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的表决适用什么原则

如题所述

一、教育立法的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遵循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直接依据,而教育法规则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是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主要手段。
      3.民主性原则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比如说在立法的过程中征求人民的意见。
      4.实事求是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求在制定教育法规时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还必须从本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公民的普遍素质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5.必须反映法律的基本特征
      包括稳定连贯性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规范性原则。就例如我国的法律,原则上要有共同的方向,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有的个别地区就会有一些特殊的规范。
      6.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的原则
      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教育法规之间要相互一致和相互协调,不能相互抵触和相互矛盾。遵循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原则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具体表现。例如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就不能与《教育法》相冲突。
      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在教育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教育为主,行政、司法强制为辅,使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2.效力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实施教育法规时,要明确把握各项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包括教育法规的形式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3.民主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要向公民明示教育法规,保护公民的民主权益。比如说教育行政部门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不得暗箱操作。
      4.平等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教育局长的孩子,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教育行政执法不是一种任意进行的执法活动,它必须遵循合法性、越权无效、权责统一原则、应激性、合理性和公开、公正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所谓合法性原则,简言之,即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这是由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法律性活动所决定的。
      2.越权无效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合法性原则引申而出,并对合法性原则进行反证。其含义是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属于无效行为。例如,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必须要有卫生部门的参与;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评价,必须由卫生部门做出,否则也是无效检查。
      3.权责统一原则
      教育行政执法过程中,教育行政机关依据职责权限对教育行政相对人适用法律规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教育行政机关依据申报材料和程序准许开办学校,如果发生了由于该校申报材料作假,造成办学质量难以保证,那么批准其开办的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应负责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应急性原则
      应急性原则以行政法所确定的行政紧急权力为基础而提出。其含义是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一种特殊情况。比如在地震期间,中小学校停课就是应急性原则的体现。
      5.合理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这一原则是针对教育行政执法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比如当执法部门有一定权限时,轻的给轻罚、重的给重罚。
      6.公开、公正原则
      由于教育行政执法具有单方权威性、强制性等特征,教育行政执法还应该遵循公开、公正原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教育法律的表决是用于什么的原则
教育法律的表决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受教育权的原则,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维护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原则。教育法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育法律的表决适用什么原则
一、教育立法的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遵循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直接依据,而教育法规则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是保证...

教育法是如何产生的?
3、表决法律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案,是在常委会反复审议、修改的基础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大会审议的,所以一般经一次会议审议后即可交付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一般要经过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后,才能交付表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4、公布法律。...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法规的不同之处有?
教育法律法规则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和国家行政机关(如政府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是通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包括起草、审议、表决等环节,最终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2、效力层次不同:教育政策的效力层次相对较低。虽然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但其强制力相对...

教育立法的程序一般包括()
【答案】:A、B、C、D 教育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教育法律草案的提出、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教育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教育法律的公布。

我国教育立法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3)审议表决:草案起草完成后,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且转交司法部学术委员会审核、修改和修改意见。最终,草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如果经过表决通过,则成为正式法律。(4)公布施行:教育立法通过表决后,由国家机关进行公布并正式实施。此时,教育部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出台实施...

《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通过了么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对《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进行调整,“一揽子”中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暂不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教育法和关于修改高等教育法的决定。新修改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我国教育立法的程序
包括法律草案的立法理由、起草经过、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立法中的主要问题。其二,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审议法律草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法律草案,一般要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再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的法律草案,一般采取初步审议和再次审议,然后由...

根据法律规范的不同属性,教育法律的实施分为
教育法律的实施分为义务性、禁止性两种。《宪法》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

立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立法基本原则:1、立法的法治原则;2、立法的民主原则;3、立法的科学原则; 中国立法的程序:1、提出议案;2、审议法案;3、表决和通过法案;4、法律的公布。 问题三:立法宗旨 指导思想 区别 立法宗旨 希望对某一行为起规范约束作用而制定的规则 指导思想 在立法过程中 由于产生的基础不同 按法的公理性 构成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