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郭嘉的全部资料 越详细越好

越详细越好
最好说哈他和诸葛亮的事

郭嘉(170一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三国年代,英雄谋士辈出,其中郭奉孝,这位曹操帐下最年轻的智者,同时也是最诡奇的谋士。短暂的十一年从军历程,郭嘉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闪射夺目的光芒划过汉末暗红色的天际。在这个另类相比之下,许多其他高士竟也黯然许多。

颖川阳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谋士集散地,各路诸侯营中的谋略家十有六七处于此地。躬逢其声,耳濡目染,可以想见弱冠之年的郭嘉,就已养成了对世俗社会大翻白眼的隐士癖气。他只同两三知己来往,除却亲朋和慧眼识英的高人以外很少有人了解他。以至于三国演义第十回描写郭嘉的出场亮相几乎被荀彧忘却:

曹操正在大力求贤,荀彧向曹操推荐了程昱。程昱对荀彧说:我孤陋寡闻,不值得你推荐。你老乡郭嘉奉孝,是当今的贤人你推荐他才对。荀彧猛省,大呼:吾几忘却。

曹操与郭嘉相见,郭嘉一气呵成“十胜十败”。曹操听得热血沸腾,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叹:“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从此,对其言听计从,这一年,郭嘉 29 岁。

曹操攻吕布,围城。久战不下人心思退。此时可能连曹操本人仍旧对三国第一勇士怀有深深的敬仰,再加上对旧恩陈宫的敬畏,未必相信就是这一次会真的根本解决了吕布。只有郭嘉和荀攸不以为然,吕布已经是锉了锐气的莽汉,陈宫有智慧但是反应迟钝,此时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郭嘉放水困了下坯,吕布一世枭雄告于段落。

被缚的吕奉先恬不知耻,一世英名晚节不保,可叹。这样的场面,郭嘉恐怕是没有兴致的。执一壶陈年的老酒,摇火红的朱雀扇早已逍遥去了。实际上,国家是最具诗人气质的三国谋士,就像愤青倪衡说的“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在这位老兄的嘴里算是最上等的评价了,哈。

这一次郭嘉仅有的直接参与临阵谋略的战例。而郭嘉的长处其实更在于对对手心里的分析判断,从而在宏观上把握战争时局,最大化地追求效率。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曹操攻其二子,连战连捷。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而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哄。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 一针见血,羽扇纶巾,百万雄兵灰飞烟灭。何等相似何其潇洒从容!

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两个小竖子同室操斗得火热,郭嘉已经优哉游哉转回许都去了。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赢的轻松顺利。

袁尚逃入乌恒,曹军将领都认为不值得为了袁尚而远攻乌恒,致使许昌空虚,如果身后为刘备偷袭,到时候大本营不保,大家四无葬身之地。在众议一致的反对声中,又响起郭嘉朗朗的笑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这一段话分析了平乌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更说出了刘表,刘备之间的矛盾,指出刘表必不会让刘备偷袭许昌。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曹操从其言而迅速率军出征。郭嘉又进言兵贵神速(此成语出自郭嘉原创),轻装前进,以奇攻之。果然曹军近到离乌恒君长所居柳城一百多里处,才被发现,结果张辽突阵,一战斩乌恒君长。

到这里我眼中所见的郭嘉,更是个不拘一格,懂得随机应变,思路大胆甚至诡异的天才谋士,这种对对手心理状态出神入化的判断这样的高风险作战计划,古今中外,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后有了诸葛亮比不得已的空城计,比之郭嘉战略优势下的“空国计”倒显得小气许多。

正史上说,郭嘉二十一岁就出世到袁绍帐中。当时自比周公的本初声势正旺,手下更是人才济济。袁绍厚待郭嘉奉为上宾。可郭嘉却对辛评、郭图两位同乡说,智谋之士首要在于审择明主,只有那样,才能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如今,袁公只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却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他只是招揽人才,却不予以重视;临事又好谋而不能决断。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难,建立霸王之业,实在是难。对于这个毛头小伙的厥词,两个前辈想是不屑一顾的。后来辛,郭战败身死,不知对当初郭嘉的劝告又作何感想了。

