;具有杨柳青民间特色的手工剪纸陈列;漕...

民俗学科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卫聚贤《岁时令节》(1946年)、 邓子琴《中国礼俗学纲要》(1947年)、 许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1947年)等都是优秀的风俗学专门著作。可以说,民国时期的风俗学专著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样、深刻,有些甚至至今仍无法超越,确实是现代意义上的风俗学著作。 3. 系统性风俗志书和资料汇编的出现 胡朴安编的《中华...

2023天津导游词100字10篇
也就是说天津文庙创立之始就与学宫(卫学)合为一地。 天津于明代1404年设卫建城,后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戍守军士达16800人,加上家属和随军移居人口,数量相当可观。当时天津居户的主体就是军人户籍人口,而学校教育尚为空白,因而军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1436年,天津左卫指挥...

我们的思想品德复习卷上的题!希望各位帮忙啊!(最好十分钟之内就回答,我...
另外,尚有一个“十里红妆——运河水上婚俗”专题展厅,展示的是与运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绍朱金木雕红漆家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既是一个运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运河文物与运河史料的收藏中心与研究中心。博物馆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类:一,...

2019年是什么年 2019年是属什么的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