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农民工逆袭成篆刻家,被人大画院破格录取,如今怎样?

如题所述

每到傍晚时分,浙江省平湖市市郊的一个简陋的出租屋内便会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正趴在门口的长板凳上,借着夕阳的柔光在那里专心致志地刻着手中的石料,而他上小学的女儿则懂事地在灶台边忙碌着,一边择菜,一边煮饭。

实际上,这位醉心于篆刻的男子不仅是一位单身父亲,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

在现如今“跨界”如此风行的年代,这位质朴的54岁中年男人依然执着地追求着心中不变的艺术梦想:在建筑工地上,他是一个技术娴熟的钢筋工,而在平日里,他则是篆刻艺术虔诚的“朝圣者”,即便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了一名广受业界认可的篆刻家。

黄九西——建筑工地上的“另类”工友

1966年2月,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的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里迎来了一个男孩的降生,父母给他起名为黄九西。从小,黄九西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性格偏内向。

上学读书后,黄九西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写字和画画,等到学校开设了书法课,黄九西内心更是高兴不已,因为,他非常享受执笔书写时那种安谧的氛围和感受。

因为家境困窘的原因,黄九西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回家了。待在家里的黄九西,白天帮助父母干农活儿,夜晚闲来无事时,就会对照一本已经旧了的字帖练习硬笔书法。

可以说,安静的写字时光是黄九西专属的“心灵放牧”时间,既忘却了身体上的疲乏,又让内心找到一种充实的归属感。

1993年,刚刚过完27岁生日的黄九西便跟随着家乡的同伴们一起进城务工,他们来到了浙江省平湖市,在他成为建筑工地的一名钢筋工后,黄九西依然没有放弃过心爱的书法。

时间长了,黄九西的小楷字写的越来越好,每回返乡过年,总是有同乡的邻居来向黄九西讨副对联拿回去张贴。

黄九西认为对联字必须要通过拿毛笔写好行书来实现,于是,他开始利用一切闲暇时间来练习毛笔字。

因为条件有限,所以黄九西就四处搜集废旧报纸来当练习用纸,即便如此,黄九西仍然不舍得随意浪费报纸,一张报纸,他会反复地利用3次,直到纸面再无可写字之处才会再用下一张报纸。

行书逐渐写好了,好学求进的黄九西又开始练习草书。在挥毫习字的岁月中,他经历了结婚、生女,却因为自己对书法的热爱而和妻子增添了隔阂和,黄九西与妻子的志趣不合,因此,二人最终离了婚,年幼的女儿归黄九西抚养。

为了好好地照顾女儿,黄九西没有把女儿扔给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再苦再累,也把女儿带在身边抚养教育。

女儿在城里的小学读书,每天清晨,黄九西早早地将女儿送到学校,然后赶往建筑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晚上学校放学后,黄九西的女儿会在学校的保安室里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一边看书、一边等父亲来接自己回家。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十分知足。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九西接触到了印石篆刻,酷爱书法的他顿时又对篆刻艺术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书法艺术其实与篆刻艺术是相通的,黄九西去书店买来了几本有关篆刻技法的书,按照书中的内容买来了一套篆刻工具及若干青田石,便无师自通地踏上了篆刻之路。

起初,黄九西一边看书一边琢磨,先是学会了如何在青石上那方寸之地将字样写好,再对照着书中的图样来雕琢手中的青田石。初学之时,他的凿刻得比较吃力,刀法也非常笨拙。

可黄九西心中涌动的那种赤诚的热爱足以克服一切困难,他的悟性不错,很快就能够游刃有余地下刀雕琢。

白天,工地休息时,其他工友们要么睡觉、要么打牌,只有黄九西游离在群体之外,悄无声息地缩进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一支刻刀和一块青石默默地刻刻画画。

工友们来找黄九西一块儿打牌,黄九西总是笑着摆摆手拒绝了,日复一日,工友们对黄九西“着魔”般的行为感到十分不解,黄九西也总是坦诚地跟工友们解释:这没什么稀奇的,就是因为我比较喜欢。

以坚持自己的爱好来取悦自己,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人们对自己的爱好往往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心力、金钱和时间,黄九西也是如此。

黄九西每年务工的收入大概有5万多元,可篆刻需要的刀具、印泥和石料却并不便宜,为了心头之好,黄九西每年会花费近2万元在篆刻上,这项支出甚至超过了黄九西和女儿全年的生活开销。

篆刻艺术的魅力让黄九西深深地沉醉于其中,为了这个令他心生欢喜的爱好,黄九西情愿节衣缩食也要坚持下去。

下班后的黄九西把女儿从学校接回家后,便料理家事,准备晚餐。晚餐后,黄九西在长凳上开始篆刻,女儿就坐在旁边写作业。

乖巧懂事的女儿从不胡乱打扰执刀篆刻中的黄九西,她也时常凑到父亲身边,看父亲如何一下一下地凿刻出那美丽的印记。

受黄九西的影响,他的女儿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能写得一手好字,时常受到老师的赞扬。

虽然生活朴素、住所简陋,可黄九西却从不后悔爱上篆刻艺术。在黄九西看来,人能够通过坚持自己的正当爱好来滋养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身为建筑工人的黄九西整日与水泥、钢筋和沙土打交道,时常是一身尘土加上一身汗水,但他却决意凭着一腔热爱不负此生,成功地拥有了“篆刻”这项新技能。

得名师指点、入专业学府,从此开辟了新的人生历程

2005年,黄九西迎来了人生中的新机遇。一次偶然间,黄九西遇到了平湖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张宏,黄九西虔诚地拜张宏为授业恩师,自此,他的篆刻技法开始从业余走向专业。

张宏非常认可黄九西的自悟和努力,认为他是自己所有学生之中最认真、最勤奋的。

黄九西一有时间就向张宏老师进行探讨,虚心求教,张宏老师也总是从旁指点、细心教导。张宏老师曾说,黄九西身上闪烁着一种专注的工匠精神,十分难得。

黄九西最擅长的是汉印,虽说印章的材料只是最普通的青田石或寿山石,可他技艺成熟,刻功细致。

2001年的时候,黄九西参加了“果欣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他的作品一举入选。

后来,师从张宏大师的黄九西篆刻手法愈加精妙起来,2012年,其篆刻作品《樟树庙战斗》被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慈禧红色印记》一书所收录。2015年,孜孜以求的黄九西如愿收到了中国人大画院的录取通知书。

进入中国人大画院学习专业篆刻的黄九西依然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本色,经过2年的学习和积累,他由农民工成功地蜕变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职业篆刻家,他的篆刻作品不仅深受业界认可,还数次在全国各地举办的篆刻大赛上绽放异彩。

曾几何时,黄九西被内心单纯且执着的热爱所驱动,自学自悟,最终成为了一名职业篆刻家,彻底地走上了成功的人生之路。

但实际上,勤勉踏实的黄九西得到了比成功更珍贵、更难得的礼物——内心的愉悦和灵魂的丰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如今他过得非常不错,全是凭他自己高超的技术才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我很羡慕他。

54岁农民工逆袭成篆刻家,被人大画院破格录取,如今怎样?
实际上,这位醉心于篆刻的男子不仅是一位单身父亲,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在现如今“跨界”如此风行的年代,这位质朴的54岁中年男人依然执着地追求着心中不变的艺术梦想:在建筑工地上,他是一个技术娴熟的钢筋工,而在平日里,他则是篆刻艺术虔诚的“朝圣者”,即便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了一名广受业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