之后曹操与袁绍相持在官渡之时,江东小霸王孙策,准备尽起大军,偷袭曹操许都。孙策骁勇的名头可是铛铛作响,这位将门虎子,艺高人胆大此前曾以所向披靡之势,在江东四面作战,并一举奠定了将来吴国雄厚的基业。孙策是令人恐怖的,曹营中人人胆寒,就像他的老爹当年也是关东诸豪中唯一令董卓感到胆怯的一样。曹操的智囊团知道,当时与袁绍相持中已经明显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瓦解。值此人人自危,曹营中不少人已经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的时候,体弱多病的郭嘉居然提出这样一个云开日出的见解:主公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根据他对孙策的透彻了解,:“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与其说这是条大胆计谋,不如说它只是个推论。当年为陈寿《三国志》添注的裴松之先生,读到上述记载显然也被弄傻了。不知道,郭嘉二十年的人生经历如何可以洞穿枭雄的人格的?如何又断定勇士的生死的?我想说郭嘉是天才恐怕不为过吧。

天才的郭嘉不屑于遵守礼法,甚至有些放荡不羁。试想郭嘉这样的性格和大多数士大夫出身的同僚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主管纪检的陈群同志不止一次的汇报郭嘉多次检举郭嘉的作风问题,并且不知悔改。"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见人心"(季札),这句曾得到鲁迅先生肯定的判断,反之也可以理解为,即中国之君子,若明于见人心,通常便会陋于知礼义。所以曹操总是夸奖陈群工作认真,却并不以为然,一句话这样的逸才不应以常理来约束,以谢众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2
郭嘉[字:奉孝]
生卒:170—207(37岁)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
郭嘉 - 简明历史传记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 - 简明演义传记

演义中的郭嘉,基本继承了其历史形象,对大的战局观分析透彻,对时事人物评判敏锐而准确。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轶事。
郭嘉智慧渊深,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
第2个回答  2013-09-12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谋略天才。世人称他为“鬼才”.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曹操表版本一: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曹操表版本二: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求三国郭嘉的全部资料 越详细越好
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

求三国郭嘉的全部资料 越详细越好
回答:郭嘉(170一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三国年代,英雄谋士辈出,其中郭奉孝,这位曹操帐下最年轻的智者,同时也是最诡奇的谋士。短暂的十一年从军历程,郭嘉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闪射夺目的光芒划过汉末暗红色的天际。在这个另类相比之下,许多其他高士竟也黯然许多。 颖川阳翟是三国时期...

求三国郭嘉的全部资料 越详细越好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

三国演义中郭嘉的资料
展开全部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

哪位可以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一下郭嘉这个人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市),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No.1)谋士。生平 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弱冠后隐居,结交英豪,不与世俗交往。二十七岁时,被辟为司徒府。郭嘉初期投於袁绍帐下,但认为袁绍没有决断力及用人之才,难成大事,便离开袁绍。后得曹操谋士荀彧推荐,代替戏志...

三国著名谋士郭嘉的身平简介?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早年出仕袁绍,但看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纳才而不知用,难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遂去之。[196年]曹操得力谋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后者柬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欣然:“是我真正值得...

谈谈三国谋士---郭嘉
三国志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早年出仕袁绍,但看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纳才而不知用,难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遂去之。[196年]曹操得力谋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后者柬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

介绍一下三国人物郭嘉
展开全部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

三国历史中郭嘉是怎么样的人物?
展开全部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生平详述 投靠曹操 郭嘉字奉孝,曹操手下主要谋士之一。郭嘉出身寒门,自幼胸怀大志。“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暗中交结有识之士(“自弱冠匿名迹,密交...

请问三国曹操谋士郭嘉的详细资料
展开全部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