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首军校

中国的 第一所军校是 黄埔军校吗?
还是唐朝的时候就 有了
详细点,要正确哦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东路,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学制章程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保定军校先后任职共八位校长,其中第二任校长为民国最著名的军事家蒋方震(字:百里)。
  军校历史
  · 1901年11月 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小站的练兵教员跟据《辛丑条约》不准驻扎天津附近,于是亦移至保定。
  · 1902年5月 于保定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 1903年2月 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之后于保定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保定军校前身。
  · 1906年 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北洋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 1912年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于保定原址开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1920年暑假 驻扎在军校的军人因未得薪饷发生哗变,抢劫军校,之后校舍被放火烧毁。
  · 1923年8月 保定军校停办 。
  曾就读保定的名将(包括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其前身):熊秉琦、吴佩孚、齐燮元、孙岳、李景林、王都庆、孙传芳、王承斌、蒋介石、张群、杨杰、陈调元、李济深、商震、季方、叶挺、赵博生、董振堂、边章五、季振同、张克侠、邓演达、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陈宝仓、黄绍竑、黄琪翔、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沣、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李树春、杨爱源、李品仙、郝梦龄、乔明礼、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薛岳、陶钧、胡宗铎……
  大事记
  ● 1993年保定军校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
  ● 1995年又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仿原军校建筑风格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
  ● 2002年,扩建为12亩,修复了检阅台;
  ● 2002年9月,投资1.4亿元建成了华北最大的保定军校广场对外开放;
  ●2003年10月保定军校纪念馆正式开馆;
  ● 2006年5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1912~1923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 “ 保定军校 ”)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一千五百余亩。东西长两公里多 , 南越今东风东路,北跨今五四东路两侧,南北长一公里有余。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区。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 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地九十二 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地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 “[“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地八百八十余亩,以西面之面积最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 公元 1902 年),停办于民国十二年(公元 1923 年)。光绪二十六年 ( 公元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驻天津小站的练兵机构——武备学堂,被迫迁到保定。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 ( 旋改督练公所 ),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创办北洋陆军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光绪三十二年 ( 公元 1906 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改名为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又改称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公无1907 年)更名陆军大学堂(简称陆大)。民国改元后(公元 1912 年),改为陆军军官学校。与将弁学堂开办的同时,在保定军校的南面创办北洋陆军协和学堂,后改名陆军速成学堂(现省精神病院至市结核病防治院一带 ), 废后改为兵营。人们习惯把这两所军校统称 “保定军校 ”。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清末 , 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 ),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公元1912 年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开学,将这一年进校的学生定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民国四年(公元 1915 年), 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镇,一所在湖北武昌) 。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 最后进入陆军小学的一届学生已升了学,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即无新生来源。是年暑假,清河第一预备学校在普通中学(四年制) 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招收一批新学员,均经严格的考试后择优录取。民国七年(公元1918 年)春,由原陆军小学升入保定军校的学生已全部毕业,陆军部改变招生制度。保定军校直接由普通中学毕业生中招考了一批学员。先将这批学生送到各师下连队当兵九个月,期满后审核合格,才编入军校学习,这是保定军校第八期学生。陆军预备军官学校于民国六年及公元1917年招收的那一批学生,于民国十年(公元 1921 年)升入保定军校,这是第九期学生,也是最后一期学生。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保定军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参照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教育,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的,逐步摆脱了天津小站练兵的一套旧法。学制章程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
  民国成立后,各省为培养地方势力,先后建立 “讲武堂 ” 。各师为扩充军事实力,也成立“学兵队” 。但是 , 只有保定军校才是设备完善、训练严格的一所军事学校。
  教宫和科队长也多聘留德、留日的学生及陆军大学和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担任。历来按兵科编队,分别进行教育训练。队长为少校级,担任生活管理和本兵科的术科教练,军事教程由中校教官担任;技术课为劈刺、体 操、武术等, 由技术教官(一般是上尉) 担任,另有技术助教辅助技术训练。至第八期,对学生编队做了一次改革,各兵种混合编队,一般的军事课和生活管理均在混合队(专科训练除外),队长提为中校级,伙食也改为连队办理。
  骑兵和辎重科由骑兵科队长兼管,减少了兵种负责人,军事教官由中校降为少校。
  课堂教育,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册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和外语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 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有打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辅助术科如体操、劈刺、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大院进行。器械操在校后门外的器械操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组织生活。
