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高怎么办?

如题所述

意见建议:
肌酸激酶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脑型,杂化型和线粒体型.不同的同工酶的增高意义并不完全一样的,肌肉型的增高通常是肌病的表现,杂化型的增高与心肌损害有关,这对于诊断心肌梗塞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建议去医院检查,再治疗。
生活护理:
平时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
其他相关资料:
人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内含有肌酸激酶,其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的肌纤维内。因此,运动容易使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其原因是因为运动时缺氧,代谢产物堆积,供能相对不足等原因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或肌细胞膜受到损伤,促使酶从细胞内释放增加,酶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尤以肌肉牵拉的机械性损伤或产生血肿等原因较为重要。不同的运动负荷,包括长距离自行车、滑雪及马拉松跑对机械性影响较大,可以导致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特别是大强度的马拉松跑后4小时后开始升高,8小时达高峰。跳跃、短跑等短时间激烈运动是冲击性运动,也引起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运动员在比赛后,肌酸激酶可上升至734
IU/L左右(正常值200IU/L以下),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数值相近,但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来自骨骼肌。
为了避免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时应避免激烈的运动,以免临床误诊。
以下是CPK增加的原因,也是临床诊断的依据:
1.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均可发生CPK活力升高,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酶的活力约可达正常的10--50倍。
2.肌肉创伤可使CPK活力升高。
3.剧烈运动、手术、肌肉注射也可引起此酶活性升高。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等也可使CPK活力升高。
5.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时CPK活性可达正常时的5倍。
6.急性心肌梗时,早期阳性检测率高,特异性强,酶活力上升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检测是心肌和骨骼肌疾病诊断中最特异和最造纸厂的指标。其检测结果以单位/升(U/L)来表示。 血清肌酸激酶的正常参考值: 男性 25-200U/L 女性 25-170U/L 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4、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 单纯肌酸激酶220U/L,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放心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13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工具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它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各种病变特别是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常见原因:
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减,剧烈运动,分娩,插管,手术,反复肌注CK也高,过度心悸明显高。儿童比成人高2倍,新生儿高3倍.
但是明确诊断必须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请检查心电图、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第3个回答  2019-11-17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又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reati
nephosphokinase,cpk)。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
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19
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
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
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1.偶然发现血清肌
酸激酶升高;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3.无症状或仅在
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4.无神经
肌肉病家族史;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
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高
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
确原因。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
酶测定。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4.
针电极肌电图检查。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
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所述系统的检查仍为阴性结果,则可以考虑为特发
性高肌酸激酶血症(idiopathichyperckemias)。
第4个回答  2019-09-27
病情分析:肌酸激酶化验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后和病毒性心肌炎,严重的心绞痛,心包炎,房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以及心脏手术等,CK也可见升高.意见建议: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偏高怎么办?
肌酸激酶同工酶mb偏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肌酸激酶同工酶mb是心肌酶的一种,其升高通常与心肌损伤有关。以下是关于如何应对CK-MB偏高的 1. 确认偏高的原因:发现CK-MB偏高后,首要任务是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检结果来确定CK-MB偏高的原因。常见的原因包...

肌酸激酶偏高怎么治疗
如果患者是由于疾病导致肌酸激酶升高,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根据具体的病因来进行治疗,比如患者有癫痫等疾病,可以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抗癫痫的药物。如果患者是多发性肌炎,可以适当的给予丙种球蛋白来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心脏的疾病,要针对心脏进行相应的治疗。

请问磷酸肌酸激酶偏高怎么办??
一旦确定了磷酸肌酸激酶偏高的具体原因,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对于肌肉损伤,需要休息和适当的物理治疗;对于心脏疾病,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病因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正常的磷酸肌酸激酶水平都非常重要。这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

肌酸激酶偏高如何治疗
肌酸激酶升高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判断。肌酸激酶是心肌酶谱的检查项目之一,一般用于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但是由于肌酸激酶本身特异性相对较差,其病因学诊断还需要联合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行判断。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胸痛、胸闷等症状,要考虑急性心肌损伤,进一步需要进行心电图以及肌钙蛋白检查。如果明确诊断为...

肌酸激酶太高了怎么办
肌酸激酶增高太过明显,处理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从病因着手,明确肌酸激酶增高的原因,然后再做处置。如果肌酸激酶增高的原因,是因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所造成的,需要急诊给予病人血管再通治疗,可以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静脉溶栓治疗。如果肌酸激酶增高是因为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也需要给予病人溶栓或者再...

肌酸激酶过高怎么治
肌酸激酶过高,主要的治疗可以通过大量补液、利尿来使该指标下降。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床旁超滤治疗。在治疗同时要尽量完善检查,明确肌酸激酶过高的原因,这是非常关键的。最常见的是应用药物,比如他汀类的药物的使用,如果药物过量可以使肌酶增高。从疾病的角度来说,风湿结缔组织疾病,如肌炎或者皮肌炎,...

肌酸激酶高是怎么回事 肌酸激酶高的危害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肌酸激酶高是怎么回事 由于肌酸激酶一般存在心脏和肌肉当中,当这类的物质含量偏高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身体当中的心脏和肌肉出现了问题,例如出现了心肌炎、皮肌炎或者是肌肉损伤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肌酸激酶这类物质,含量过高,所以及时的治疗,才能够让肌酸激酶过高得到缓解。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激酶过高
所以患有心肌炎的人可能会肌酸激酶偏高现象;2、营养不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人最者可能出现肌酸激酶偏高的现象;3、大量运动,如距离自行车、滑雪及马拉松跑等运动也可能会导致肌酸激酶的偏高;二,磷酸肌酸激酶过高的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抽烟,喝酒;2、少吃胆固醇过高的食品。

单纯肌酸激酶升高怎么处理
临床上我们常常见到肌酸激酶(CK)单独升高的情况,但是,经过各种有关心脏检查排除了心肌梗死的诊断。此时,需要我们的医生要从多方面考虑,作出合理的有益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造成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发现检验结果有疑问,应及时与检验科联系,了解相关情况,以做出正确诊断。一、生化特性 ...

肌酸激酶高是怎么回事
2、一些治疗和诊断措施,如安装人工起搏器、心脏检查也可以使肌酸激酶活性高。3、男性肌肉容量大,血清肌酸激酶较女性高。4、肌肉内某些药物可导致肌酸激酶的活力增高。5、口服某些药物。二、病理性增高可以见于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心包炎和心脑血管意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