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一些在国外发家致富的华人富商..

如题,急用,能详细说明他们的经历最好,记住是在外国发家致富的哦,不是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一定要是华人哦。麻烦大家了。

第1个回答  2009-06-04
1东南亚地区:

糖王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

李光耀家族,新加坡总理,家族控制新国投,淡马锡两家投资银行,也是东南亚是十大富豪之一

2北美:

陈颂雄,南加利福尼亚制药巨头,后与赛诺菲-埃万提斯合并成为该企业第二大股东,其市值最高时拥有60亿美元,是北美华裔首富
第2个回答  2009-06-03
  1 唐仲英
  唐仲英先生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为避日本侵华战乱,自幼随父迁至重庆,后辗转去到香港。1950年,唐先生自香港赴美求学。之后白手起家,涉足多种行业。1960年开始建厂,1964年独资创建了第一家钢铁服务中心——国际物资公司。至1980年已在美国拥有30多家企业,唐氏工业集团初具规模。1982年,收购美国著名的麦克罗斯钢铁厂,从而使唐氏工业集团跻身于年销售额逾10亿美元的私营企业行列,唐先生亦被誉为“钢铁大王”。1999年,唐氏工业集团被美国“福布斯”杂志排名为全美私人公司第157位。

  2郭鹤年
  郭鹤年:男,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市,祖籍中国福建,40年代后期,他从新山英文书院和莱佛士书院学成毕业后,曾在父亲的公司里做帮手,1949年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郭氏集团渗透到世界各地:除在本国拥有众多企业外,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是他的主要经营范围:经营的业务也极为多样化,从甘蔗种植、制造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一直到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等;拥有数10亿美元的资产,是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一九四八年,郭鹤年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不久后,在新加坡创办了利克务公司,主要是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这是郭鹤年创业之始。之后,郭鹤年涉及大马船运业,可说与此息息相关。创立公司翌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家经过开会后,议决由他领导家族事业,并组织郭兄弟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经理。当时,只有廿五岁的郭鹤年便接过重担,正式执掌家族事业,并在他的领导下,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一九六七年,郭鹤年结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一九六八年,他创立了旗舰公司玻璃市种植,大量种植甘蔗以供炼糖厂做原料用途。一九七○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一九七一年开始,他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并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却是他事业的低潮期。当时,由于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他蒙受严重亏损。估计当时的损失介于一亿至二亿美元左右。
  八十年代末期,郭鹤年决定大举投资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钜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回酬。
  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主持的“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机构,将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颁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这个奖意味着非凡与惊人,他在公众的心目中的确是一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国际性企业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不能良好地服务于社会,那么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会挣钱的商人。郭鹤年不是那样的人,他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这个国家民众所公认的。
  在郭氏家族集团内部,郭鹤年的地位举足轻重,公司每一次发展扩大,他都是核心策划者和决策者。他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好学聪慧又使他具有领袖的素质。他高瞻远瞩地关注事业,对人却礼貌谦和。在关键时刻,他自有一种“绿杉野屋”般的沉静,更有洞察细微的练达。加上他果敢精明,注重实效,郭氏家族成员无不敬重他。
  郭鹤年是一个不慕虚名的人,他讲话言简意赅,做事向来踏踏实实,不像某些企业家那样喜欢炫耀,爱当明星。他务实,不喜欢参与政治。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了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
  1985年,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这就意味着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将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这个公司是马华公会于1975年组建的,主要经营种植业、金融业、制造业、保险业、船运以及贸易等。马华合作社握有马华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华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马华公会总主席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华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胡本金,由他们4个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主持和领导新的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
  经过协商,4人董事部立刻筹款偿还了2000万美元的债务,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得以存活。而他们4人中,没有一个人进行新的个人投资人股或进行股权转让。此举纯粹是为了公众,为广大华商服务的。林良实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为华商社会服务的志愿值得赞扬,同时,应该受到每一位有关人士的全力支持。”又说,“马华领导层非常感激4位新董事挺身而出,为马华集团服务。”
  郭鹤年等人这种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南洋商报》发表专论,对他们的义举给予赞扬。郭鹤年一直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85年,马华公会总主席、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独自负担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注目。
  郭鹤年在马来西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举国瞩目的人物,他参与的这两件事都与马华公会有关。这使得他在该国广大的华人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了中国。不久之后,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他永远忘不了自己是华人,随着中国大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郭鹤年有可能把这里作为他投资的主要目标。
  九十年代,郭鹤年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也使他的业务版图跨入影视业。 后来,他在中国北京投资四亿八千万美元,建造世界贸易中心,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要投资。从九十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皆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根据〈澳洲人报〉在今年三月公布的亚洲富豪排行榜,郭鹤年以四十亿美元的身家高居大马富豪榜首。
  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
  3陈嘉庚
  陈嘉庚(英文名:Tan Kah Kee,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又名甲庚,字科次,华侨企业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镇),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著名华人企业家,生前曾为全球华侨领袖,爱国人士。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叻币,下同)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在三个月内两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一些在国外发家致富的华人富商..
1东南亚地区:糖王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 李光耀家族,新加坡总理,家族控制新国投,淡马锡两家投资银行,也是东南亚是十大富豪之一 2北美:陈颂雄,南加利福尼亚制药巨头,后与赛诺菲-埃万提斯合并成为该企业第二大股东,其市值最高时拥有60亿美元,是北美华裔首富 ...

