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对项羽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如题所述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江东。”�

不论生死,都应该是个英雄豪杰;后两句则是借古抒情,表达收复失地的宿愿。

无疑,这是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事的高度评价。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从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诗头两句是说,人活着要有铮铮傲骨,磊落胸襟,当作人杰,作为人应有的气质和品格,并不以成败为准。宁死不屈者虽败犹荣,也是英雄。后两句点出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不肯过乌江的事,说明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男人,生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生的雄豪,死的悲壮,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借此来影射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讥讽他们苟且偷生。诗既含蓄,又辛辣;而且催人发奋,激人奋勇。

如果说司马迁是出於对项羽的人格崇敬而对他乌江自刎的绝唱给予了很高评价的话,那麽,李清照则是从现实生活状况来肯定了项羽,与杜牧所评呈现反差,但又在与司马迁所论表面的相似背后是有她自身"世界"的视点。再到以后又有人对项羽的自刎有过表述,其中有两句为"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是针对杜牧诗作的反拨,其文化根据在於,中国的士人阶层有"良禽择木而栖,贤人择主而事"的行为规则,项羽作为一方霸主,雄视宇内,最终却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这在一个客观方面说明了项羽是不能够成就霸业的英雄,而在《史记》中描写出的他的刚愎自用,好冲动等则从主观方面来作了注解,那麽,对於这样的一个领袖,从士的择主的考虑来看是要打折扣的。因此项羽乌江自刎不过是面临失败之际无可奈何的归宿,比起渡河逃生之后又再遭败绩,这一结局也许更为悲壮,更能让人同情。综上所述,司马迁写的项羽是以后各代人们了解项羽其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司马迁所理解的项羽与后代文人作为读者从中颖悟到的因素是有差*:的。它说明了"诗人"与"读者",乃至不同读者间有重大差异,因此在文学的基本要素具有共同性的底层,却有重大的根本性的差异。一般的、总体的文学理论在梳理了基本原则的共同面之后,不宜对这些差异的方面作出遮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05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是他活着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

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大好河山,但求偏安江南。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05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从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诗头两句是说,人活着要有铮铮傲骨,磊落胸襟,当作人杰,作为人应有的气质和品格,并不以成败为准。宁死不屈者虽败犹荣,也是英雄。后两句点出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不肯过乌江的事,说明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男人,生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生的雄豪,死的悲壮,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借此来影射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讥讽他们苟且偷生。诗既含蓄,又辛辣;而且催人发奋,激人奋勇。

参考资料: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gid=81400&pid=73527

第3个回答  2006-07-08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从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诗头两句是说,人活着要有铮铮傲骨,磊落胸襟,当作人杰,作为人应有的气质和品格,并不以成败为准。宁死不屈者虽败犹荣,也是英雄。后两句点出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不肯过乌江的事,说明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男人,生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生的雄豪,死的悲壮,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借此来影射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讥讽他们苟且偷生。诗既含蓄,又辛辣;而且催人发奋,激人奋勇。
第4个回答  2006-07-06
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对项羽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无疑,这是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事的高度评价。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从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诗头两句是说,人活着要有铮铮傲骨,磊落胸襟,当作人杰,作为人应有的气质和品格,并不以成败为准。宁死不屈者虽败犹荣,...

夏日绝句诗人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夏日绝句诗人对项羽的评价是“他活着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

李清照咏项羽如何赏析?
李清照咏项羽的诗叫《夏日绝句》,在《夏日绝句》中,体现出李清照宁愿杀敌平叛、保家卫国,也不愿委曲求全、苟且偷生的人生观,所以诗中才拿项羽说事,项羽兵败后,本可渡乌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但他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所以宁愿战死,也不愿渡过乌江——《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夏日绝句诗人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夏日绝句诗人对项羽的评价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中,诗人借助项羽的故事,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原文: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译文: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

夏日绝句中作者对项羽持什么态度,为什麽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是他活着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夏日绝句中作者认为项羽是个怎样的人你同意这样看法吗?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是他活着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 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宝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诗人对项羽的评价
诗人对项羽的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南宋才女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名句,这句话也是诗人对项羽的个人评价,一位千古悲情英雄跃然诗中,让人读来至今唏嘘不已。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悼项羽。实际上是...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是活着是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是鬼中的英雄。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李清照 作为古代为数不多的几位女词人,留下了非常多的作品,和稍后的辛弃疾并称词坛。她的诗也很有风格,譬如她绝句《夏日绝句》就是在路过古乌江...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的青少写的赞颂...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对项羽兵败自杀...
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杜牧《题乌江亭》则认为项羽死钻牛角尖,胸襟不够宽广,不懂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死得太快。王安石《乌江亭》则十分辛辣,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 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山再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