  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骚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 1916 年), 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模范团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习。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校方虽竭力威慑,却无济于事。后来,北京政府派陆军部上将荫昌来保定,压服双方,才平息了冲突。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公元1920 年)夏 , 直皖战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五师已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军校第八期学生为争取早日开学,组织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工兵科学生张照光,身穿军校外出的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着洋车揽客。报馆立即发表这一新闻,标题是 “军官学生拉洋车”。北京各报遍登这条消息,并大肆渲染。还发表张照光对记者的谈话和张的自述,做为头版头条新闻刊登。张自述大意是:我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志在报国, 因军校遭兵劫破坏,无处栖身,来到北京,生活无着,随身行装典当一空,仅留一身军衣不忍舍弃,为维持生计,只好拉车渡日,自食其力,于公于私,光明正大,暂忍困难,等待开学,倘军校不开学,我还是继续拉车。这一行动也是对北京军阀政府的莫大讥讽。在各方面的奔走呼吁下,才于民国十年十月(公元 1921 年)开学。第九期学员 ( 即 1917 年预备军校最后招的一批学生)亦同时入校。此时已有部分教官离校,另谋生计,又遇校长易人, 拖欠教职员数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风潮,弄得教员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两期学生勉强毕业。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尽管蒋介石独裁时代极力培植自己的体系一一黄埔系,但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学历仍然是担任军事教育最可靠的保证。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 6553 人。其 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丰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琛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军敢死队排长,又投入讨袁战争,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驻武汉第四镇统制张廷辅将军 (光绪廿八年及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将弁学堂 ),辛亥革命时率两营军队攻克总督府,后被暗杀;国民三军军长兼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先生,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庙衔,今幸福街) 为军校同盟会的秘密集会点 ,民国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与冯玉祥将军合作发动北京兵变,逮捕并囚禁了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率领的国民三军进驻保定后,释放了被曹锟、吴佩孚囚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史文彬同志、长辛店分会干部陈历茂、保定分会会长何立泉和副会长白月岳等参加 “ 二.七 ”大罢工的党和工会的负责干部; 何遂先生在军校加入同盟会, 后任北洋第六镇统制 (师长)吴禄贞的参谋,积极协助推翻清朝帝制并参与在保定建立燕晋联军大总督府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商震、王法勤、黄曦、沈涛、王紫斋、刘建藩、倪德勋、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安溯颜、刘耀奎、钱鼎和陆军速成学堂的方声涛、吕公望、林知渊等 , 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当然,保定军校也有不少学生成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革命阵营的高级军政首要人物,如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学生蒋介石、张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 。军官学校毕业的白崇禧(国民政府国防部长)、陈诚 (国民政府参谋总长)、李树春(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秦德纯(国民党政府国防次长),还有熊式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马法五、周至柔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保定军校停办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此。曹锟倒台后,该讲武堂停办,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 民国廿六年及1937 年“七•七”事变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民国三十四年及1945 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改建为农场,又改为畜牧场。尽管保定军校已成为历史的遗迹 , 但是它的影响和事迹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9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 “ 保定军校 ”)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一千五百余亩。东西长两公里多 , 南越今东风东路,北跨今五四东路两侧,南北长一公里有余。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区。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 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地九十二 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地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 “[“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地八百八十余亩,以西面之面积最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 公元 1902 年),停办于民国十二年(公元 1923 年)。光绪二十六年 ( 公元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驻天津小站的练兵机构——武备学堂,被迫迁到保定。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 ( 旋改督练公所 ),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创办北洋陆军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光绪三十二年 ( 公元 1906 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改名为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又改称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公无1907 年)更名陆军大学堂(简称陆大)。民国改元后(公元 1912 年),改为陆军军官学校。与将弁学堂开办的同时,在保定军校的南面创办北洋陆军协和学堂,后改名陆军速成学堂(现省精神病院至市结核病防治院一带 ), 废后改为兵营。人们习惯把这两所军校统称 “保定军校 ”。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清末 , 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 ),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公元1912 年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开学,将这一年进校的学生定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民国四年(公元 1915 年), 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镇,一所在湖北武昌) 。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 最后进入陆军小学的一届学生已升了学,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即无新生来源。是年暑假,清河第一预备学校在普通中学(四年制) 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招收一批新学员,均经严格的考试后择优录取。民国七年(公元1918 年)春,由原陆军小学升入保定军校的学生已全部毕业,陆军部改变招生制度。保定军校直接由普通中学毕业生中招考了一批学员。先将这批学生送到各师下连队当兵九个月,期满后审核合格,才编入军校学习,这是保定军校第八期学生。陆军预备军官学校于民国六年及公元1917年招收的那一批学生,于民国十年(公元 1921 年)升入保定军校,这是第九期学生,也是最后一期学生。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保定军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参照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教育,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的,逐步摆脱了天津小站练兵的一套旧法。学制章程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