普通华人老板在日本开的最多的店,要么发家致富,要么负债累累
在日本开一家中华料理店是很多厨师的目标,如雨后春笋般的中华料理店使这一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开一家中华料理店所需要的成本并不高,小到投资200多万日元就能成功的开业,在收益方面日本和中国一样,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是更多。听上去十分美好,但实际上投资小的中华料理店很 少有能营业...

19世纪华人在美国淘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外国来华招工者,当然会将工作的地方以及工资待遇说得不错,以吸引华人。我在《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中,看到一则资料,大概可以窥见当时的契约的基本内容。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日本驻华大臣丁美霞在给清廷一份照会中说:“……华人作工最为勤敏,耕种甚为得力,故有招工之举。唯出洋时必须定明年限,并言明每日作工不...

100万华人在非洲为何不愿回国?
其实,事实还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在前文中也都说过,非洲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不是很发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也就导致没有发家致富的道路。中国人过去之后,就会用自己挣到的钱或者是自己手中的资金去投资建厂,因为非洲人口众多,又很贫困,所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以使用,...

在私企、外企、国企工作十年后是什么样子
涉及到经费问题一般自己可以做主,只要汇报一下就可以了。这点同大部分国企是不同的。国企涉及到经费的时候是很难处理的。在国企和民企时通常是“一支笔”,我那个国企有2000人,所以老板每天要签很多字,真够累的。不愿意放权,这可能是外企和民企国企之间管理上的最大区别。 三、员工关系。 国企员工之间关系最复杂...

我是女的,我在我们公司3年了,业绩一直不错。有一个女的。才来我们公司...
实际上只要知道这个就够了,跟其它部门的接口问题在文件中会有描述。这样,一个事业部,一个售后服务部,都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ISO质量体系,并且可以通过体系的运行不断完善管理漏洞。民企给我的感觉象一个进城承包土方的包工头,他们缺钱却政策,但是我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会发家致富甚至成为民族工业的...

中国韩国日本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比较
散居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不会回归中国,但是他们会与中国密切合作。[8]19 世纪,成百上千万中国人离开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到东南亚的不同地方安家谋生,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中国移民在不同的国家成为当地的经济精英。他们长期持久的家族关系是他们在地区市场发家致富的关键。不断有亚洲国家在其他新兴发展型国家的帮助下...

童第周简介成就
童第周应邀前往南京,到中央大学给蔡堡教授当助教。此时正是1927年春天。叶毓芬于1906年3月出生在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个富商家庭,早年间祖父靠经商发家致富。到她父亲一代,家中有田地200多亩,且在上海还开有店铺,家境富裕。在父亲去世后,虽然家境受到影响,母亲仍然安排女儿去读书,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的...

柳青简介
加入滴滴以来,柳青协助CEO程维将滴滴从单一的出租车叫车信息平台打造成包含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租车、企业版等多条业务线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并确立了滴滴出行的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柳青还主导了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案、苹果10亿美元投资以及收购Uber中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震动业界。2017年9...

有谁对20世纪的樟林(红头船)的平民历史比较熟悉的
由于合作经营,一些中小商人乃至水手也往往能够发家致富。如陈钱瀚,“少业儒”,由于贫困而弃学经商,他往来吴粤间,迅速发家致富;如陈元祝,少孤家贫,成年后“往来吴粤为商,起家累万”。而中小商人乃至水手发家致富的事迹,在潮州社会发酵为平民发家致富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潮州人涌向大海,...

相似回答