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明朝的监军制度

如题所述

永乐朝宦官监军制度之确立

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皇权内部潜伏的矛盾立即激化,集中表现在以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为首的皇权正统派和各地藩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上。建文元年(1399)朱棣援引“祖训”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中,宦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显得到建文帝方面宦官的帮助,“漏朝廷虚实”⒀。另一方面是藩府旧人,如郑和、王彦(狗儿)、钢铁、马骐等人,他们同朱棣一起,出入战阵,立下汗马功劳⒁。经过4年的战争,朱棣率军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从而开始了明朝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朱棣即位以后,虽然采取“瓜蔓抄”的大屠杀手段,大杀建文一派的文武百官,建立了新政权,但要巩固自身的统治,仍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朱棣以藩王篡位,是为不道,面临被天下反对的危险;其次,皇位正统继承人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直是朱棣的心腹之患;再次,朝中官吏大量被杀,国家统治机构不能很快恢复,面临暂时失去效能的危险;最后,西北诸将多洪武旧人,急需控制和防范;这些都成为朱棣急待解决的问题

朱棣以藩王起兵,亦深知藩王拥有兵权对皇权的威胁,于是在巩固地位后,继续削

藩。从此终有明一代,藩王力量大减,失去洪武封藩时的原貌,从军事和政治的支柱而变为附庸,但这也使明初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发生变化,出现真空,极需调整和弥补。

由于永乐朝军务繁多,军事规模的扩大,军队人数的增加,军事兵种的增多(骑兵、火器)。致使军事活动日益复杂,战场区域日益扩展,国君亲自兼任作战指挥的方式,已不能适应,遂要求文武分职,由专任的将帅亲自指挥作战,但出于君权统治之需要,确保军权置于君权控制之下,当君主不能御驾亲征、直接号令三军的情况下相并行的就是军事系统以及军事行动中的双重领导和监视系统,监军制度则相应发展,以求保证军队在皇权的绝对控制之下。在监军的人选上,明朝的特点就是继承历史上的传统,任用宦官系统参预军事,成为君主的代表,宦官监军制度则相应发展。

对于军事事务,明成祖全面继承洪武设置的各项军事制度,依靠新的“靖难功臣”,迁都北平,以皇帝亲御北边蒙古的威胁。最大的变化就是启用宦官系统,将任用宦官系统参预车事的各项职能制度化、固定化。

宦臣监军正式于永乐,“明代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水乐间始”⒂。

总之,自“靖难之役”始,宦官的作用不仅成为战争中的应急手段,也成为取代藩王的地位,弥补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出现的真空制度,促使“靖难之役”以后,明朝军事战略的重心从藩王转移到宦官身上,即从“家人”转移到“家奴”身上。自永乐朝始,宦官监军已成定制,并成为明朝宦官参预军事的主要内容。无论平时战时、京营边寨、明初至明末,宦官监军一直没有停止。几乎每一次军事活动都有宦官监军。后人对此评为,“靖难之役”以后“士大夫多缩匿,而诸奄无所顾惜,会又多域外人,文是既借其锋,便不能如祖训云云,势使然也。”⒃

参考资料:http://www.exiaoshuo.com/lishi/63191/3001504.asp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3
按察使司

从明朝六大太监看明朝宦官的权势有多大?
明朝宦官的权势非常大,“权侵朝野”足以形容!

请介绍一下明朝的监军制度
在监军的人选上,明朝的特点就是继承历史上的传统,任用宦官系统参预军事,成为君主的代表,宦官监军制度则相应发展。对于军事事务,明成祖全面继承洪武设置的各项军事制度,依靠新的“靖难功臣”,迁都北平,以皇帝亲御北边蒙古的威胁。最大的变化就是启用宦官系统,将任用宦官系统参预车事的各项职能制度...

明朝建立后监军有哪些权利?
明朝建立后提高了武将级别,同时也恢复文臣监军的传统。每支军队调动出战,都由朝廷都察院之类的监察机构来派出监军。视军队规模,有的是以监察御史监军,也有的是以按察使(省级监察长官)、副使、佥事官职出任监军。这种监军只有监察权,可以随时向朝廷报告军情,也可以弹劾将领,但不得直接干涉作战指挥。

明朝太监监军拥有多大职权?
太监监军和文臣监军并列,可以直接向皇帝打小报告。文臣监军不能监察自己的朝臣上级,而太监监军正可以监视这些朝臣。当时大臣上谏指责说:“今九边镇守、监枪诸内臣,恃势专恣,侵克百端。有警则拥精卒自卫,克敌则纵部下攘功。”直到末代崇祯皇帝,仍然重用太监,各支军队都派太监监军,在边镇的称...

明朝的宦官制度
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

明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有什么样的特点?-趣历史网
明代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备。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10人,负责具体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

明朝宦官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明朝宦官能够得势两百多年?
恰如前文所提,太祖时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

明朝的监察与司法制度是怎样的?是怎样演变的?
使得当时的明朝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明朝的监察与司法制度是怎样的?是怎样演变的?监察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将它视为其政权的三大支柱之一。朱元璋即吴王位时便设置了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以邓愈、汤和为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

明朝的礼监是什么?礼监、执笔太监、掌印太监哪个职位高?
第二,宦官掌管朝廷,就像所有的辅佐一样。”做过作家的宦官有明太祖武宗时期的刘瑾、明太祖Xi时期的魏忠贤、明英宗时期的王镇、明宪宗时期的知望、李咏、明太祖世宗时期的陈菊、明朝神宗时期的包丰等。仪式主管主管是做什么的?在我们看过的影视剧里,李四监狱的太监都很棒。有的叫“皇帝”,有的叫“...

明朝的太监为什么很有势力?
明英宗的老师是太监:王振。这时太监的权利已经开始与皇帝看齐了。而后的刘谨、魏公公大家都知道了。太监有势力的主要原因: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很多大事要皇帝处理;太监在皇帝身边24小时,比别人亲近,当然会要分忧。这就是司礼监的太监为什么后来主要的工作是:披阅奏章。御马监的作为大军的监军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