民国成立后,各省为培养地方势力,先后建立 “讲武堂 ” 。各师为扩充军事实力,也成立“学兵队” 。但是 , 只有保定军校才是设备完善、训练严格的一所军事学校。
教宫和科队长也多聘留德、留日的学生及陆军大学和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担任。历来按兵科编队,分别进行教育训练。队长为少校级,担任生活管理和本兵科的术科教练,军事教程由中校教官担任;技术课为劈刺、体 操、武术等, 由技术教官(一般是上尉) 担任,另有技术助教辅助技术训练。至第八期,对学生编队做了一次改革,各兵种混合编队,一般的军事课和生活管理均在混合队(专科训练除外),队长提为中校级,伙食也改为连队办理。
骑兵和辎重科由骑兵科队长兼管,减少了兵种负责人,军事教官由中校降为少校。
课堂教育,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册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和外语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 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有打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辅助术科如体操、劈刺、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大院进行。器械操在校后门外的器械操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组织生活。
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骚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 1916 年), 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模范团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习。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校方虽竭力威慑,却无济于事。后来,北京政府派陆军部上将荫昌来保定,压服双方,才平息了冲突。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公元1920 年)夏 , 直皖战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五师已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军校第八期学生为争取早日开学,组织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工兵科学生张照光,身穿军校外出的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着洋车揽客。报馆立即发表这一新闻,标题是 “军官学生拉洋车”。北京各报遍登这条消息,并大肆渲染。还发表张照光对记者的谈话和张的自述,做为头版头条新闻刊登。张自述大意是:我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志在报国, 因军校遭兵劫破坏,无处栖身,来到北京,生活无着,随身行装典当一空,仅留一身军衣不忍舍弃,为维持生计,只好拉车渡日,自食其力,于公于私,光明正大,暂忍困难,等待开学,倘军校不开学,我还是继续拉车。这一行动也是对北京军阀政府的莫大讥讽。在各方面的奔走呼吁下,才于民国十年十月(公元 1921 年)开学。第九期学员 ( 即 1917 年预备军校最后招的一批学生)亦同时入校。此时已有部分教官离校,另谋生计,又遇校长易人, 拖欠教职员数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风潮,弄得教员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两期学生勉强毕业。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尽管蒋介石独裁时代极力培植自己的体系一一黄埔系,但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学历仍然是担任军事教育最可靠的保证。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 , 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 6553 人。其 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丰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琛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军敢死队排长,又投入讨袁战争,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驻武汉第四镇统制张廷辅将军 (光绪廿八年及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将弁学堂 ),辛亥革命时率两营军队攻克总督府,后被暗杀;国民三军军长兼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先生,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庙衔,今幸福街) 为军校同盟会的秘密集会点 ,民国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与冯玉祥将军合作发动北京兵变,逮捕并囚禁了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率领的国民三军进驻保定后,释放了被曹锟、吴佩孚囚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史文彬同志、长辛店分会干部陈历茂、保定分会会长何立泉和副会长白月岳等参加 “ 二.七 ”大罢工的党和工会的负责干部; 何遂先生在军校加入同盟会, 后任北洋第六镇统制 (师长)吴禄贞的参谋,积极协助推翻清朝帝制并参与在保定建立燕晋联军大总督府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商震、王法勤、黄曦、沈涛、王紫斋、刘建藩、倪德勋、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安溯颜、刘耀奎、钱鼎和陆军速成学堂的方声涛、吕公望、林知渊等 , 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当然,保定军校也有不少学生成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革命阵营的高级军政首要人物,如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学生蒋介石、张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 。军官学校毕业的白崇禧(国民政府国防部长)、陈诚 (国民政府参谋总长)、李树春(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秦德纯(国民党政府国防次长),还有熊式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马法五、周至柔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保定军校停办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此。曹锟倒台后,该讲武堂停办,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 民国廿六年及1937 年“七•七”事变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民国三十四年及1945 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改建为农场,又改为畜牧场。尽管保定军校已成为历史的遗迹 , 但是它的影响和事迹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第2个回答  2009-04-23
在中国的众多军校当中,黄埔军校无疑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所。它提倡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此,使之得以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相提并论,成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

曾经走出300余名将军

据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馆长李明介绍,能称得起著名军校的,首先必须要培养出大批具赫赫声威的名将,比如西点军校不但培养出谢尔曼、潘兴、巴顿、麦克阿瑟等著名将领,戴维斯、格兰特、艾森豪威尔三位总统,还培养出工商界、教育界、文艺界工程技术领域的大量人才。桑赫斯特培养出邱吉尔、蒙哥马利,伏龙芝的毕业生则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布琼尼等名字连在一起。

与这三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校史最短,但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却将星熠熠,许多黄埔师生成为国共两党政府的栋梁。

成为中国新型军校之祖

黄埔军校是中国第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使两党认识到军事和军事教育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也要办一个“红埔”。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随即开办。因此,黄埔军校可以称为中国近代军校的始祖。

“包揽”大革命后历次大战

李明说,光有杰出的军事将领还不足以称为世界著名军校,比如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德国军事学院输送的高级指挥官由于在二战中成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使两所学校蒙受巨大耻辱。可见,对历史起推动作用,也是“四大军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大革命时期,黄埔人并肩战斗,参加了东征、北伐等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同学指挥国共两党的军队共同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可谓居功至伟。
第3个回答  2009-04-24
中国第一首军校
中国(对地方招生)排名第一军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高校“985工程”唯一的重点军事院校、也是中国“211工程”重点高校。(高考军校录取线最高)。是唯一能佩带‘自己校名’臂章的军校;这也是中央军委给该校的一种特殊待遇[荣誉](臂章上写有:‘国防科技大学’。其它军校学员的臂章没有校名、都是佩带所属单位臂章。如:某某军区或中国武警等)。被誉为:“军中清华”、中国的“西点军校”。《解放军国防科大》校训:“后德博学 强军兴国”。
注意::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是军队高级军官培训进修的学校,是在现役军官里(一般是校级以上军官)选拔后再去培训进修的学校,相当于军队里的党校,是不对地方上招生的.决对不是通过高考招生的.不懂的人别乱讲话.

很多国家领导人的子女、都曾在‘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也就是《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就读过。从“哈军工”改建成《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该校就一直保持着中国第一军校的霸主地位;一直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没有好的高考成绩和好的身体条件,想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一个字:难。两个字:太难。

《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如果你达到“清华”的录取线,你基本就能上“清华”了;但你达到《解放军国防科大》的录取线,你不一定就能去《解放军国防科大》。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军检、心理测试、政治审查等等、、、过关后才能就读。(新生入校三个月后,还要进行理论知识、军事体能复查考核一次,经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和军籍,注销户口后就正式办理参军手续;享受军队供给制学员待遇,发放军贴费;交通、学习和生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复查不合格的要退回原籍)。

参考资料:中国第一军校

中国第一首军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东路,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

新中国第一所军校
中国第一所正式军事院校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由袁世凯建立,首任校长是冯国璋。

中国第一所军校叫什么?是在哪里?
黄埔军校 在国共合作时期建的

中国第一军校是哪个
中国第一军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军队的一所综合性军事学府,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所高级军事院校。它位于北京,是培养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的最高学府。这所军校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为我国军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防大学历史悠久,自创...

中国第一名军校是哪一个
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它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建立于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它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

中国第一所军校在什么时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国的第一个军校校长是谁?
、水师学堂(1887年)、江南和威海的水师学堂(1890年)等陆续建起。其中李鸿章筹办的天津武备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军事学堂授课内容除军事外,有汉文、历史、外语、数学、化学和地理。军事教官多数请日本、德国军人担任,也有少数中国人任教。所以,准确的讲,李鸿章才是史上第一人!!!

第一所军事学校叫什么
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是西点军校,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军校应该是和国民党一起创办的黄埔军校,好多第一。。。

有关保定军校成为中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的过程?
保定军校全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其前身是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和北洋陆军将弁学堂。陆军速成学堂和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从这点来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也堪称中国第一所军事高等学校。1912年~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9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

中国第一军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